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
2023(1880)
2022(1497)
2021(1605)
2020(1128)
2019(2296)
2018(2052)
2017(3350)
2016(1950)
2015(2042)
2014(2006)
2013(2080)
2012(2001)
2011(1851)
2010(1923)
2009(1953)
2008(1915)
2007(1735)
2006(1545)
2005(1556)
作者
(5758)
(4738)
(4716)
(4712)
(3082)
(2381)
(2100)
(1918)
(1905)
(1703)
(1603)
(1593)
(1590)
(1557)
(1529)
(1497)
(1467)
(1413)
(1373)
(1363)
(1351)
(1193)
(1182)
(1156)
(1123)
(1073)
(1072)
(1059)
(1002)
(968)
学科
(7385)
经济(7379)
(6712)
管理(3901)
(3302)
(3100)
企业(3100)
理论(2966)
教育(2616)
经济学(2538)
中国(2368)
方法(1890)
教学(1608)
(1564)
(1536)
(1490)
(1463)
银行(1454)
(1434)
(1413)
业经(1407)
图书(1292)
书馆(1252)
图书馆(1252)
研究(1166)
思想(1115)
学法(1096)
教学法(1096)
(1051)
金融(1051)
机构
大学(32616)
学院(29943)
研究(11454)
(10138)
经济(9878)
管理(8670)
中国(7856)
科学(7558)
理学(7186)
理学院(7053)
(6983)
管理学(6837)
管理学院(6767)
(6177)
师范(6117)
(5989)
研究所(5500)
师范大学(5129)
(4889)
(4775)
中心(4722)
教育(4634)
(4634)
北京(4462)
财经(3904)
业大(3877)
农业(3834)
(3772)
经济学(3752)
(3594)
基金
项目(16615)
科学(12428)
研究(12219)
基金(11573)
(10169)
国家(10077)
科学基金(7998)
社会(7524)
社会科(6973)
社会科学(6973)
教育(6178)
(5950)
基金项目(5483)
(5382)
成果(5373)
编号(5106)
自然(4828)
自然科(4697)
自然科学(4693)
资助(4609)
自然科学基金(4595)
重点(3887)
(3674)
课题(3474)
大学(3375)
项目编号(3357)
(3304)
(3286)
(3245)
教育部(3174)
期刊
(13556)
经济(13556)
研究(11583)
学报(6978)
教育(6932)
中国(6372)
大学(5059)
科学(4768)
(4495)
学学(4389)
管理(4379)
(4299)
图书(3660)
农业(2942)
书馆(2714)
图书馆(2714)
财经(2483)
(2235)
(2122)
经济研究(2093)
经济学(2004)
(1922)
金融(1922)
技术(1910)
科技(1822)
(1683)
情报(1640)
业大(1589)
(1582)
(1568)
共检索到48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倪逸偲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将费希特的先验哲学视为近代主体性哲学的代表,并重点批评了后者实际上导致了世界的“非理性化”。从费希特本人的视角来看,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裂隙已经通过先验知识的再生–生产二重化机制得到克服,因而卢卡奇的这一批评并不成立。卢卡奇的费希特批评实际上受到了同时代新康德主义思想家拉斯克与路德宗神学家希尔施的强烈影响,拉斯克与希尔施都指出世界的“非理性化”问题的实质在于个体性问题,而解决个体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建构一种全新的历史哲学。从这一角度看,卢卡奇的费希特批评中所错失的维度也许蕴含着一种全新历史哲学的可能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大志  
人生哲学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沉思。诺奇克主张,我们应该在哲学沉思中检验我们的人生,并且在智慧的指引下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诺奇克讨论了人生哲学的三大主题(幸福、爱情和死亡):虽然幸福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的,但是它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目的;爱情可以是个人的情感,但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形成一种“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死亡,然而我们可以让生命之光最终更加耀眼。他也探讨了两个神学问题,即上帝存在的证明和罪恶。诺奇克还对自己的政治哲学进行了反思,改变了某些早期的极端自由主义观点,以至我们有理由说出现了两个诺奇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  白晨  
诺奇克的契约论批判既包括对古典契约论的批判,也包括对罗尔斯的新契约论批判。古典契约论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问题,而新契约论则是正义原则的证成性问题。诺奇克对契约论的批判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诺奇克从政治哲学应该遵循的一般性方法出发,主张方法与理论目的之间应该保持明显的间距。方法论批判集中于政治合法性问题,而契约论背后隐藏的理性目的论同政治哲学的方法原则完全相悖。另一方面,面对新契约论,诺奇克认为新契约论既无法逃避古典契约论的理性目的论困境,也无法避免延用契约论的一些理念来论证正义原则时必然遭遇的理论困难。无论是对合法性的证明还是对正义原则的证成,诺奇克都主张“看不见的手的解释”之“自然生成”而非“理性设计”的理论路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书俊  
黑格尔的观念论不是先验的(康德),也不是经验的(洛克),而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绝对精神)。这样,黑格尔就从康德的不彻底的"经验直观"所冠以的先天条件下解脱出来,而变成一种"客观"的精神本身。可以说,消除"主观随意性"是康德和黑格尔的共同目的,只不过康德从"经验"上去寻找,而黑格尔则反观自我。这样,黑格尔就从康德的"二元论"转向了"客观"性的"一元论",建立起"观念"运动的思想体系。而所有这一切,与费希特的主体性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并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陆寓丰  
