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5)
2023(10172)
2022(8542)
2021(8205)
2020(6855)
2019(15974)
2018(15798)
2017(29200)
2016(16070)
2015(18038)
2014(17871)
2013(17721)
2012(16239)
2011(14838)
2010(14843)
2009(14226)
2008(14429)
2007(12767)
2006(11740)
2005(11115)
作者
(43037)
(36409)
(35926)
(34437)
(23115)
(16979)
(16391)
(13994)
(13874)
(12834)
(12581)
(12248)
(11929)
(11725)
(11687)
(11199)
(10717)
(10580)
(10386)
(10222)
(9264)
(8699)
(8546)
(8182)
(8163)
(8068)
(8053)
(7877)
(7203)
(7011)
学科
(62598)
经济(62501)
管理(56521)
(46183)
(41061)
企业(41061)
方法(24126)
(22029)
(20913)
中国(20900)
数学(20527)
数学方法(20361)
(15150)
业经(14363)
(14278)
(13736)
贸易(13727)
(13644)
银行(13627)
(13530)
(12989)
(12890)
财务(12853)
财务管理(12816)
(12424)
体制(12313)
企业财务(12141)
(11811)
金融(11809)
(10999)
机构
大学(224463)
学院(219179)
(99462)
经济(97552)
管理(84932)
研究(80890)
理学(70150)
理学院(69268)
管理学(68509)
管理学院(68027)
中国(67600)
(51791)
(49728)
科学(43446)
(39964)
财经(38642)
中心(36564)
研究所(35517)
(35331)
(34183)
北京(32276)
经济学(31840)
(30837)
(29491)
财经大学(28811)
经济学院(28289)
(28156)
师范(27935)
业大(26667)
(26168)
基金
项目(136477)
科学(108887)
研究(103125)
基金(102171)
(88819)
国家(88146)
科学基金(75407)
社会(68472)
社会科(65054)
社会科学(65039)
基金项目(52681)
(48269)
教育(47715)
自然(46097)
自然科(45007)
自然科学(44995)
自然科学基金(44241)
(42272)
资助(41811)
编号(40066)
成果(34537)
(33072)
(31427)
重点(30981)
国家社会(30047)
教育部(28983)
课题(28787)
中国(28774)
(28434)
(28163)
期刊
(117668)
经济(117668)
研究(75937)
中国(56479)
(43562)
管理(37691)
科学(31109)
学报(29345)
(27932)
(26161)
金融(26161)
教育(25901)
大学(23793)
学学(21841)
财经(20808)
经济研究(19129)
技术(18634)
农业(18206)
(18118)
业经(15409)
问题(15019)
(14754)
国际(13879)
世界(13443)
(12391)
会计(11176)
技术经济(10411)
现代(10411)
财会(9721)
资源(9682)
共检索到365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祚臣  
公元1998年,万里神州风云激荡,波澜壮阔,重大事件,层出不穷。这一年,围绕神圣的国土,三件大事尤可圈点:春天,成立国土资源部;夏天,抵御百年大洪水;秋天,出台新的《土地管理法》。共和国的土地在历经大自然无情陈砺的同时,也历经了一次管理制度上的深刻变革。时光的脚步悄然送走这不平凡的一年,当我们总结发生在虎年的这场变革时,昂然登上历史舞台的新体制、新法制,已历经许多寒暑的探索与锤炼。以新部三定方案和新法全新规定为标志的这场土地管理制度革命,经历了一个从调查研究到立法的大思考、大决策、大变革的过程,它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实践的结晶和升华,是历史的一次大跨跃。现在,让我们调整视角,从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万茂  
从介绍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包括已经建立的有关土地管理的各项制度及其功能定位着手,论述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及其存在问题并分析成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向和发展趋势提出个人的见解、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克伟  
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克伟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从80年代初以来,在三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中,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地管理制度。首先在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从基本不管,到责成部门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郭旭东  
研究目的: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战略重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未来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愿景应该是在各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备的基础上,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节约优先战略。政府重在监管和服务,重在制度设计。研究结论:目前应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土地基础制度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土地法制,提高权利保障、市场运行、执法监察的法律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毅  
2003年9月,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副主任马毅为团长,由部机关、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和北京、天津等14个省(区、市)的29位同志组成的土地管理培训班,赴英国进行了为期15天的学习考察。本文是从他们学习归来的报告中摘取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超  
严谨的立法体系在德国,宪法(《基本法》)明确规定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私有财产主要是指私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含建筑物所有权)。因此,宪法为土地私有制及其保护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德国《民法大典》规定,土地上的房屋建筑物是土地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土地,为土地所有权的拥有者所有。德国所有的土地都实行土地登记,即地籍登记。作为实体法的德国《土地登记法》,则设置了土地登记的程序关系,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如何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的程序规则,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洁  廖长林  
英、美、法等国实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将土地发展权独立分离出来,通过土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并以此来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地保护了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合理配置了土地资源,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文章认为,我国应开展土地发展权制度试点,按照土地作为农民集体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发展权制度作为实施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怡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谋划,部署深化各领域改革。其中,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严金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涉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五是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利。为了更好地落实全会决定,必须消除现行制度性障碍,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程雪阳  
研究目的:分析"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中国失灵的原因,并细致分析指标式计划管理模式的弊端。研究方法:实证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土地管理制度是以牺牲农民土地发展权为代价的,并且没有对已经变化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保持必要的敏感,所以带来了城市肆意扩张、耕地不断减少、国有土地收益不断流失等问题。研究结论:未来的改革应着力打破国家对土地供给的高度垄断,在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产权平等和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以比例原则为指导进行制度重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林山  
自《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我国土地管理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土地管理事业尝试了从分散管理、统一管理、垂直管理等多种模式,从而推动了我国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耕地资源。但是,我国的土地管理始终没能走出高消耗、低产出的局面,一直困扰着我国,水土流失、耕地滥用和违法占地、用地问题始终没得到有效地解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彩彦  
近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近代工业的兴起推动了近代城市化。在这次城市化中,既有新兴的城市,也有传统城市的转变。城市类型不同,其制度变革的动因及路径也不同,制度转变的模式也不同。因此,在城市土地管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制度变革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彩彦  
近代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形成了不同的路径,其中租借地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有的有明显的移植和独创的特征,有的则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青岛和威海同为租借地城市,但二者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进而对城市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不同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形成,政府、领导者个人偏好、文化特点等对其都有很大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良悦  
中国土地利用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上的矛盾,导致土地管理制度的困境,形成改革意愿与实际结果的严重偏差。农地非农化和土地开发中利益结构的扭曲是其主要症结,诱使了农地的快速消失和土地的粗放利用。利益结构的调整是消除土地利用管理困境的基本思路,财产税的全面实施与土地发展权的确认是其解决的主要工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诚  
与年轻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相依相随,《中国土地》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应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深深的思考。过去的20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变革,将土地的活力唤醒,曾经贫瘠饥饿的中国土地富饶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谁创造了这一切,谁是变革的发起者?走进20年,你会发现,答案不是哪个人,而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望,催生出一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于是,冲破旧体制“禁区”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需要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了上海、深圳土地有偿使用的大胆实践,而在非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征土地使用费的是辽宁省抚顺市,开征起因是主管副市长听了中央党校易之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