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1)
- 2023(16006)
- 2022(13988)
- 2021(13413)
- 2020(11025)
- 2019(25201)
- 2018(24984)
- 2017(48444)
- 2016(26381)
- 2015(29586)
- 2014(29150)
- 2013(28536)
- 2012(26625)
- 2011(23732)
- 2010(23652)
- 2009(21784)
- 2008(20839)
- 2007(18182)
- 2006(15977)
- 2005(13891)
- 学科
- 济(98636)
- 经济(98527)
- 管理(74331)
- 业(69835)
- 企(58526)
- 企业(58526)
- 方法(42379)
- 数学(35448)
- 数学方法(34932)
- 农(29165)
- 中国(27075)
- 财(25166)
- 地方(23877)
- 业经(23609)
- 学(22191)
- 农业(19378)
- 贸(18716)
- 贸易(18704)
- 制(18205)
- 易(18091)
- 理论(18039)
- 和(17201)
- 环境(16607)
- 策(16030)
- 技术(15849)
- 务(15667)
- 财务(15594)
- 财务管理(15566)
- 划(14899)
- 银(14705)
- 机构
- 学院(362335)
- 大学(360480)
- 管理(142414)
- 济(138382)
- 经济(135070)
- 理学(122848)
- 研究(121769)
- 理学院(121405)
- 管理学(119224)
- 管理学院(118547)
- 中国(90060)
- 京(77442)
- 科学(76640)
- 财(64520)
- 所(60651)
- 农(58005)
- 中心(55632)
- 研究所(55304)
- 江(54478)
- 业大(53664)
- 财经(51373)
- 范(51133)
- 师范(50744)
- 北京(48769)
- 经(46580)
- 州(45766)
- 农业(45349)
- 院(45109)
- 师范大学(40794)
- 经济学(39979)
- 基金
- 项目(249375)
- 科学(195627)
- 研究(184906)
- 基金(178613)
- 家(155072)
- 国家(153715)
- 科学基金(131915)
- 社会(114372)
- 社会科(108185)
- 社会科学(108160)
- 省(98041)
- 基金项目(95192)
- 自然(86264)
- 教育(85104)
- 自然科(84158)
- 自然科学(84136)
- 划(82798)
- 自然科学基金(82570)
- 编号(77765)
- 资助(72598)
- 成果(63312)
- 重点(55718)
- 部(54289)
- 发(53617)
- 课题(53484)
- 创(51594)
- 创新(47891)
- 项目编号(47387)
- 科研(47037)
- 教育部(46463)
- 期刊
- 济(156824)
- 经济(156824)
- 研究(106655)
- 中国(69175)
- 学报(56250)
- 农(52986)
- 科学(52389)
- 管理(51568)
- 财(47902)
- 教育(44746)
- 大学(42051)
- 学学(39222)
- 农业(36796)
- 融(31212)
- 金融(31212)
- 技术(30609)
- 业经(27301)
- 经济研究(23856)
- 财经(23772)
- 图书(21772)
- 问题(20528)
- 经(20300)
- 业(18916)
- 资源(17478)
- 科技(17467)
- 理论(16986)
- 现代(16951)
- 版(16681)
- 技术经济(16222)
- 实践(15698)
共检索到533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周剑云
南粤古驿道是构成我国线性遗产网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研究并真实再现和活化利用古驿道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古驿道沿线地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国内线性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及实践。以梅州市境内的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提出打造集传承古色、绿色、红色于一体的古驿道线性遗产空间,并采取以线串点、连线成片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空间组织策略和"规划策划—发展建设—推广宣传"的全过程活化利用方式,推动沿线地区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综合旅游,实现古驿道历史、文化、生态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关键词:
线性遗产 南粤古驿道 活化利用 传承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历史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层面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史遗产保护范围逐渐扩大,保护的类型也日益多元化,已经从单一文物的保护扩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对象从传统的宫殿、故居、遗址等扩展到近现代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区、风光带以及线性遗产等。
关键词:
历史遗产保护 保护与活化 传统村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廖开怀 刘利雄 朱雪梅 乔稳稳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关乎民生福祉,是提升城市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回顾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历程,认为广州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行动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追求多元利益平衡;剖析了部分历史建筑使用不当、文化价值有所流失、基础设施配套欠足、风貌保护不够完整等具体问题;同时借鉴国际历史街区更新经验,提出应加强特色风貌保护、提升优化环境以及完善管理制度三大方面的应对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茜茜
文化软实力博弈催生了文化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文献遗产保护已被发达国家纳入文化战略覆盖范畴。立足文化政治学理论基础,文章对文化战略如何影响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制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在文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导向和文献遗产保护的人文关怀之间初步找出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为今后制定或调整文化战略与文献遗产保护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文章采用网络检索方式获取到22篇欧洲、北美和澳洲地区的文化战略文本,对涉及文献遗产工作的相关表述进行定性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文化战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等价值维度上对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制定具有目标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文献遗产资产化和文献遗产活化的社会化趋势。文章提出建立跨部门的文献遗产保护事业共同体,形成行业共识,通过政策引导文献遗产供需关系健康发展等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蕊菡 谢枝彤 薛淑允
