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9)
- 2023(2433)
- 2022(2078)
- 2021(1957)
- 2020(1665)
- 2019(3795)
- 2018(3631)
- 2017(6341)
- 2016(3708)
- 2015(4303)
- 2014(3992)
- 2013(4086)
- 2012(4062)
- 2011(3771)
- 2010(3680)
- 2009(3469)
- 2008(3413)
- 2007(3139)
- 2006(2912)
- 2005(2613)
- 学科
- 济(11924)
- 经济(11900)
- 学(7409)
- 管理(7090)
- 业(6646)
- 企(5063)
- 企业(5063)
- 方法(4819)
- 数学(4069)
- 数学方法(3987)
- 农(3645)
- 中国(3636)
- 森(2958)
- 森林(2958)
- 林(2922)
- 财(2795)
- 地方(2528)
- 农业(2488)
- 制(2467)
- 业经(2446)
- 生态(2123)
- 和(2092)
- 理论(2066)
- 贸(2031)
- 贸易(2029)
- 草(1986)
- 易(1963)
- 环境(1934)
- 融(1926)
- 金融(1926)
- 机构
- 大学(56978)
- 学院(54770)
- 研究(27412)
- 科学(21251)
- 农(20153)
- 中国(18828)
- 济(18268)
- 经济(17826)
- 所(16637)
- 农业(15997)
- 研究所(15559)
- 管理(15268)
- 业大(14955)
- 京(14410)
- 理学(12698)
- 理学院(12472)
- 管理学(12021)
- 管理学院(11957)
- 中心(11221)
- 省(11198)
- 室(10545)
- 院(10489)
- 农业大学(10000)
- 北京(9738)
- 实验(9706)
- 江(9281)
- 实验室(9264)
- 业(9203)
- 科学院(9164)
- 重点(8835)
共检索到88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鲜肖威
今天的甘肃省,是一个森林稀少,草原退化,一些地方是燃料、肥料、饲料俱缺,人民生活困难。尤其甘肃中部黄土高原,更是满目荒凉,一片光山秃岭,不少地方是饮用水也要从黄河用汽车运。但是,如果认为这里的生态环境从古如此,无法治穷致富,那就不符合事实了。实际上,古代的甘肃曾是一个森林茂密而且分布地区广泛,草原丰美,畜牧业发达,粮食有余的富庶之地。后来由于环境演变,气候变旱,再加上滥垦、乱伐,过度放牧才变成今天这样的面貌。这可以从一些古籍记载及实物遗存得到佐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董源 张钧成 印嘉佑
通过对中国历史资料的分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我国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幅度减少所造成的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和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沙漠化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4 0 0 0年间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为不合理的活动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由 6 0 %下降到 10 %左右 ,毁林先是在黄河流域 ,后来扩展到长江流域等几乎全国所有的林区。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大规模的森林破坏 ,导致了中下游地区发生严重而频繁的洪水灾害 ,而且越到后来就愈加严重。中国东南方地区的森林减少 ,导致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降雨减少 ,使得 4 0 0mm等雨量线向东南偏移 ,进而这些地区湖泊干涸、沙漠不断...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郭建超
实现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是必要的。文章以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主要从甘南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实践及经验启示三个方面讨论了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甘南对过去已改变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区域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草原旅游发展道路。其次,从政府、牧民、企业等不同要素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各要素在甘南草原生态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甘南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生态价值:一是草原生态旅游服务;二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三是草原生态产业链的延伸。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堂仁 马钦彦 冯仲科 罗旭
为准确估计甘肃小陇山林区的碳库大小及碳汇功能,根据1 259块标准地和836株标准木资料,建立了锐齿栎等8种树种的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对小陇山不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锐齿栎、油松、栓皮栎、杨桦、落叶松、华山松、云冷杉、其他硬阔混交林等8类林分生物量依次为:84.047 2、62.442 4、81.774 7、77.436 7、68.998 2、70.069 5、96.486 5、98.723 5 t/hm2;各树种的单木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之间均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各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与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之间相关关系紧密.
