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4)
2023(11349)
2022(9405)
2021(8924)
2020(7267)
2019(16604)
2018(16210)
2017(30462)
2016(16611)
2015(18582)
2014(18613)
2013(18391)
2012(17275)
2011(16022)
2010(15971)
2009(15412)
2008(15531)
2007(13988)
2006(12436)
2005(11726)
作者
(47892)
(40348)
(40000)
(38240)
(25702)
(19390)
(17973)
(15567)
(15254)
(14371)
(14052)
(13363)
(13275)
(13074)
(12962)
(12420)
(11825)
(11628)
(11616)
(11278)
(10325)
(9717)
(9591)
(9219)
(9145)
(9081)
(8911)
(8503)
(8106)
(7905)
学科
(71348)
经济(71233)
管理(51613)
(47033)
(39841)
企业(39841)
方法(29757)
数学(24839)
数学方法(24575)
中国(23045)
(21011)
(19383)
(17603)
(16506)
业经(15987)
(15108)
贸易(15099)
(14795)
(13929)
银行(13916)
(13612)
(13438)
(13437)
金融(13435)
理论(12614)
(11983)
财务(11954)
财务管理(11923)
企业财务(11447)
体制(11357)
机构
大学(256174)
学院(248623)
(111666)
经济(109666)
研究(91318)
管理(89739)
理学(76565)
理学院(75602)
管理学(74514)
管理学院(74021)
中国(70806)
(56306)
(54718)
科学(51538)
(45957)
财经(44056)
研究所(41339)
(40223)
中心(39223)
经济学(37342)
(36817)
(36394)
北京(35230)
(33778)
师范(33497)
经济学院(33289)
财经大学(33052)
(32466)
业大(31655)
农业(28662)
基金
项目(158371)
科学(126862)
基金(119916)
研究(116820)
(105001)
国家(104201)
科学基金(88612)
社会(79164)
社会科(75060)
社会科学(75040)
基金项目(61506)
(56368)
自然(54523)
教育(54172)
自然科(53301)
自然科学(53285)
自然科学基金(52412)
(49525)
资助(48989)
编号(44014)
成果(38878)
(38144)
重点(36449)
国家社会(34737)
(34512)
教育部(33514)
(33148)
(32657)
(32655)
中国(32049)
期刊
(125806)
经济(125806)
研究(84402)
中国(52991)
(45340)
学报(40093)
科学(37498)
管理(36037)
(34122)
大学(31365)
学学(29339)
教育(28526)
(25443)
金融(25443)
财经(24990)
农业(22629)
(21684)
经济研究(21206)
技术(18516)
问题(17092)
业经(16265)
(16092)
世界(14245)
国际(14002)
(12424)
(12262)
技术经济(11665)
现代(10727)
理论(10669)
科技(10149)
共检索到387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得勇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是历史制度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文章通过对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的梳理,试图为中国的制度变迁实践提供一种理论参考。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偶然性、能动性、观念等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主张,然后指出历史制度主义的问题驱动、比较历史分析、中观制度分析以及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等方法论特色。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近年来国外历史制度主义在渐进性制度变迁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梳理,简要介绍了理论分析框架和层叠、转换、漂移、替换等制度变迁的形式。最后探讨了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用于分析中国当代制度和政策变迁实践的适用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平  
在现代经济学中,寻租现象被认为是政府对经济衽管制和经济活动当事人为获得垄断地位而寻求政府管制的结果,但这一理论框架并不完全适于解释中国在政府管制逐渐收缩情况下发生的大量寻租问题,中国的寻租现象根源于中国在采取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以行政方式而非正式的法律形式对产权进行再分配。这种产权再分配方式不仅导致大量的寻租活动,而且也导致设租活动的出现。消除寻租设租活动的出路要求以正式的法律形式而不是行政手段来安排产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雪芩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3~2010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制度渐进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调整成本比中西部地区受制度因素影响的程度更大;国有企业的调整成本受制度因素影响的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第一产业的企业调整成本大小受制度因素影响的程度大于其他产业。以上结论对上市企业优化融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旭东  
文章以目前较多采用的研究制度变迁方法——演化博弈论分析为研究对象,对制度变迁研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综述,指出了演化博弈分析在研究制度变迁中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前沿方法和演化博弈的对比看未来研究制度变迁的发展方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晓红  
本文基于渐进改革的历史背景 ,描述了低利率管制制度的实际引入与现实安排 ,考察了这一制度的收益与成本及其消长变化 ,揭示了利率制度从被引入到被替代整个过程的基本逻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王岩  
目前浮动汇率制度转换的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相对匮乏。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国家的汇率制度转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固定盯住汇率制度退出的渐进性转换路径问题,可得出人民币汇率制度退出固定盯住汇率制度应先转向中间汇率制度的研究结论,从而为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转换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陈学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陈学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东勋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磊  
中国承诺入世后5年过渡期内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包括地域、业务范围和合资股权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自由化之路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借鉴,QFⅡ制度符合我国渐进资本开放之路,但在市场制度缺陷条件下存在一系列障碍和不足,并会造成对我国调控政策的影响。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哲  
中国征地制度经历了初创、过渡、稳固和创新四个阶段。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看,征地制度存在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维度的变迁。就结构性变迁而言,宏观制度背景决定征地制度的选择,中观政治变量影响征地制度的安排,微观主体行为推动征地制度的变迁。就历史性变迁而言,路径依赖维系征地制度的存续,历史否决点影响征地制度的变革,关键节点提供征地制度创新的时机。在结构性和历史性变迁中,中国征地制度呈现"利益驱动型的调试性变迁"特征,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后果。未来需从界定"成片开发建设"的适用范围、缩小"区片综合地价"与市场化补偿的差距以及深化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国征地制度的良序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康礼  王玉勤  张永杰  
受制于增强独立性与适应既定政治制度的悖论性困局,国家审计制度的局限一直饱受理论界关注,但实践层面的突破性变革仍付之阙如,转型之难如同除履翻山。基于"政治国家—经济社会"的二分法,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受到"经济利益(经济理性)"和"政治利益(政治理性)"的双重约束,由此推导出国家审计制度沿帕累托改进路径优化的一般模型,并描绘在考虑治理成本的条件下的帕累托改进区间。通过对利益相关方进一步的分解和整合,对国家审计制度近30多年的变迁历程进行了理论诠释,地方政府缺乏主动性意愿是阻碍国家审计制度向效率导向推进的主要因素。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制度优化从渐进走向突破需要寻求从"政治国家—经济社会"到"制度—行为"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黎  张羽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大多运用主流经济理论对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些片段或者具体故事进行分析与解释,并且大多都基于外生视角,从而得出结论往往显得似是而非。本文指出,若试图对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探寻其未来的演进逻辑,必须从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出发,这样所得出的结论才可能是全面的,发人深省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金生  
制度变迁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方向、速度、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路径完全取决于“政治人”和“经济人”的特定利益偏好结构及利益行为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因此,本文认为政治银行家对政治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是对制度变迁的性质和范围作出解释的关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靳涛  
本文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细分为宏观层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和微观层次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两个层次的博弈通过地方政府的中间桥梁作用连接起来。然后 ,又引入进化博弈分析方法 ,认为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就是通过微观层次的“突变”和宏观层次的“选择” ,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和打破来体现这一互动的制度演化过程。此后 ,用此模型思想对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以及 1993年以后“攻坚阶段”的改革问题等给予了一个初步的演进性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