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5)
2023(15638)
2022(13311)
2021(12508)
2020(10610)
2019(24174)
2018(24185)
2017(45468)
2016(25116)
2015(28547)
2014(28258)
2013(27598)
2012(25358)
2011(22784)
2010(22906)
2009(21823)
2008(21664)
2007(19847)
2006(17332)
2005(15596)
作者
(71114)
(59586)
(59407)
(56476)
(37581)
(28436)
(27211)
(23238)
(22288)
(21123)
(20087)
(19984)
(18945)
(18726)
(18491)
(18306)
(18282)
(17539)
(17350)
(17094)
(14800)
(14793)
(14430)
(13586)
(13507)
(13463)
(13260)
(13132)
(12123)
(11800)
学科
(92757)
经济(92621)
管理(80846)
(71469)
(62272)
企业(62272)
方法(38795)
数学(32551)
数学方法(32173)
(30348)
(27335)
中国(25508)
(25048)
业经(23657)
(20272)
(19424)
财务(19360)
财务管理(19305)
地方(18948)
企业财务(18164)
农业(17581)
(17440)
银行(17403)
(17174)
理论(17119)
(17022)
贸易(17014)
(16489)
(16448)
(15954)
机构
学院(348615)
大学(347692)
(135771)
经济(132475)
管理(132164)
研究(114572)
理学(111283)
理学院(109960)
管理学(108044)
管理学院(107359)
中国(90702)
(74295)
科学(70532)
(69482)
(58759)
(58062)
(55939)
中心(54504)
财经(53023)
研究所(52180)
业大(51227)
(47738)
(46433)
北京(46308)
农业(46255)
师范(45950)
(44148)
(41581)
经济学(41260)
财经大学(39030)
基金
项目(226099)
科学(176426)
研究(168179)
基金(160866)
(139627)
国家(138407)
科学基金(117852)
社会(104678)
社会科(98810)
社会科学(98780)
(90026)
基金项目(85139)
教育(78592)
(75458)
自然(75173)
自然科(73371)
自然科学(73351)
自然科学基金(72022)
编号(70671)
资助(64638)
成果(58911)
重点(51162)
(49664)
课题(49345)
(48235)
(47130)
(44412)
创新(44054)
科研(43209)
项目编号(42968)
期刊
(159638)
经济(159638)
研究(102959)
中国(75918)
(59460)
学报(54835)
(53733)
管理(51202)
科学(49702)
教育(42464)
大学(41547)
学学(38726)
农业(35543)
(33826)
金融(33826)
技术(31292)
业经(26953)
财经(26943)
经济研究(24230)
(23248)
问题(20607)
(20400)
(18104)
图书(17940)
财会(16921)
技术经济(16258)
理论(16174)
(15922)
现代(15877)
会计(15764)
共检索到535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元   柯水发   乔丹  
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梳理了我国林区管理体制变迁“分-合-分”的历史脉络,并结合历史制度主义范式划分为两个关键时期,以探究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变革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其变迁机制呈现出多层次、多主体互动等特征,本质是在新发展形势下对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的重新调整。制度变迁萌生于宏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伊春两次管理体制变革背后是截然不同的路径和特征:在第一次转型时期,路径依赖效应弱而由基层行动者产生的行动压力较强,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第二次转型时期,路径依赖较强但国家行动者强势介入,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最后,在建立改革历史观、结构观和动态观的基础上,要正确认识“合-分”的本质、树立改革的动态意识及形成改革的行动者思维,从而推动改革再深入,助力东北再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元   柯水发   乔丹  
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梳理了我国林区管理体制变迁“分-合-分”的历史脉络,并结合历史制度主义范式划分为两个关键时期,以探究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变革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其变迁机制呈现出多层次、多主体互动等特征,本质是在新发展形势下对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的重新调整。制度变迁萌生于宏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伊春两次管理体制变革背后是截然不同的路径和特征:在第一次转型时期,路径依赖效应弱而由基层行动者产生的行动压力较强,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第二次转型时期,路径依赖较强但国家行动者强势介入,为强制性制度变迁。最后,在建立改革历史观、结构观和动态观的基础上,要正确认识“合-分”的本质、树立改革的动态意识及形成改革的行动者思维,从而推动改革再深入,助力东北再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明芹  郑德胜  
以伊春为例,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发展模式种类多样但重点培养特色产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且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建立多种类型的生产基地且品牌建设凸显地域特色、围绕培育特色产业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等特点,同时存在发展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缺乏人才人力支撑等问题,以及体制、资金、原料、技术、观念、政策等制约因素。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采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人才队伍;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深化国有林权配套改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升级等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明芹  郑德胜  
以伊春为例,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发展模式种类多样但重点培养特色产业、产业链初步形成且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建立多种类型的生产基地且品牌建设凸显地域特色、围绕培育特色产业而发展技术推广服务等特点,同时存在发展规模较小、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缺乏人才人力支撑等问题,以及体制、资金、原料、技术、观念、政策等制约因素。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重点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必须采取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技术人才队伍;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品牌影响力;深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佟光霁  耿晓雪  
近年来,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伊春市作为典型的国有林区,本着对生态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天保工程、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就伊春市民关于城市经济转型的认知、态度及未来发展期望进行了统计描述与灰色关联分析,厘清了伊春市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尔彬  柏晓东  徐凤菊  
论述了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即实现了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造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不断增加;承包职工经济收入逐步提高,社会效益非常显著。提出目前林权制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即以市场化为中心,推进配套体系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的林改原则,扩大试点面积;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因地制宜,探索林地承包经营的多种模式;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制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世佳  华景伟  
