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2)
- 2023(11780)
- 2022(10406)
- 2021(9897)
- 2020(8150)
- 2019(19059)
- 2018(18984)
- 2017(36346)
- 2016(20033)
- 2015(22676)
- 2014(22713)
- 2013(22479)
- 2012(20704)
- 2011(18398)
- 2010(18233)
- 2009(16438)
- 2008(15694)
- 2007(13326)
- 2006(11616)
- 2005(9900)
- 学科
- 济(77597)
- 经济(77512)
- 管理(54979)
- 业(48578)
- 企(40292)
- 企业(40292)
- 方法(34698)
- 数学(29067)
- 数学方法(28729)
- 中国(22079)
- 地方(21498)
- 农(21360)
- 学(18701)
- 业经(17687)
- 财(16518)
- 环境(16177)
- 农业(14533)
- 理论(14307)
- 和(14306)
- 贸(12933)
- 贸易(12923)
- 易(12435)
- 技术(11813)
- 划(11689)
- 制(11540)
- 教育(11364)
- 务(10317)
- 财务(10259)
- 财务管理(10242)
- 地方经济(9949)
- 机构
- 大学(275677)
- 学院(274568)
- 管理(110259)
- 济(100858)
- 经济(98268)
- 理学(95925)
- 理学院(94744)
- 管理学(93098)
- 管理学院(92595)
- 研究(91637)
- 中国(65668)
- 科学(60285)
- 京(59835)
- 所(45325)
- 财(43994)
- 农(43426)
- 业大(42586)
- 研究所(41789)
- 中心(41706)
- 范(39842)
- 师范(39555)
- 江(39387)
- 北京(37768)
- 财经(35990)
- 州(34882)
- 院(34079)
- 农业(33833)
- 经(32595)
- 师范大学(32240)
- 技术(28748)
- 基金
- 项目(197204)
- 科学(154038)
- 研究(144470)
- 基金(141093)
- 家(122745)
- 国家(121696)
- 科学基金(104379)
- 社会(89145)
- 社会科(84191)
- 社会科学(84168)
- 省(77542)
- 基金项目(76897)
- 自然(68933)
- 自然科(67141)
- 自然科学(67125)
- 自然科学基金(65833)
- 划(65488)
- 教育(65088)
- 编号(60123)
- 资助(56608)
- 成果(48126)
- 重点(43775)
- 发(42346)
- 部(42112)
- 课题(40937)
- 创(40384)
- 创新(37549)
- 科研(37170)
- 大学(36300)
- 项目编号(36127)
共检索到390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川 胡敏 赵中枢
历史城市是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是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找出其中一些有效方法和某些规律,对于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论文试以徽州文化区的绩溪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结合的特点,乡村与城镇在选址,发展中的内在联系,绩溪县城的景观特征,提出生态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历史城市 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区 绩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学峰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桂
基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1561名地方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分层回归法分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社区依附对居民的文化认同和社区认同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系数分别为0.248、0.244,生活满意度调节了社区依附对文化认同和社区认同的影响作用,影响系数分别为0.156、0.120;社区认同在社区依附对文化认同的正向影响中具有一定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58,同时社区认同的中介作用受到了生活满意度的调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崔杨柳 吴衍发
绿色美学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是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内在旨归。基于绿色美学中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的原理,考察徽州屏山村木雕文化遗产,可以发现,它是在屏山村特定的生态语境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且其内在生态与外在生态的诸要素相互联结,共同构建了屏山村的文化生态秩序。文章针对徽州屏山村木雕存在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损害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转向遗产生活性保护等路径,以促进屏山村文化生态的和谐有序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提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可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丽丽 朱定秀 齐先文
学术界从文化认同和地方依恋的视角探讨旅游者忠诚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梳理了相关概念的关系脉络,以地方依恋为中介,构建了文化认同与旅游者忠诚之间的关系模型,选择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化认同在地方依恋和旅游者忠诚的形成路径中有着显著的作用;地方依恋对旅游者忠诚两个维度均有影响;旅游者忠诚的两个维度存在显著的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徽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海玉 王聪 陈雨 钟起兵 周婧
面向海量、异构的民间历史文献数字化、知识化开发需要,知识图谱技术的应用为文献资源内容可视化表达与知识关联推理提供了开发思路。文章以徽州文书为例,对文献资源进行采集处理,利用protégé开源工具建立徽州文书本体模型,抽取徽州文书资源实体概念,对异源、共指问题进行知识融合处理,最终将文书数据存入Neo4j图数据库中,呈现徽州文书知识图谱可视化检索效果。结果表明,徽州文书知识图谱应用有助于深入分析资源知识的关联情况,依托可视化查询界面可清晰展示文书资源知识信息,拓展民间历史文献多维知识发现的应用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申斌