关键词:
生物量 林分类型 树种 小陇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日前,FAO发出警告,亚太区域面临着森林和草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不采取措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将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坏和损失。亚太区域森林和草原覆盖率达57.5%,为当地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从而确保数十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营养需要。然而,近年来,亚洲每年有超过200万hm2的草原在退化,并导致荒漠化和沙尘暴,牧民可能因此而丧失生计,加剧贫困,并带来畜牧制品短缺等问题。目前亚太地区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霞 潘冬荣 孙斌 姜佳昌 俞慧云 王红霞 杜笑村 吴丹丹
利用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第一次草原普查的历史资料和2014-2017年甘肃省第二次草原普查的外业调查数据,选取产草量、可食草产量、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参照草地退化国家标准,通过反距离插值法分析当前甘肃省草地退化现状。结果表明:甘肃省退化草原面积1.79×10~7 hm~2,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69.65%,其中轻度退化面积占23.81%,中度退化占47.27%,重度退化占28.92%。退化最严重的草原类型为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退化较轻的草原类型为山地草甸和温性荒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忆轩 李多才 侯扶江
为了探究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春秋季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6个放牧强度的样地,分析了0–40 cm土层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上升,对表层土壤影响尤为显著(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丽菊 杨磊 李文超 张玲卫 李文军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马先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入侵程度(未入侵、低度入侵、中度入侵、高度入侵)的甘肃马先蒿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分析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3种入侵群落中均记录了30种维管植物,未入侵群落共记录27种维管植物,3种入侵群落与未入侵群落相比均多3种植物,但多的3种植物在入侵群落中并不相同。2)甘肃马先蒿入侵降低了群落中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拉普兰棘豆(Oxytropis lapponic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的重要值;禾本科的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豆科与禾本科密度和盖度在中度和高度入侵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降低(P <0.05)。3)随入侵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宜明 车克钧 曹秀文 赵栋 谢飞 王杰
采用甘肃省白龙江林区2010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白龙江森林生态站监测数据,依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评价了甘肃省白龙江林区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结果表明: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为303.7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为133.790亿元,保育土壤为91.667亿元,固碳释氧为44.793亿元,积累营养物质为2.627亿元,净化大气环境为15.717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为13.797亿元,森林游憩为1.31亿元。研究结果将为甘肃省森林资源核算和绿色经济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俊吉 冯仲科 樊辉 闫秀婧 张彦林
林业数字化的关键是林场数字化,林场数字化决定于小班的数字化.该文结合甘肃省基层林场的管理现状,从小班管理入手,通过对小班卡片信息的整理与提取及图形的扫描矢量化,建立了小班属性数据库及图形数据库,并按照小班→林班→营林区→林场→林业局逐级汇总的原则,结合林业部门经常应用的报表形式,研建了林场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统计生成各种报表,同时还输出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等各种图面材料,实现一体化查询,解决了基层林场数字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信息系统 资源管理 数字化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瑾 张培栋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甘肃子午岭森林生态系统的11项服务功能,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初步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子午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年经济价值为169亿~42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37亿元,间接经济价值为132亿~389亿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袁士云
以原始群落或地带性顶极群落为模板,从反映技术先进性的空间利用程度、物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态势和树种组成以及体现生产可行性的投入与产出等方面提出森林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甘肃省小陇山林区9种不同经营模式。结果表明:天然林采育择伐是最为有效的森林经营模式;在割灌造林模式中带状割灌造林明显优于全面割灌造林;在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以华山松为好,日本落叶松最差。本文提出的经营模式有效性评价方法既能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能体现生产上的可行性,不失为一种简洁明了的评价经营模式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
经营模式 评价方法 小陇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杞人
澳大利亚东南部始于2月7日的山林大火是澳历史上最大的森林火灾。当时,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维多利亚州出现400多处火情,其中部分火点乃人为纵火。借着破纪录的高温和严重旱情,大火随时速约100公里的风势向周边扩散,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澳大利亚官员16日说,尚有8处火情未扑灭,数千名消防员正在紧张战斗,但没有面临直接威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