[目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深入探寻公共图书馆非遗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是践行图书馆传承文明初心、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方式。[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在公共图书馆第7次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图书馆的1 302所图书馆开展的非遗工作进行调研,归纳总结图书馆非遗工作在空间、资源、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挑战。[结果/结论 ]从空间活化、资源活化、服务活化和管理活化4个方面,系统构建我国公共图书馆非遗活化利用工作的优化路径,以期系统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丘波 李杰明 钟德仁 黄智杰
介绍了7株梅州古梅的资源,分析了古梅的树龄、品种及其分布等现状,并提出了开发生态资源、加强古梅保护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
梅州 古梅 保护 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红 沈锐
天津作为北方近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保存了大量工业文明的积淀,但是与中国许多老工业城市一样,天津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面临很多问题,究其原因,缺乏整体与个体的统一协调是根本原因。本文重点介绍在天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策略中如何突出整体与个体统一协调性,包括强调工业建构筑物个体性的本体价值评估、本体保护与更新方式,强调工业遗产整体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及对相关规划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洁如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利用情况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梅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以期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在实现梅州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使土地更高效地利用。
关键词:
梅州 城市化发展 土地利用 对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聪恺 肖远飞 张曦
以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在评判街区综合价值、梳理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突出问题、调查公共参与意愿的基础上,运用城市经济学方法深入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着力点,包括:挖掘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重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打造经济可持续的活力街区等,最后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 南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玮 董靓
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中,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集中地凸现着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冲突。本文通过对阆中的实地调研,结合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的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了阆中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从保护、经营、传承三方面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邱国锋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前提。山区地形复杂 ,土地类型多样 ,土地利用条件较差 ,区域发展受到影响 ,本文根据粤东北山区梅州市土地利用的现状 ,分析其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 ,并在评价利用潜力的基础上 ,提出促进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小琦 赵建华 卢丹梅 蔡健婷
南粤古驿道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活化发展。从研学旅行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南粤古驿道研学现状,构建南粤古驿道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的互动机制模型,探讨二者内部互动机制与外部动力机制的因素及规律。依据互动关系模型以西京古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构建线性文化遗产研学空间体系、建立特色研学主题功能单元、开设“承旧引新”的研学体验形式3个方面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活化保护路径,以增强南粤古驿道与研学旅行的互动融合。以研学旅行触发古驿道遗产活化,为南粤古驿道文化传承及沿线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奔腾
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作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时代价值。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论述,坚持保护第一,摒弃简单思维。应从多维视野加以思考,在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的界域与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其属性与功能,了解其多重功用,并在利用时凸显历史文化视角,不仅要服务当下,也要面向未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方 丘洪松
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失误,是梅州市沙田柚滞销的主要原因。根据梅州市沙田柚供、产、销物流及信息流互动均衡模式,提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型"柚农"解决沙田柚滞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滞销 沙田柚 农村信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