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6)
2023(13184)
2022(10987)
2021(10330)
2020(8510)
2019(19073)
2018(19226)
2017(36809)
2016(19972)
2015(22292)
2014(22125)
2013(21187)
2012(19426)
2011(17805)
2010(18207)
2009(17651)
2008(17397)
2007(15663)
2006(14532)
2005(13461)
作者
(53824)
(44652)
(44468)
(42818)
(28338)
(20987)
(20240)
(16956)
(16868)
(16157)
(15170)
(14707)
(14349)
(14331)
(14054)
(13724)
(13181)
(13065)
(12969)
(12792)
(11386)
(10887)
(10776)
(10180)
(10173)
(10148)
(10040)
(9986)
(8879)
(8621)
学科
(73727)
经济(73619)
管理(62834)
(58316)
(49219)
企业(49219)
中国(26244)
方法(25677)
(24509)
(24179)
(23313)
数学(21718)
数学方法(21395)
业经(19447)
(16882)
银行(16872)
(16238)
(15945)
(15541)
贸易(15530)
(15356)
(15203)
农业(14497)
(14461)
金融(14458)
地方(14095)
(13522)
技术(13512)
财务(13484)
理论(13451)
机构
学院(279002)
大学(276028)
(117846)
经济(115208)
管理(104315)
研究(95315)
理学(87595)
理学院(86668)
管理学(85407)
管理学院(84835)
中国(75651)
(62863)
(58227)
科学(51885)
财经(47037)
(46690)
(44472)
中心(42932)
(42370)
研究所(41019)
北京(37590)
(37493)
(37273)
师范(36994)
经济学(36014)
(35180)
(34805)
财经大学(34470)
业大(33136)
经济学院(32092)
基金
项目(169158)
研究(134338)
科学(133890)
基金(119985)
(101500)
国家(100578)
科学基金(86395)
社会(85140)
社会科(80533)
社会科学(80518)
(66317)
教育(63142)
基金项目(61415)
编号(56903)
(55317)
自然(50901)
自然科(49657)
自然科学(49644)
成果(49525)
自然科学基金(48736)
资助(48472)
课题(41002)
(38361)
重点(38271)
(37839)
(37622)
(36425)
(36073)
项目编号(34966)
国家社会(34611)
期刊
(143450)
经济(143450)
研究(95203)
中国(63871)
(49474)
管理(43601)
教育(41012)
(35823)
科学(34206)
(33952)
金融(33952)
学报(33570)
大学(27478)
学学(25256)
技术(25169)
业经(24307)
财经(24097)
农业(23532)
经济研究(23451)
(20790)
问题(18400)
(16473)
(14357)
论坛(14357)
国际(14199)
理论(13874)
现代(13675)
商业(13030)
改革(12913)
(12913)
共检索到449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历经恢复调整、初步确立、转型完善、深化改革到全面建设等5个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探究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变革逻辑与动力机制。结果显示,路径依赖是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保持结构稳定性与内在连贯性的基本阐释工具,体现在回报递增效应、多主体协作效应和制度场域自我强化等方面;关键节点在政治逻辑作用下成为科技人才政策变革的原始驱动力,其本质是在保证政治属性不变的前提下建构以绩效为核心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进一步,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以“缓冲器”式中介组织为核心的行政认同、市场协调和学术本位之间的合理张力,进而推进利益相关者群体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成为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自我革新的有效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长生  厉毅  
开放大学政策是我国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对其变迁逻辑进行分析,为理解开放大学政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综合分析收集到的有关开放大学政策文本发现:我国开放大学政策经历了改革破冰、战略转型和深化改革三个阶段;宏观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经济发展、利益关系、教育观念等多元政治变量以及相关政治行动者与政策的互动是影响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的主要结构因素;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和高昂的变革成本等因素所产生的自我强化机制,导致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但在路径依赖中也实现了一定的政策微调和政策置换。基于对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变迁逻辑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我国开放大学政策建设在未来要关注宏观制度情境变化、把握政策创新契机和构建完善的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君辉   吴雪萍  
高技能人才与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一并被列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之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而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政策经历了从模仿借鉴、调整完善到构建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技能评价体系的历程,政府在政策变迁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政策变迁受经济体制、政治结构及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变迁动力主要来自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变迁过程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国家高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重构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观,优化基于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现政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玲  金向鑫  李金耀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70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红艳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高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高职衔接培养经历初步探索、试点推动、调整推进、多样发展等多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职衔接培养政策在结构逻辑上受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为主体理性选择等多元结构因素影响,在历史逻辑上呈现出路径依赖现象,同时经济体制与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政策变迁。进入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新阶段,要求中高职衔接培养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动态协调多元结构要素的衔接培养政策,消解因路径依赖而造成的中高职衔接乱象,提升政策从制订到执行的效能,为高层次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淼  