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借助物化概念,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主体向度解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新路径。然而,在黑格尔的逻辑张力与马克思·韦伯的隐性支援背景下,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物化概念的解读,无法使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放路径,反而使其试图重新唤起无产阶级意识的努力,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镜花水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哈维·西格尔对阐发批判性思维和推进教育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格尔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定义是诸多定义中最具逻辑完备性的,而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论辩护的重点在于规范性问题和回应认识论多元性的挑战。西格尔还论证了认识论对于教育哲学发展的引领作用。西格尔观点的批评者认为逻辑主义立场和忽视实践推理是西格尔教育哲学思想当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它所依据的特定前提条件和内在逻辑之上的,因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都是有限的。进行经济学批评,必须具有科学精神,遵守经济学的学术讨论规范,对相关经济理论有充分的研究等基本条件。经济学的发展离不开批评,只有广泛开展经济学批评,才能使经济学不断向前推进,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锟  
吕祖谦与朱熹均推崇"论事之体"的史学,走思辨的历史哲学路子,属哲学家的历史哲学类型。即他们先提出自己的哲学原理,再以这些原理为基础来观察、解释、评价历史。吕祖谦以"心本论"哲学为基础,提出心史说、倡导体验式的观史法、奉行现象学的解史法、肯定史学蓄德的价值,最终建立了系统的心学史观,这不同于朱熹"会归一理"为宗旨的理学史观,吕、朱二人分别开启了浙东史学和明清正统史学两大流派。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壮青  
哲人王问题源于人类灵魂理性与激情的原初冲突。卢梭试图以民主政制的构想彻底消解这个冲突,然而,我们发现卢梭的民主构想不但不能消解这个原初冲突,反而把这个原初冲突转换为两个新冲突:一是历史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二是道德共同体的"永远正确"与政治现实的"肉身性"之间的冲突。实质上,这两个冲突是哲人王问题的变体。由此,卢梭的民主构想不但造成了自己的哲人王问题,而且卢梭还不得不模仿柏拉图解决理性与激情冲突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哲人王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洛伦·巴里特  托恩·比克曼  汉斯·布利克  卡雷尔·马尔德  刘洁  
许多人对现象学的观点持批评态度,他们认为,再现一个体验的描述性研究太难了,现象学研究过于主观,研究者的偏见影响结果的公正,进行现象学研究没有程序指导,现象学研究往往基于受访对象的记忆,等等。然而,现象学研究要求从一系列共享观点中提出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证据,以最恰切的词语展现清晰的论证;现象学研究的目的是如实描述出别人所经历的体验,现象学除主观性之外别无选择;现象学研究要求我们对自己诚实,并把读者也引向那种诚实。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久儒  
卢卡奇《青年黑格尔》一书的副标题即"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实际上,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现代性历史反观构成了其社会历史批判理论的逻辑主线和中心环节。因而,不能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考察简单地视为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诠释,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的阐释定向和现实基础上,即辩证逻辑意义下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的交互关系。换言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为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同时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带来的"术语革命"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内容和现实基础。由此可见,卢卡奇解读青年黑格尔思想的目的在于澄清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借此也自觉地形成了其社会历史逻辑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丽艳   欧阳谦  
卢卡奇从“总体性范畴”出发对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的理论建构,有着其现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克服庸俗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决定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还原论解读,由此来反思社会革命带来的问题,最终用历史辩证法的思想逻辑来解释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一种历史主动性的哲学论证,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不仅从社会存在论意义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总体思想,而且从革命实践论意义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当然,卢卡奇的哲学论证有着矫枉过正的偏向,他将历史辩证法解释为一种意识辩证法,将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哲学”变成了一种观念论的历史哲学。这种偏向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从而推动了之后各种“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程良宏  
既有研究对生成性教学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其结果仍有使生成性教学沦为预成论的现实危险。笔者以为,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其根本意义在于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从而彻底摆脱工具理性思维框架对教学的束缚,使教学真正成为达成师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