通过调查,分析了伊春林区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认为改革已初见成效,迎来了"人喜、林兴、企业活"的发展态势。通过改革开辟了一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启示:敢于突破禁区,解决改革发展"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寻求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力的统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毅昌  蒋敏元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最大的重点林区。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资不分已成为制约林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森工林区管理体制问题对于重点国有林区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林区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森森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种职能”履行不到位。通过改革环境分析,提出了林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认为改革的方向是在重点国有林区建立“三权分治”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打破林区目前森林资源管理、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三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构建森林资源、企业经营、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三个主体”,强化森林资源、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桂香  
国有林区是生态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在生态保障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市调研时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观点,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包含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深刻含义。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实施两年来,仍有很多林区面临融资困难。本文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就开展权抵押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信贷供给方式的改变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桂香  
国有林区是生态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在生态保障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市调研时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观点,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包含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深刻含义。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实施两年来,仍有很多林区面临融资困难。本文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就开展权抵押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信贷供给方式的改变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武  马文学  
以伊春市2003~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伊春国有林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伊春林区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处于安全状态,但是生态盈余度与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单个因子来看,草地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林地对伊春生态盈余的贡献率最大,剔除林地后的生态压力指数处于稍不安全状态。针对伊春生态安全现状,提出将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地方生态环境考核指标、通过合理规划来控制牧草地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环保产业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迅  
作为国有林区的典型代表,伊春市在全国率先试点探索林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国有林区改革之后,经济年均保持在11.8%的增长态势。但随着转型和改革的逐渐深入,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等矛盾叠加显现,城市发展重新深陷"两危"困境。2014年上半年,伊春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0.5%,转型和改革后首次出现负增长,如何破解并盘活现有经济要素实现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优化金融资源支持城市转型,是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琳  赵一雪  曹玉昆  
以黑龙江省为参照,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结果表明:(1)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后,第一产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放缓,第二产业发展受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直接影响,而第三产业也受到间接影响;(2)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发生显效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超出第二产业,它对经济增长总量的贡献最大,并且第三产业产值已接近第一产业;(3)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第一、三产业产值大幅提升,但其竞争力还较弱,虽然第二产业产值下降,但其竞争力在3个产业中是最强的,第一、三产业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华林  管清友  夏靖铧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为主线,通过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诺思悖论不断化解的过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高度相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变迁过程是冲击回应型”等命题作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各博弈利益主体在改革进程中的行为模式及其绩效,并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道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慧  张海鹏  徐晋涛  
【目的】基于重点国有林区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为重点国有林区改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就业行业、部门以及区域的变化,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考察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的影响。【结果】重点国有林区各项改革对林区就业产生了显著影响,林区内劳动力对林业和国有部门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就业区域也不断向外扩展。其中,森林资源承包管护责任制,通过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进了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和国有部门就业比重的上升;市场化手段组织林业生产,对劳动力在林业行业就业有促进作用;加工企业转制,明显推动劳动力从国有部门流向非国有部门;一次性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