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6)
2023(2820)
2022(2202)
2021(2038)
2020(1467)
2019(3274)
2018(3079)
2017(5195)
2016(2748)
2015(2904)
2014(2903)
2013(2889)
2012(2780)
2011(2574)
2010(2717)
2009(2710)
2008(2579)
2007(2575)
2006(2365)
2005(1698)
作者
(8200)
(7315)
(6903)
(6764)
(4238)
(3422)
(3087)
(2776)
(2768)
(2453)
(2442)
(2331)
(2291)
(2094)
(2055)
(2050)
(2010)
(2001)
(1874)
(1868)
(1790)
(1731)
(1700)
(1625)
(1624)
(1582)
(1578)
(1539)
(1484)
(1434)
学科
(19050)
农业(12853)
(12173)
经济(12157)
(10038)
业经(6830)
农业经济(6058)
(4414)
发展(4199)
(4198)
(4168)
中国(4166)
农村(4147)
(3783)
地方(3727)
建设(3663)
收入(3464)
分配(3193)
土地(3161)
经济建设(3118)
管理(3099)
工作(2990)
(2959)
(2943)
企业(2943)
方针(2847)
农民(2810)
及其(2807)
(2796)
人口(2763)
机构
学院(42499)
大学(39888)
(16083)
经济(15595)
研究(14953)
(14295)
管理(14107)
理学(12088)
中国(12030)
理学院(11951)
管理学(11716)
管理学院(11639)
农业(9867)
科学(9104)
业大(8133)
(7716)
中心(7708)
(7187)
(6905)
(6850)
(6809)
师范(6772)
研究所(6557)
农业大学(6402)
(5861)
(5530)
财经(5295)
(5196)
师范大学(5184)
经济学(5060)
基金
项目(28629)
科学(22402)
研究(22401)
基金(20488)
(17593)
国家(17347)
社会(15391)
科学基金(14581)
社会科(14217)
社会科学(14216)
(12195)
基金项目(10833)
编号(10008)
(9920)
(9392)
教育(9240)
(8694)
成果(8351)
自然(7919)
自然科(7731)
自然科学(7725)
自然科学基金(7564)
资助(7342)
(7212)
课题(6642)
国家社会(6377)
农村(6160)
重点(6150)
(6007)
(5977)
期刊
(24895)
经济(24895)
(20547)
农业(13093)
研究(11497)
中国(10573)
学报(8526)
科学(7910)
业经(7909)
大学(7134)
学学(6872)
农业经济(6583)
(6374)
金融(6374)
农村(6083)
(6083)
(4686)
(4302)
社会(4099)
农村经济(4050)
教育(3850)
社会科(3788)
社会科学(3788)
(3576)
业大(3331)
问题(3330)
农业大学(3130)
管理(2843)
经济问题(2769)
经济研究(2463)
共检索到65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宇  
张怡微凭借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在"80后"写作群体中独树一帜,从空间角度分析张怡微的小说,发现工人新村这一地理空间形式是作者主要观察和描写的对象。张怡微从城市景观的阶层印痕和个体的地理身份流变出发,以后辈的眼光重新打量摩登上海的背面——工人新村,揭露被现代主流精神遮蔽的阶级历史和异质空间,为文学上海版图的型构带来新生机。在外部变迁的时代震颤下,她又从工人新村的普通居民和凡俗日常入手,向内透视新村的公共和家庭空间,揭示在有限的空间肌理当中,空间经验如何作用于邻里和家庭等复杂的人际交往互动中,在此前提下,以反家庭的"家族试验"为空间和现代个体寻找新的情感联结。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盛开莉  
施叔青小说中的女性群体,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面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婚姻的精神围困,一面以出走的方式逃离。作者赋予这些女性以丰富的生命质地,改变了父权制话语下沉默的传统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独特的生活经验,对于女性的自我发现与生存拓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尤妤冠  
白先勇在其小说中,对女性采取了一种既赞美又拒斥的态度,因此,其作品中的许多女性,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共同的悲剧命运。需要注意的是,白先勇的小说,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这一情怀,并没有投注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这使得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书写,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复杂的色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俊琦  
20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文学期刊、媒体等多方势力合力运作,共同促进了新写实小说思潮的产生和传播。新写实小说在还原日常生活灰暗面之余,也描绘出凡俗人生的脉脉温情,其背后是作家、读者和叙述者共同的温情观照。考察新写实小说中的温情书写,有助于反拨学界关于其"零度情感"的定论,对其进行价值重估,更加接近新写实小说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新写实小说也是对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情感书写的突破,体现出作家对人生存状态的温情关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中荣  
