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29)
2023(10762)
2022(9506)
2021(9016)
2020(7379)
2019(17298)
2018(17212)
2017(33356)
2016(18212)
2015(20451)
2014(20523)
2013(20251)
2012(18561)
2011(16481)
2010(16312)
2009(14716)
2008(14189)
2007(11947)
2006(10266)
2005(8772)
作者
(51000)
(42073)
(41620)
(39780)
(26959)
(20113)
(18985)
(16671)
(16068)
(14823)
(14551)
(13991)
(13170)
(13112)
(13015)
(12631)
(12584)
(12502)
(12027)
(11793)
(10359)
(10105)
(9984)
(9515)
(9380)
(9332)
(9239)
(9206)
(8344)
(8280)
学科
(71120)
经济(71032)
管理(51344)
(46737)
(39818)
企业(39818)
方法(33852)
数学(28525)
数学方法(28223)
中国(21295)
(17757)
(16727)
地方(16335)
业经(16104)
(15708)
理论(13256)
(12773)
环境(12248)
农业(12064)
(11492)
贸易(11486)
技术(11209)
(11083)
(10902)
(10895)
教育(10852)
财务(10838)
财务管理(10818)
企业财务(10317)
(10118)
机构
大学(254076)
学院(251276)
管理(103164)
(95330)
经济(92981)
理学(90132)
理学院(89100)
管理学(87651)
管理学院(87193)
研究(82029)
中国(58529)
(54545)
科学(52075)
(42249)
(39867)
业大(37302)
中心(36721)
研究所(36612)
(36488)
(35251)
师范(35005)
财经(34860)
(34664)
北京(34412)
(31838)
(30362)
(28821)
师范大学(28637)
农业(28563)
经济学(27822)
基金
项目(179817)
科学(141537)
研究(132645)
基金(130419)
(112660)
国家(111696)
科学基金(96726)
社会(83117)
社会科(78650)
社会科学(78628)
基金项目(70577)
(69406)
自然(63265)
自然科(61718)
自然科学(61703)
自然科学基金(60568)
教育(60230)
(58628)
编号(54676)
资助(52800)
成果(44231)
(39427)
重点(39420)
(37836)
(36998)
课题(36936)
创新(34338)
教育部(34003)
科研(33895)
项目编号(33809)
期刊
(100972)
经济(100972)
研究(74153)
中国(43371)
学报(38864)
科学(36173)
管理(35779)
(33129)
教育(30136)
(29767)
大学(29566)
学学(27538)
农业(23741)
技术(20495)
(17537)
金融(17537)
业经(16568)
财经(16187)
图书(15798)
经济研究(15311)
问题(14952)
(13674)
理论(12717)
科技(12607)
(11992)
现代(11964)
实践(11934)
(11934)
资源(11496)
(11384)
共检索到352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妍  马建章  
圣彼德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建城历史虽短,但作为俄罗斯昔日的首都,不仅有着气势宏伟的建筑群,独一无二的城市全景与标志性建筑,而且处处都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已成为俄罗斯国家特色和复兴的标志。这座经历了近310年风雨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000多个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是世界城建艺术的珍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对象。其特色保护无疑凝聚了全俄罗斯的智慧与才华,让我们共同解读其经验,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钒夫  
关键词: 八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顾晓光  
文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近读纳博科夫的《俄罗斯文学讲稿》,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于俄罗斯文学的偏爱,尤其是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的作品。不过那是属于苏维埃统治之前的俄国。他认为苏联时代出现的作品"全是典型的地方性文学,一片荒芜"。这是美国作家一种极为普遍的价值判断。《愤怒的葡萄》作者斯坦贝克在二战后的1947年和摄影师罗伯特·卡帕一起到苏联旅行,他们认为俄国人和美国人最大的差异之一是国民对于政府的态度,俄国人"被教育、训练和鼓励去相信政府是好的,每个政府部门都是好的,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让它蒸蒸日上,尽其所能支持它",而美国人则感到"应该时时监督当前的政府,以监督和批评保持它
关键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金花  
加强通识教育是当今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利用自身优势,基于通识教育原则成立了自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课程、学习路径、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建立了公共必修课、分布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探索出有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尽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增加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砝码",复兴人文教育传统,但同时也面临诸如教学计划与国家教育标准相分离、学术咨询有效性不高、资金投入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晓玲  修春亮  Шендрик Александр  王绮  
人口密度是识别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视角。文章基于人口统计数据,运用多尺度比较分析方法,对圣彼得堡和大连市2000、2010年两个时段人口密度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人口密度空间集聚性:两个城市不同尺度下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均表现出集聚特征,随着研究尺度逐渐变小,人口密度集聚分布趋势越来越明显,相比而言,大连市人口密度空间集聚的趋势更明显。(2)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式:多尺度下圣彼得堡市显示出小集中、大分散的多核心空间分布模式;而大连市人口密度显示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单中心为主的空间分布模式。(3)人口密度空间格局:多尺度下圣彼得堡市各等级人口密度均表现出嵌入式空间分布格局;而大连市各等级人口密度表现为连片式空间分布格局。不同研究尺度揭示人口密度空间格局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多尺度下中俄滨海大城市人口密度空间格局比较分析,使得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表现越加明显,利于其特征的总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丰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少牧  陈若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云   刘丹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国家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和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以《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书为例,探讨在当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具体的保护路径。
关键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阳建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保护,过多注重自身技术体系的完善与规划编制成果形式的表达,忽视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发展内在机制的深入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能够应对快速城市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与方法。论文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实问题与矛盾,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最后从战略作用、保护模式、评价体系、城市设计以及实施机制等方面,就如何改进和优化现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技术路线,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钺  李夙  
以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研究了如何分析和把握名城特色的问题 ,提出了分层面分析的思想和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了名城特色的继承和发扬问题 ,并结合长沙市的具体情况 ,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其名城特色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常光宇  胡燕  曹昌智  
历史文化名城申报、认定、保护、传承的核心和基础,是通过深入系统发掘研究,清晰认知其重大价值与文化特色。只有抓住根本,才能读懂古代和近代城市的历史,知其价值特色和文化基因本源所在,进而把握历史文脉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厘清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思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山东潍坊为例,从全域自然人文资源梳理整合切入,透过历史空间形态演变和地域文化源流解析,进行鞭辟入里的认知研究,为探索坚守价值导向途径和方法,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奉以刍荛之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江  梁励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佛山有着丰富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对其产生的背景,即明清佛山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这些遗产的空间载体的研究,综述了佛山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和特色,结合对其生存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法定的形态规划中,通过保存相应的场所、维持空间的致密性、寻找相关的线索建立路径和结构性网络的方式,来实现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延续,从而实现其保护和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