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2)
2023(5836)
2022(4815)
2021(4440)
2020(3573)
2019(7658)
2018(7459)
2017(13345)
2016(7574)
2015(8316)
2014(8569)
2013(7871)
2012(7303)
2011(6741)
2010(6614)
2009(6001)
2008(5651)
2007(5085)
2006(4472)
2005(3953)
作者
(22847)
(19243)
(18922)
(18099)
(11626)
(9040)
(8561)
(7641)
(7265)
(6469)
(6463)
(6427)
(6076)
(6001)
(5913)
(5884)
(5692)
(5609)
(5502)
(5157)
(4839)
(4753)
(4574)
(4385)
(4225)
(4199)
(4091)
(4028)
(3953)
(3894)
学科
(30310)
经济(30273)
管理(17373)
(13324)
地方(13012)
(9715)
企业(9715)
中国(9118)
(8535)
方法(8529)
(8463)
地方经济(7914)
数学(7403)
数学方法(7313)
(7280)
(6829)
业经(5895)
(5777)
农业(5672)
环境(5625)
(5126)
金融(5118)
理论(4955)
(4659)
银行(4641)
教育(4616)
(4551)
(4544)
体制(4228)
(4170)
机构
学院(103584)
大学(101979)
研究(40506)
(36135)
经济(35027)
管理(33825)
中国(29068)
理学(28705)
理学院(28150)
科学(27847)
管理学(27429)
管理学院(27243)
(22708)
(21215)
(19918)
研究所(19605)
中心(18086)
(17516)
师范(17306)
(17054)
业大(16495)
(16452)
农业(15796)
(15473)
北京(14016)
师范大学(13980)
(13690)
(13555)
技术(13004)
财经(12996)
基金
项目(74903)
科学(59310)
研究(53698)
基金(52820)
(47622)
国家(47260)
科学基金(39747)
社会(33476)
社会科(31659)
社会科学(31654)
(31433)
基金项目(28647)
(26414)
自然(25839)
自然科(25224)
自然科学(25215)
自然科学基金(24677)
教育(24308)
编号(22000)
资助(19883)
成果(17834)
重点(17738)
(17478)
课题(16724)
(15228)
(15101)
计划(14635)
创新(14233)
科研(13966)
发展(13842)
期刊
(44087)
经济(44087)
研究(30565)
中国(24398)
学报(20337)
(18329)
科学(17524)
教育(15342)
大学(14448)
学学(13613)
农业(12519)
(12415)
管理(11931)
技术(8740)
(7851)
金融(7851)
业经(7671)
资源(7228)
经济研究(6835)
(6431)
(6242)
财经(6149)
(5955)
问题(5578)
科技(5517)
图书(5394)
(5316)
业大(5213)
职业(5111)
(4866)
共检索到15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赢  
作为当代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专注于域外抗战历史的挖掘,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战争小说。陈河的域外战争小说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其笔下的华裔群体助其完成了对海外华人抗战史的重构。通过对多重身份的战争人物形象的塑造,陈河实现了在异域历史和成长氛围中的自我追寻。作品中的雨林、部落、原始民俗等标志物成为文本的主要内容,由此构成的空间书写成为承载多维命题的场所。文本涉及的身体叙事隐含着对爱情悲剧、死亡存在以及政治权力的探讨,由此拓宽了战争小说的表达领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颖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育荣   沈昭林  
道南学派是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朱熹编纂《二程外书》率先使用“吾道南矣”对杨时进行刻画,在程朱理学权威确立后,形成杨时传罗从彦,再传李侗,终传朱熹的典范叙事。道南话语最初作为朱熹对学术师承的追溯,是其建构出的道统之传;程朱后学秉持朱子学立场,以认可道南学派对道统的传承为前提,将学术师承转化为道统谱系,赋予其卫道护统意义。伴随士人民间化的扩展与儒学道统之争的激化,道南学派也被学者缔造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从承洛启闽的学术桥梁演变为闽学开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与西方的以时间为中心不同,中国叙事传统呈现出鲜明的空间逻辑特性。独特的画图和读图的视觉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国传统叙事文本呈现方式和批评方式的空间逻辑特点;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叙事特性的空间发现以及对中国古代空间诗学的建构,已经昭示出空间之于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性力量;空间叙事诗学的确立,为中国叙事学的空间逻辑提供了佐证和理论支持。这些事实显示一种与西方叙事学以时间为逻辑基点迥然不同的中国叙事学的构型:从承认时间逻辑存在的前提下,空间叙事,可能是建构中国叙事学的一个重要逻辑基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佳敏  
农具在李锐的小说中既是载体又是主体:一方面,农具功能的变迁成为观察农民、观察社会、观察时代的窗口,另一方面,知青生活让李锐注意到农具本身的主体性。《太平风物》是李锐以农具为主体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农具原有的躬耕功能变迁之后,发生异化,农民与农具情感分裂。这背后是李锐生命体验的流露,折射出其对当下失语乡村的发问和思考,同时也为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屈可馨  
《盗梦空间》作为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经典之作,在引进国内之初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该片在叙事策略上,尤其是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表现方式,一直是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文章认为该片采用了空间化的时间设置,用空间割断时间的叙事手法以及梦幻式套层结构的形式,使整部影片在叙事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化特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齐东  
京杭大运河沟通了中国东部的五大重要水系,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流域文明和坚毅不屈的性格。运河叙事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在历史长河中持续演进,其意象构建逐步丰富完善。大运河的沧桑历史与曲折发展历程给现代中国诸多历史借鉴与现实参照,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在新时代,运河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意义,助力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智红  
教育叙事的深化需要视角的转换、方法的更新,空间理论的兴起、叙事研究的空间走向为教育叙事提供了空间化叙事的可能。应用空间并置、多视角叙述、空间句法和意象并置等空间叙事方法和结构,有利于把握叙事的动态性和节奏感,聚焦教育情境的"关键点",使教育事件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维度上呈现,实现叙事文本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达到叙事的深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振  李待宾  舒靖瑶  
以空间叙事学和参与式博物馆理论为研究依据,探寻空间叙事语法与展项设计,展开博物馆叙事空间场景建构研究。以观众需求为导向,将参与式理念与空间设计融合、运用交互道具装置启发与指导、使观众置身于叙事性空间。通过研究参与式博物馆空间叙事方式挖掘展项的文化内涵与价值,理解博物馆观众的真实需求,把握空间艺术表达,传达精神力量,以达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平  张楠  
空间句法从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并发现各个空间之间的复杂关系暗合了人类社会认知与组织空间的方式。在叙事环境量化分析中引入空间句法方法,将人类活动的事件、故事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对叙事环境的意义给予量化的解释,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历史城区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历史城区改造提供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