自20世纪以来中国各地大量民间历史文献被发现和收藏,尤以徽州民间历史文献为最。文章回顾了民间历史文献的发现与收藏历程,分析和界定了民间历史文献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回顾了该馆民间文献收藏传统与历史,重点以该馆藏徽州民间历史文献整理实践经验为基础,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徽州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原则、思路、方法与流程,文献分类原则和著录规则,于当前民间历史文献的整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咪 芮旸 王成新 姬宇 李雅楠
以吴越文化区内国家首批公布的241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利用Arc GIS 10.2等软件探究吴越文化区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吴越地区传统村落分布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呈集聚分布,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与热点区分布相似:(1)西部的皖南山区和西南部的浙南山地地区为高密度集聚区,其中黄山市歙县、黟县,丽水市松阳县及上饶市婺源县均为二阶热点区;(2)在文化亚区尺度上,新安文化亚区密度最大,越文化亚区分布数量最多;在聚落景观区尺度上,传统村落集中于皖南古徽州聚落景观区、浙中丘陵盆地聚落景观区和浙南中山聚落景观区;(3)地形、中心城市影响以及历史文化因素为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3个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宏斌 郑六一 马勇虎
如何实现散落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有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本,文章提出必须通过引入CIS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形象设计,创造城市差异化的"城市统一识别系统",以求产生"城市注意力经济"。文章同时认为高效的文化资本运作需要利用文化营销以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因"从而实现城市文化资本差异发展优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新歌 虞虎 陈田
地方"失忆、错忆、残忆、断忆"危机背景下,探究"留得住乡愁"的发展模式、传承和保护城乡记忆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发展被认为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有效途径,凝结着本地居民集体记忆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然而,目前鲜有学者对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结合蚂蜂窝、携程网平台发布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相关游记文本,采用ROST CM6软件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旅游视角下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了识别,并构建其维度。研究发现: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游客视角下乡愁文化元素可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乡土故事人物、传承技艺表达、地方节庆展演7个维度,不同维度相应地包含了多个范畴;游客对乡愁文化元素持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劳作场景、传承技艺类元素表现出普遍的欣赏和赞叹,而对于建筑风貌、社区生活、乡土故事、地方节庆,则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领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留住乡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哲军
徽州有三绝,分别是古祠堂、古民居和古牌坊。徽州古老牌坊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徽州的各个角落,以其特有的姿态展示着徽州的文化,反映着徽州人特有的审美方式。牌坊装饰艺术作为徽州牌坊的研究切入点之一,在研究徽州牌坊文化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文物保护进度的加快,微州牌坊作为徽州文化的代表物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文物保护者的关注,这为研究徼州牌坊装饰艺术奠定了基础。对徽州民间牌坊的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徽州牌坊的传承和创新。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齐晓峰 田彩虹
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城市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地方记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借助口述历史的手段,深入挖掘皖南山区婺源县地方记忆,探索出一套适应地方口述历史的流程,并提出利用对策。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口述历史 利用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蕾 薛玉 肖鹏 申斌
随着“向下看”的史学路径日渐成为主流思潮,民间历史文献资源的收藏、利用与数据库开发已成为学术型图书馆的工作重点,数字人文的兴起恰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系统化思路。文章对当前中国图书馆界数字人文相关会议、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进行回顾,提出对数字人文领域而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徽州文书数据库的实践案例出发,从元数据方案、检索点设计和数据关联等角度,初步总结数字人文兴起的语境之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和研究传统,展开民间历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开队 卢东
文章通过对《徽州文献综录》中王氏文献的系统考察,发现王氏文献的分布不均衡。从时间看集中于明清,从空间看集中于婺源、歙县,从内容看集中于文学、经学及族谱领域。这种分布状态与王氏宗族在历史时期徽州的发展实际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社会是否稳定,刻书、印刷等文化产业发达与否,徽州文化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也对文献的流传、分布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徽州 徽州文献 王氏文献 分布 可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