基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分析框架,对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历史进程分析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变革的历史逻辑是:工业化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需求是根本动力,主体信念变迁是先行条件,对非正式约束的重构是突破口,当前迫切需要探索"求诸己"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变革之路。建议通过多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价值讨论来改变主体信念,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立政府、产业与职业院校的三维立体信息沟通机制,构建多样性、竞争性激励制度激活各层面职业教育主体创新行动等策略来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变革动力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荣  
有别于美国社区学院以制度性利益与市场机制驱动的自主变革的转型逻辑,我国本科高校的转型则受到行政管控制度逻辑的支配。以计划、指标、项目乃至指令的方式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能够实现高校转型的"运动式治理",彰显"国家视角"的超强合法性及其资源配置与动员能力。然而,行政管控的制度逻辑往往忽视高校的自主性与差异性以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全局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建构以国家制度能力培育为前提,以制度性利益为核心,以复合共治的网络治理为权力结构,以高等教育与经济松散耦合关系为理想状态,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方法论的本科高校自主变革的制度逻辑,是我国本科高校转型的应然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恬  邱小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经历了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变迁过程。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集权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资助政策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源于政府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职业院校行动者的支持;资助政策变迁的动力来源于内部供需矛盾和外部示范效应。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要加强政策治理共同体建设、着力"中国特色"探索、合理借鉴国外经验、强化资助育人导向,带动突破路径依赖束缚,推动资助政策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棒  
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事关退役军人的"二次专业化"和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进入21世纪,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历经初步探索期(2010年以前)、正式确立期(2010-2017年)以及深化改革期(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发现,退役军人职业培训政策的变迁深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兵役人口与大学人口重叠以及社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等深层结构的影响。政策变迁的动力主要源于政府职能转变、企业用工权确立以及职业院校的生源挑战等。为此,未来我国退役军人职业培训的政策目标应由"机会拓展"走向"质量提升",政策制定上校企等利益相关者应由"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应破解已有的路径依赖现象,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胡海青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建国6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经历了"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调控阶段和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市场调控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哲学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制度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资源的理性选择;政策变迁的动力是政府的立法行为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能力的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李君筱  
高等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探索初创、巩固发展、内涵丰富和深化拓展四个时期。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等因素影响下发生了变迁,其变迁的路径深受政府和高校理性选择的影响。政府的立法手段、高校的专业设置以及社会的参与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扶贫政策变迁提供了强大动力。在后扶贫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在扶贫方面,需要持续推进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创造良好的高等教育扶贫环境氛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鼓励高等院校承担教育扶贫责任,大力弘扬高等院校师生奉献精神。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昊  杨婕  唐智松  
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关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变迁逻辑进行梳理与分析显得意义非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历经了恢复式、渐进式与内涵式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权力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是其变迁背后的深层结构;政策制定主体的自我强化和教师教育院校的利益依附是其产生路径依赖的重要原因;供需矛盾导致的内生性驱动与示范效应催生的外源性驱动则是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变迁的重要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南中  夏海鹰  
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破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难题,推动职业院校教材、教法、教师改革。梳理1+X证书制度推动职业院校变革的逻辑可以发现,1+X证书制度存在的正当性基础是要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合法性基础是要通过1+X证书制度优化校企合作育人,同时需要特定的程序性逻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从组织建设、基础建设、内容建设、实施路径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方面实施职业院校变革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