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9)
2023(7581)
2022(6353)
2021(5736)
2020(4366)
2019(9866)
2018(9410)
2017(17387)
2016(9411)
2015(10394)
2014(10330)
2013(10157)
2012(9942)
2011(9344)
2010(9493)
2009(8678)
2008(8522)
2007(7615)
2006(7146)
2005(6866)
作者
(29026)
(24312)
(23881)
(22555)
(15194)
(11517)
(10695)
(9348)
(9203)
(8538)
(8174)
(7953)
(7932)
(7778)
(7621)
(7428)
(7014)
(6930)
(6803)
(6801)
(6116)
(6063)
(5888)
(5621)
(5490)
(5469)
(5406)
(5316)
(4910)
(4833)
学科
(46407)
经济(46364)
(22711)
管理(22403)
地方(20205)
中国(16925)
(15605)
(15594)
企业(15594)
业经(11930)
地方经济(11080)
农业(10794)
方法(9816)
(9740)
(9465)
环境(8846)
(8726)
金融(8725)
(8563)
(8228)
银行(8218)
(8121)
(7988)
贸易(7975)
数学(7835)
数学方法(7781)
(7534)
(7504)
发展(7145)
(7124)
机构
学院(136490)
大学(132755)
研究(57115)
(55249)
经济(53958)
管理(46083)
中国(42676)
理学(37794)
理学院(37226)
管理学(36639)
管理学院(36379)
科学(35269)
(30099)
(29860)
研究所(26954)
(25924)
(25419)
中心(24822)
(21976)
(21573)
师范(21362)
(21100)
北京(19981)
农业(19721)
业大(19388)
(18935)
财经(18870)
(18860)
科学院(17869)
师范大学(17089)
基金
项目(87611)
科学(68402)
研究(66141)
基金(60321)
(53510)
国家(52975)
科学基金(43769)
社会(41579)
社会科(39248)
社会科学(39239)
(35975)
基金项目(31449)
(30255)
教育(28370)
编号(27083)
(26447)
自然(26299)
自然科(25512)
自然科学(25506)
自然科学基金(24953)
资助(23464)
成果(22350)
发展(21352)
(20973)
重点(20883)
课题(20531)
(18153)
(17960)
国家社会(16956)
创新(16882)
期刊
(74652)
经济(74652)
研究(46074)
中国(35049)
(26195)
学报(22027)
科学(21427)
教育(18335)
管理(18305)
农业(18034)
(17734)
大学(16434)
(15870)
金融(15870)
学学(15379)
业经(13890)
经济研究(11513)
技术(11287)
问题(9586)
(9146)
财经(9058)
资源(8745)
(7951)
(7775)
(7089)
世界(7053)
(6897)
科技(6889)
现代(6759)
(6619)
共检索到227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元林  
历史时期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频繁,崩蚀塌陷不断,沿岸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与河患争田夺地。时至今日,三河河患频仍,利用三河丰富的水资源兴利除弊,进行综合开发,已是当务之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三元  王强  朱菲菲  
借助企业能力理论、资源理论、协同论及复杂系统理论,基于系统视角对大运河沿岸城市垃圾回收与河道治理系统协同的资源、管理、信息、组织协同的内涵、特征,及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利用AMOS软件对大运河沿岸城市垃圾回收与河道治理协同机制进行建模,探究系统协同的关键因素及实现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叶青  许建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亚玲  
作者在收集考古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铜矿、锡矿分布及其变迁状况 ,指出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以南方为主。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大型铜矿 ,但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崛起 ,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直至今天。历代锡矿的地理分布 ,则以南方占压倒优势 ,无论是青铜时代 ,还是汉唐盛世 ,抑或宋元明清 ,直到今天均产在南方、尤其以西南地区为盛。从而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也应该包括铜矿矿业经济的变迁内容在内。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岳军  
中国大历史中的"治水"实践证明,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大国治水涵盖的不仅是历史的事件描述,更主要的是包含了由治水引致的"大工程、大历史、大一统"现象,形成了以治水为特征的"大国模式"。政府"治水"或由政府提供公共水利工程,这样一种制度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选择的约束条件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可能造成社会福利的大大降低,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社会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治水的收益体现为国家安全。今天,"治水"在"治国"中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和非常显著,治水的"大国模式"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伯红  汤建中  
本文结合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的功能潜力和上海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功能开发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 ,并对分段开发进行具体策划与设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文章对我国历史上西部开发的 6次高潮作了叙述和分析 ,指出了每次开发高潮的不同背景、决策和特点 ,以及经济重心的南北易位对西部开发的影响 ,并分析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文章是对西部开发史的一次梳理 ,对我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兆存  秦耀辰  金生  
从防灾观点出发,从河道的水动力学特性入手,研究决定黄河下游河道水动力学特性的因素,找到河道水动力学特性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水流运动和泥沙输移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泥沙运动特性,对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化特性作了探讨,对于治理黄河提出了建议。和黄河下游河道紧密联系的下游滩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问题,而且是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问题相关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解决滩区问题的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郑伯红  汤建中  
本文结合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的功能潜力和上海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了苏州河沿岸文化景观带功能开发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分段开发进行具体策划与设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靖宇  黄猛  
黄河流域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进一步延伸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黄河文明视角。在黄河文明的视角下,可以明确黄河沿岸经济带的开发价值,使之成为继长江沿岸经济带开发之后的又一国家级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应时认定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综合优势,主动把握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关键环节,努力做出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对策创意: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优化沿岸产业结构,注重培育和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积极采取提高农民收入措施,注重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实施东中西部协调战略,注重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与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耀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新民  
从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地区入西汉版图以后,到清雍正年间的1800多年中,民勤绿洲在农业上曾有过三次大开发。一、西汉时期的第一次大开发 1.人口来源。《汉书·武帝纪》说:“元鼎六年(前111年,),匈河将军赵破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斌  雷润生  刘炳刚  
本文通过对永定河沿岸沙荒地现状系统全面分析,结合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投入产出计算及效益分析,总结得出永定河沿岸沙荒地综合开发配套实用技术,可供永定河沿岸沙荒地大规模综合开发所采用及条件类似地区沿河沙地开发所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野  刘青青  孙建伟  董莹  罗静  
主导产业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构成乃至在全国区域产业分工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重大。以长江沿岸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考察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对2006和2018年沿岸0~5、5~15和15~30 km距离区间以及上中下游主导产业的类型转换与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制造业始终占据沿岸核心地位,高污染产业逐渐退出长江近岸,"化工围江"现象有所改善,产业升级态势明显。(2)优势主导产业分布更趋稳定,具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潜力,同时产业类型更趋多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3)产业布局总体呈现由长江向外逐层递减,由下游至上游逐级递减的格局,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平衡态势。(4)上中游和下游主导产业类型分布呈现出梯度差异演化,具备产业转移条件,同时存在一定的产业竞争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