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2)
- 2023(13113)
- 2022(11062)
- 2021(10474)
- 2020(8543)
- 2019(19151)
- 2018(18577)
- 2017(33825)
- 2016(18228)
- 2015(20639)
- 2014(20178)
- 2013(19699)
- 2012(18044)
- 2011(16345)
- 2010(16221)
- 2009(15620)
- 2008(15427)
- 2007(13251)
- 2006(11683)
- 2005(10771)
- 学科
- 济(74492)
- 经济(74387)
- 管理(56581)
- 业(48092)
- 企(40068)
- 企业(40068)
- 财(31490)
- 方法(28190)
- 中国(25918)
- 数学(24829)
- 数学方法(24612)
- 制(20021)
- 农(19643)
- 地方(16487)
- 业经(15925)
- 贸(15746)
- 贸易(15735)
- 务(15518)
- 财务(15493)
- 财务管理(15442)
- 易(15389)
- 企业财务(14671)
- 财政(14081)
- 学(13833)
- 体(13829)
- 银(13689)
- 银行(13679)
- 行(13080)
- 融(12977)
- 金融(12974)
- 机构
- 大学(252223)
- 学院(250789)
- 济(112194)
- 经济(110223)
- 研究(91585)
- 管理(91203)
- 理学(77835)
- 理学院(76882)
- 管理学(75767)
- 管理学院(75274)
- 中国(72607)
- 财(60565)
- 京(53414)
- 科学(51227)
- 所(45382)
- 财经(44103)
- 中心(40850)
- 研究所(40448)
- 经(40158)
- 江(36713)
- 经济学(36662)
- 农(34415)
- 北京(34246)
- 范(33546)
- 师范(33303)
- 院(33268)
- 经济学院(32790)
- 财经大学(32658)
- 业大(30268)
- 州(28608)
- 基金
- 项目(163884)
- 科学(130931)
- 研究(124249)
- 基金(121452)
- 家(104981)
- 国家(104175)
- 科学基金(89387)
- 社会(83205)
- 社会科(78889)
- 社会科学(78876)
- 基金项目(62877)
- 省(60748)
- 教育(57172)
- 自然(53693)
- 自然科(52416)
- 自然科学(52403)
- 划(51920)
- 自然科学基金(51450)
- 编号(49306)
- 资助(48938)
- 成果(41690)
- 部(38144)
- 重点(37917)
- 国家社会(35959)
- 发(35898)
- 制(35661)
- 课题(34793)
- 创(34312)
- 教育部(33485)
- 性(32938)
- 期刊
- 济(127692)
- 经济(127692)
- 研究(84686)
- 中国(56329)
- 财(51810)
- 学报(35559)
- 管理(35261)
- 科学(34445)
- 农(31930)
- 教育(28970)
- 大学(28236)
- 学学(26297)
- 融(25129)
- 金融(25129)
- 财经(23507)
- 经济研究(22753)
- 农业(21798)
- 经(20306)
- 技术(19533)
- 业经(18434)
- 贸(16462)
- 问题(16241)
- 国际(14352)
- 世界(14171)
- 会计(12680)
- 业(12071)
- 版(11819)
- 财会(11248)
- 技术经济(10969)
- 理论(10763)
共检索到398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笑宇 任宗哲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思想作为对财政实践的思考和认识,是指导财政实现国家治理和构筑财政制度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梳理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变迁的演进历程,可以将其分为选择与初创、探索与分化、调整与重构、加强与改进等四个阶段。从制度延续的路径依赖来看,党的财政思想表现出坚定捍卫民生立场、维护财政发展与收支平衡、发挥集中财政力量办大事和激发财政活力的路径依赖。从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来看,"国家分配论""社会公共需要论""公共财政论"和"国家治理论"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财政思想的变迁历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减贫 思想演进 减贫成就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史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工作在夺取革命的胜利、开展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实现人民美好向往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财实践和思想,应该认真总结和继承,为新时代的财政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和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笑宇 任宗哲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是党的国家治理思想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指导财政实现职能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百年来党的财政思想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完善确立、适应改革到走向现代的伟大历程,彰显出坚定捍卫民生立场、有机结合财政发展和收支平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发财政活力以及推进改革创新的伟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百年演进和基本经验进一步指引出伟大方向,要在财政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财政发展和收支平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维护中央和地方财政活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保江 许诗源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财政始终是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推进民族复兴最有力的工具和手段。本文通过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政思想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得出五条历史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财政政策顺畅实施的根本路径;坚持立足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灵魂;坚持持续发展理念是财政思想不断创新的理论先导;始终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不断推动财政思想完善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财政思想 百年演进 历史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方明 贾卓强
分配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同时也关系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百年征程,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断完善分配思想,优化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分配思想指导分配制度,分配制度反映分配思想。本文基于历史时序视角,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分配思想和分配制度上的演变。在分配思想上,经历了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共享发展、公平正义。在分配制度上,从革命时期的战时供给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单一按劳分配制,并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完善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共担"革命使命、"共建"社会经济、"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探索分配问题的实践总结,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建党初心和奋斗目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分配思想 分配制度 人民立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甄德云 王明世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治税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体现了国家治理需要的"动能转换",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深远动力。从国家治理需要、演进证据、演进特征三个维度,分阶段梳理建党百年治税思想变迁的逻辑和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一些普适经验,对于税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的背景下,治税思想要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在化解公共风险方面主动作为、在顺应人民期待方面精准发力,为税收法律体系形成贡献智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砖添瓦。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税思想 税收法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芙蓉 秦书生