明清通俗小说中大量的暮夜书写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一、小说围绕夜间不可靠的视觉、听觉等建构故事,深入挖掘人物感官的叙事潜能;二、小说格外关注由于夜间人物对外部世界感知的不可靠而导致的的心理波动,以及缘于夜间活动范围的受限致使人们探索外在世界的激情转向了内在的心理世界,从而深度探索人物心理;三、小说中或韵或散的暮夜书写在营造氛围上具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氛围形态,作为时间幕布,切合故事情节衬染人物心理、烘托叙事情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翟美菁  
李天葆的代表作《盛世天光》是男性作家书写女性血缘家族背景下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命运变迁的代表性文本。小说以女性为主要书写对象,但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始终是女性难以彻底逃脱的藩篱,“他者”经验下的女性书写具有独特性。同时,他以不同代际女性个人化的日常生活图景解构宏大的历史叙事,将对国族历史的思考放置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常化叙述风格。小说将大量中国式符号融入南洋社会,以文学笔触介入社会历史现实,对当代马华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紫薇  方维保  
作家魏微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叙述特征和伦理表达方式。在她的小说中常有固定的关系模式——老夫少妻或姐弟模式,而透过这两种不对称的两性关系,作家细致地表现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和消费社会对浪漫主义时代之良善的道德品质的侵蚀和消磨。在情节营构上,魏微总是习惯于在叙述中设置“重逢”的桥段,包括与故人重逢、与故乡重逢两种形式。这些重逢故事通过小说主人公对待重逢的前后不同的心态和感受,消解了浪漫主义时代对故人、故乡的乌托邦想象。当“重逢”叙述被作家置于故事的高潮或收尾的时候,人物最终能够在素净平淡的情感基调中完成对日常的言说,生发出宁静悠远的美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钰铮  
毛姆因其塑造了诸多在婚恋关系中不忠的女性形象而被认为有厌女情结,但实际上,在经历了时代变迁和个人成长之后,毛姆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从蒙昧到觉醒并最终走向自觉的嬗变。这反映了毛姆本人态度的变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毛姆在写作中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处在世纪之交的女性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并对此表示理解与同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道军  张永禄  
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对历史事件作出文学性解释时实际呈现出模式化特征,历史"天命"思想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主要的解释模式。历史"天命"思想在创作中将历史发展的"已然性"转换成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强调对历史发展结果的无条件认同,在很多时候,它以佛教的"因果循环"形式出现。将推动历史发展、决定历史结局的主动权完全交给那些拥有"天命"的帝王将相,或者反过来,赋予这些历史活动中的帝王将相以"天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集体性格中的某种奴性和政治冷漠意识。但是一些优秀的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又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颖  
眷村是台湾特殊政治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眷村小说中的"外省女性"形象,是眷村小说形象谱系中特为重要的部分,不仅因为其形象的丰富性与典型性,也因眷村特殊性质造就的女性在其中的特殊位置。文章旨在发掘形形色色的"外省女性"作为眷村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所面临的相似的生命困境,即难以真正超越"外省人"身份的局限,她们不仅要承担历史政治所加诸来台"外省人"的流离与苦难,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眷村环境的闭塞压抑,以及家庭内部父权的阴影。文章分别从代际、性别、两岸关系三方面讨论眷村"外省女性"群体的生命困境与精神悖论,从而探寻"外省女性"群体零落精神空间的共性,以深入理解"外省女性"的心灵世界。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天羽  
《西游记》中石猴对自我的认识与突破,及对其所处社会环境本质关系的探问都是一个"识破"的过程。这一"识破"模式同样存在于其他神魔小说中,以狐怪类小说为例,"识破"是故事叙事的转折点。对"识破"从叙事模式到意识观念的溯源,可以探知这一观念存在于《左传》《山海经》等书中,包涵着上古朴素唯物观和世界观,可以从新的角度理解神魔小说情节结构,把握小说的思想内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言领  
金庸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山洞意象。对于金庸小说,山洞首先具有一种叙事意义,并通过小说主人公侠客的生命和武功两个重要方面得以具体呈现。山洞的第二重意义是对小说读者的娱乐意义,它是构成审美快感的常用叙事元素。在深层次上,山洞其实是一种道德隐喻,借助小说中作为正义化身的侠客传达出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在更深层次上,山洞作为道家文化的典型象征符号,是为了解决儒家道德精神对侠客身心的双重伤害而广泛存在于小说文本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芳玉  
~~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瑞娟  
结合中国村镇银行研究现状,以及"微小贷"技术及其发展态势,认为村镇银行有资本规模小却经营灵活、立足于农村金融等特点。在调查广西多家村镇银行的基础上,通过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比较,探讨如何通过"微小贷"金融创新,找到适合村镇银行的发展道路,进而支持中国村镇银行及农村金融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