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4)
- 2023(7373)
- 2022(5888)
- 2021(5676)
- 2020(4272)
- 2019(9657)
- 2018(9678)
- 2017(17475)
- 2016(9584)
- 2015(10885)
- 2014(11111)
- 2013(10641)
- 2012(9895)
- 2011(8644)
- 2010(8591)
- 2009(7632)
- 2008(7370)
- 2007(6919)
- 2006(6012)
- 2005(5397)
- 学科
- 济(34607)
- 经济(34574)
- 管理(27539)
- 业(26363)
- 企(20668)
- 企业(20668)
- 农(13287)
- 技术(12666)
- 中国(11072)
- 地方(11017)
- 方法(10789)
- 业经(9825)
- 农业(9494)
- 数学(8804)
- 数学方法(8676)
- 财(7516)
- 理论(6981)
- 学(6794)
- 制(6765)
- 技术管理(6561)
- 教学(6328)
- 环境(6206)
- 教育(6174)
- 贸(5876)
- 贸易(5870)
- 易(5610)
- 银(5577)
- 银行(5568)
- 行(5302)
- 和(5291)
- 机构
- 学院(129220)
- 大学(125001)
- 管理(45901)
- 济(44470)
- 经济(43053)
- 研究(41545)
- 理学(38101)
- 理学院(37589)
- 管理学(36854)
- 管理学院(36596)
- 中国(32135)
- 京(28340)
- 科学(26630)
- 江(22875)
- 中心(20981)
- 财(20736)
- 所(20474)
- 范(20465)
- 师范(20304)
- 农(20073)
- 业大(18853)
- 州(18776)
- 研究所(18196)
- 北京(18081)
- 技术(18033)
- 师范大学(15989)
- 院(15804)
- 财经(15778)
- 省(15533)
- 农业(15353)
- 基金
- 项目(83966)
- 研究(67304)
- 科学(64486)
- 基金(55498)
- 家(47321)
- 国家(46803)
- 科学基金(39745)
- 社会(39328)
- 社会科(36955)
- 社会科学(36944)
- 省(35815)
- 教育(31303)
- 编号(30386)
- 基金项目(30003)
- 划(29280)
- 成果(24620)
- 自然(24060)
- 自然科(23400)
- 自然科学(23396)
- 自然科学基金(22916)
- 课题(21800)
- 资助(21011)
- 发(19859)
- 年(18862)
- 重点(18842)
- 创(18687)
- 项目编号(17609)
- 创新(17345)
- 部(17105)
- 性(16891)
共检索到206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建华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个城市竞相开展了历史建筑普查工作。通过以无锡市为例,分析了历史建筑大普查的缘起和背景,介绍了无锡从全域初查到三批详查再到公示公布的历程,剖析了历史建筑普查的工作机制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三点反思。试图厘清历史建筑与其他点状遗产的关系,明确其在遗产保护中的地位;探讨产权对历史建筑普查与公布的影响;提出预保护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爱军,谈志浩,陆春锋,张一飞
以江苏省无锡市和泰州市为例,采用人口、经济、社会和居住环境因素因子所构成的综合指数测度城市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指数法不仅能科学准确地测度城市化发展水平,而且可深入细致地揭示城市化所面临的薄弱环节和限制因素,从而明确促进城市化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继业 华荷锋 祁保华
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需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契合城市产业特征,利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形塑符合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循环低碳经济之路。城市低碳产业的发展思路应以城市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前瞻性的低碳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力促城市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基于城市资源禀赋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城市低碳产业的联动效应。无锡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典型城市,可以根据城市产业特点,通过完善低碳产业战略规划、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培育低碳新兴产业、扩大低碳优势产业来构建和深化城市低碳产业体系;通过提供低碳技术创新保障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建绩 祁杭峰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而重要的问题。物联网被世界各国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本文从无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无锡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分析认为无锡应该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并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原理,研究了无锡物联网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依赖问题。
关键词:
主导产业 物联网 产业结构调整 路径依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陆颖婷 马小雨
近年来,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迅速。2016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面积、成交金额双双创下新高,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呈现明显分化,不同城市、区域间的效果差别明显,京沪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在去库存的同时,出现了房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依然偏高。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通过多角度数据比较和分析,挖掘其房地产交易活跃,去库存成效显著的原因,探讨"去库存"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试图为其他城市的去库存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陆颖婷 马小雨
近年来,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迅速。2016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面积、成交金额双双创下新高,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呈现明显分化,不同城市、区域间的效果差别明显,京沪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在去库存的同时,出现了房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库存依然偏高。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通过多角度数据比较和分析,挖掘其房地产交易活跃,去库存成效显著的原因,探讨"去库存"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试图为其他城市的去库存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蓉晔,谈志浩,黄劲松,叶方,周生路
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是农用地分等研究中的两个重要系数。文章在分析两系数作用和国家"规程"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从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两方面对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使两系数等值区划分和数值计算结果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润新
本文对构建无锡市作为特大城市城镇体系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区划调整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无锡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无锡市 城镇体系 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夏敏
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本文就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在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现状 培养构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亚峰
做好既有建筑基础信息普查工作,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对节能宜居改造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应用查阅建筑备案资料、建设单位或建筑使用单位普查、逐栋建筑实地普查、远程调查等方法,完成某市既有建筑基础信息普查。根据既有建筑类别,对不同结构类型、建筑外墙保温等基本情况统计归类,形成数据库,为进一步挖掘各方面的信息提供数据资源,为既有建筑基础信息的维护和更新夯实基础,从而进一步完善改造工程投资施工。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基础信息 普查方法 投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益民
根据中共中央1980年第48号文件决定,为了给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准备,于1980年7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和无锡县进行了人口普查试点。试点目的,一是检验修订普查办法,二是取得组织实施普查工作的具体经验,三是为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培训一批骨干。大家知道,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规模宏大的普查。第一,在十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举行人口普查,在中外历史上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第二,调查项目包括人口的基本特征以及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惠南 吴连干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顾晓峰 韦慧
在阐述城市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城市物流竞争力的不同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物流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客观合理的比较与评价。期望通过研究能够为物流活动和物流政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城市物流 物流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无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霍珺 韩荣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公共空间面临的新问题和需求,从建筑学相关理论出发,提出功能置换是影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改造的重要因素,并以无锡市南长街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功能置换中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营造的三大特色——空间的复合性、界面的艺术性和场所的历史感,并对营造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宪浩 孙莹
准移民体面安居是社会公平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准移民生存状态的基础条件,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课题。制约准移民体面安居的障碍主要有传统户籍文化的影响、户籍为本管理制度的束缚以及资源约束等。目前,深度现代化理念的确立、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社会心理改善、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等有利于准移民体面安居的支撑条件正在成长积聚,已形成相对优势,能够突破阻碍准移民体面安居的瓶颈。推进准移民体面安居,一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理念,二要创新基本住房保障体制,三要创新基本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四要创新基本住房保障供给思路。
关键词:
准移民 体面安居 基本住房保障 公平正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