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经历了基础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成熟完善5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产生了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最初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方针,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历经百年,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向,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公茂刚 李汉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财政实践探索和理论创造过程,本身就是百年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上先后形成了"供给型财政" "建设型财政" "公共财政" "现代财政"等财政思想理论与财政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起到了基础和支柱作用。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财政实践和财政理论在具体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百年历程中一以贯之的若干逻辑脉络依然清晰可见,并对当前及未来的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财政实践 财政理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伍抱一 伍山林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初心为指引,经历了为共同富裕奠定政治基础、艰难探索共同富裕、快速提升富裕程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四个在时间上继起的重要阶段;相应地,我国贫富状态经历不富不公、不富较公、变富求公三个阶段后,最近十年进入了追求既富又公也即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历史长期演变考察显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贯穿如下逻辑:在为人民谋幸福过程中,我国贫富状态演进与经济制度变迁具有内生动态关系:贫富状态对制度变迁提出新要求,制度变迁形成贫富状态新样态。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与以前一样进行体系性制度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枫 陈瑞旭 裴文霞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主要包括:农民土地所有制理论、集体土地所有制理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以及农地"三权分置"理论。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百年演进史的梳理,可以发现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逻辑主线,党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始终围绕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局。新发展阶段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理论的创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问题导向和实践原则。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郭栋林 夏方舟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演变中影响历史进程的十大标志性事件,深入剖析标志性事件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界定了影响土地制度历史进程标志性事件的内涵特征,构建了基于“重大性—变革性—积极性”的标志性事件识别路径,识别提炼了“一大党纲”“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六十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乡地政统一管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基本国策法制化”“物权立法”“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十大标志性事件。研究结论:十大标志性事件源自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结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百年土地制度变革始终坚持不断自我革新的动态演化逻辑,坚定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历史自信,并为未来改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制度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梓鑫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中国科技创新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推动科技思想创新,以此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科技思想发展为线索,将其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前进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立自强时期,从这四大时期中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思想、发展战略和政策演进脉络,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第一,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将发展科技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前瞻性地创新科技思想;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理论,并以此引领中国的科技工作;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直面并回应时代课题,适时制定与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凯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从萌芽、形成,到发展和丰富的百年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百年历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也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时点。一些学者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历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开拓性与前沿性探索,在研究内容、阶段划分、呈现形式上形成了新的特点和趋势,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迈向新的理论纵深,而且为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