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9)
- 2023(9287)
- 2022(7688)
- 2021(7113)
- 2020(5792)
- 2019(13479)
- 2018(13384)
- 2017(26025)
- 2016(13877)
- 2015(15823)
- 2014(16196)
- 2013(15732)
- 2012(14296)
- 2011(13137)
- 2010(13579)
- 2009(12511)
- 2008(12287)
- 2007(11048)
- 2006(10178)
- 2005(9510)
- 学科
- 济(66790)
- 经济(66736)
- 业(32580)
- 管理(32277)
- 方法(26178)
- 企(25488)
- 企业(25488)
- 数学(21452)
- 中国(21336)
- 数学方法(20937)
- 地方(20543)
- 农(17931)
- 业经(16131)
- 银(13860)
- 银行(13851)
- 行(13150)
- 制(12410)
- 农业(12355)
- 发(12186)
- 理论(12152)
- 学(10896)
- 融(10852)
- 金融(10849)
- 地方经济(10534)
- 贸(10303)
- 贸易(10288)
- 和(9806)
- 财(9749)
- 易(9743)
- 发展(9358)
- 机构
- 学院(199297)
- 大学(194044)
- 济(78320)
- 经济(76466)
- 管理(73984)
- 研究(68917)
- 理学(62205)
- 理学院(61404)
- 管理学(59994)
- 管理学院(59610)
- 中国(55183)
- 京(43033)
- 科学(42382)
- 财(35783)
- 所(34743)
- 江(32103)
- 中心(31386)
- 研究所(31236)
- 农(31207)
- 范(30583)
- 师范(30300)
- 北京(28109)
- 财经(27485)
- 州(26679)
- 业大(26369)
- 院(24869)
- 经(24711)
- 师范大学(24169)
- 农业(23849)
- 经济学(23242)
- 基金
- 项目(125565)
- 科学(98870)
- 研究(93974)
- 基金(88141)
- 家(75875)
- 国家(75189)
- 科学基金(64691)
- 社会(59096)
- 社会科(56071)
- 社会科学(56060)
- 省(51823)
- 基金项目(45989)
- 教育(43572)
- 划(42499)
- 自然(40503)
- 自然科(39541)
- 自然科学(39535)
- 编号(39220)
- 自然科学基金(38748)
- 资助(37627)
- 发(33133)
- 成果(31660)
- 课题(28433)
- 重点(28407)
- 发展(26749)
- 展(26297)
- 部(26234)
- 创(25911)
- 创新(24102)
- 国家社会(23566)
共检索到316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苗想想 殷举英 罗言云
通过探讨历史城镇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中国历史城镇发展中几种典型的错误商业形态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适宜的旅游商业化开发对历史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历史城镇的文化商业发展模式:在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与多种商业形式结合进行综合开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位中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古城镇旅游成为城镇发展的一种独特现象,古城镇旅游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现代化的冲击,通过对当前古城镇旅游开发模式的梳理和总结,得出一个平衡模式,即文化空间保护和场所精神营造两者的平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古城镇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态合一"模型和路径。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古城镇 旅游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世卿 王大悟
我国古镇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开发和经营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乌镇二期则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实现了古镇旅游的提升和转型。在分析古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产权、产品、经营和社区参与度4个维度上系统地解析了乌镇旅游发展模式,并针对目前古镇旅游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其他古镇的合理开发、发展模式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古镇旅游 发展模式 乌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凌云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共享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增加农村各类产业的综合收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革新以及生态农业推广,强化多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共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农业 联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俊 刘建徽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产业链 模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啸 赵川
四川藏区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内地的工业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难以在此复制。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藏区的重要产业,以旅游为导向推进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备受各界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归纳出四川藏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逻辑在于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以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化,实现后发优势;而旅游城镇化的动力则源于旅游经济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并由此产生"飞地"和"全域旅游"两种典型模式。未来,四川藏区的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应主要围绕按照旅游目的地体系布局构筑地理空间,以旅游业为主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以旅游业推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尧尧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与载体。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二者之间之间存在着科学的融合机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境遇出现改变,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高质量融合,释放出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的无限潜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脱贫攻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明星 魏春雨 王蔚
通过参加长沙市首届魅力乡镇评选活动的体会和思考,对历史城镇既有的文化、生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各地文化经济模式,尝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以湖南历史城镇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以长沙地区为例,针对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在旅游定位、生态旅游辅助、文化保护体系创新、文化旅游开发的落脚点是富民这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杜嫣
文章梳理了苏南古镇形成及演变的经过与特点,分析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要求,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框架中,提出了苏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模式,即"旅游先导、核心保护、产业升级、生态平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名镇 苏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家明
我国人口众多,地理差异显著,城市化一条道路解决不了中国的人地矛盾。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和阳二者共同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缺一不可,互包互容。如果城市地区是地理空间阳的方面,乡村地区就是地理空间中阴的一面,说明中国大地既要有城市,也要有乡村。在各种鼓吹中国城市化的声音中,恨不能铲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勤思 王野 朱珠 何平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顺理成章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最热门的产业。在体验式旅游产业中,历史文化名村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体验式旅游爱好者。面对体验式旅游日益火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历史文化名村需要借助旅游开发来提升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文化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丧失殆尽、残破不堪。基于此背景,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历史文化名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策略,旨在让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和谐共处,既促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勤思 王野 朱珠 何平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顺理成章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最热门的产业。在体验式旅游产业中,历史文化名村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体验式旅游爱好者。面对体验式旅游日益火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历史文化名村需要借助旅游开发来提升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文化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丧失殆尽、残破不堪。基于此背景,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历史文化名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策略,旨在让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和谐共处,既促进历史文化名村的经济发展,又让历史名迹得以保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文捷
<正>随着国民物质需求的日渐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由此文化消费业态逐步兴盛,文化旅游也成为重要消费热点。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凭借优越的功能性和特色文化成为旅游胜地,吸引诸多外来游客。这种城市旅游消费,一方面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成为城市建设主体面对的关键命题。由梁学成编著的《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一书围绕该命题展开了深刻探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二者融合的现实路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志勤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各个地方将文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既鲜明地体现了区域特色,又能将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承下去,为提升人才素质和发展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家也大力提倡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以民俗文化旅游最有代表性,民俗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