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3)
2023(5435)
2022(4465)
2021(3857)
2020(3080)
2019(6644)
2018(6304)
2017(11807)
2016(6169)
2015(6932)
2014(7057)
2013(7213)
2012(7198)
2011(6852)
2010(7076)
2009(6607)
2008(6198)
2007(5511)
2006(5267)
2005(4873)
作者
(19594)
(16584)
(16365)
(15777)
(10880)
(7857)
(7477)
(6601)
(6401)
(6006)
(5965)
(5765)
(5624)
(5464)
(5257)
(5183)
(5043)
(4880)
(4814)
(4412)
(4344)
(4112)
(4008)
(3987)
(3856)
(3828)
(3586)
(3409)
(3256)
(3235)
学科
(57149)
经济(57122)
地方(20138)
管理(15122)
地方经济(14027)
方法(14001)
数学(12751)
数学方法(12710)
中国(10893)
(10412)
(10110)
业经(8821)
(8631)
环境(7937)
经济学(7045)
(6869)
企业(6869)
农业(6410)
(6148)
(6048)
金融(6047)
资源(5972)
(5672)
产业(5519)
(5379)
(5000)
(4789)
(4476)
银行(4475)
及其(4458)
机构
学院(101990)
大学(101049)
(55014)
经济(54105)
研究(42463)
管理(35114)
中国(30693)
理学(29646)
理学院(29202)
管理学(28795)
管理学院(28590)
科学(24343)
(21828)
(21759)
(21654)
(21249)
研究所(19751)
经济学(18570)
中心(17982)
财经(16901)
经济学院(16349)
(15231)
(15136)
(14576)
师范(14464)
(13789)
科学院(13774)
(12973)
北京(12776)
(12760)
基金
项目(65358)
科学(52478)
研究(48593)
基金(47578)
(41087)
国家(40793)
科学基金(34785)
社会(34167)
社会科(32460)
社会科学(32451)
(26740)
基金项目(24879)
(21151)
教育(20496)
自然(20063)
自然科(19472)
自然科学(19468)
自然科学基金(19084)
资助(18901)
编号(18343)
(17263)
重点(15550)
发展(14710)
国家社会(14677)
(14520)
成果(14519)
(14205)
(13914)
经济(13796)
课题(13743)
期刊
(71974)
经济(71974)
研究(35652)
中国(19709)
(14876)
管理(14090)
科学(13497)
学报(13053)
经济研究(12319)
(12094)
(9887)
金融(9887)
大学(9769)
财经(9523)
技术(9437)
学学(9393)
业经(9206)
问题(8933)
(8431)
农业(8104)
资源(7123)
技术经济(7121)
教育(6750)
统计(6279)
世界(6059)
(5973)
经济问题(5889)
(5487)
国际(5317)
经济管理(5317)
共检索到165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方健  
历史上成都与长江流域的经济联系刘方健历史上成都城市的繁荣植根于成都平原的农业和昌盛发达的手工业。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大宗商品粮食和精美的手工艺制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使成都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对外贸易的商埠,并确立了成都繁荣昌盛而经久...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君祥   于顾道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流域.,早在唐宋就取得了基本经济区的地位,明清以后更有发展。但在古代,由于其内部各分区之间联系松驰,影响了其政治上的重要性。进入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取得相应发展,轮运业、电讯和铁路交通的发展也为长江流域经济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别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长江流域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长江流域紧密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长江沿线的大中城市进行的,而这种经济联系本身也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下面,我们将分别对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以及这种经济联系的手段、内容和作用作一历史考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民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移民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历史角度看,东北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依据新发掘的史料,对东北经济史与移民史进行多维度研究。其中,张钟月博士的《清代以来鸭绿江流域移民研究(1644-1931)》(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就是这种探索的最新成果。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民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移民对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历史角度看,东北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依据新发掘的史料,对东北经济史与移民史进行多维度研究。其中,张钟月博士的《清代以来鸭绿江流域移民研究(1644-1931)》(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就是这种探索的最新成果。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谢元鲁  
长江流域经济与交通的变迁与预测●谢元鲁一建国以来,长江流域的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第一,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接近,但梯度差异依然很大。1952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三大地区社会总产值之比为035∶039∶1,人均国民收入之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翁恺宁  
过去对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分析一般是基于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的经济格局来划分,这种划分是与既定的区域级差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方针都要进行调整,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缩小。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部各省市,并且各省市又分属于华东、中南、西南三大协作区,粮食和工业产值占全国总量的四成以上。与其他地区相区,长江流域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水能丰富,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是平原地形,河网密布,农业种植条件优越,粮食的商品化程度高,进而为乡镇企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近年的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动工也刺激了长江产业带的发展。本文从长江流域这一角度,探讨区域间的产业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兴昌  
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布局原则王兴昌确定和把握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布局的原则,应结合流域内城市分布的现状特点和今后经济发展态势,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待大城市的中心作用,形成以特大城市为龙头的城市──区域共同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合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宏兵  
从空间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看,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特征。首先是流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性。这一特征集中体现在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空间差异。其次是流域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的空间耦合性。区域自然系统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作用和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上游经济发展属资源密集型、中游经济发展属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并存、下游为资金技术型。第三是流域经济发展内在联系与管理体制的空间制约性。流域经济发展始终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不能按流域经济的内在联系组织生产,制约了了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加快长江流域和中西部经济发展,是党中央既定的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战略方针。也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处于长江"龙头"的上海与"龙尾"的成都,如何在这一战略格局中选择最佳合作途径,率先联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报告就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中沪蓉经济合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方宁  
长江流域包括13个省市,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近1/5;人口3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约1/3。建国30多年来,长江流域已初步形成社会、经济、文化不同发达程度的三大区,即华东、中南、西南区。三区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四川、湖北的工业总产值1986年分别排在全国的1,2,6,7,8位。流域内拥有大中城市90多座,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苏州、无锡、杭州和常州共9个,占全国17个同类城市的半数以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立群 ,李映虹  
今天的长江流域同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从“生态经济”的认识高度来考察长江流域演替史,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回首过去的生态经济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找寻有效的“对策”。现就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1.建立生态历史学和社会生态学,开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章润,俞明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是我国开发较早、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经济起飞的重要依托。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长江的联合开发,首先必须进一步认识本流域的基本特征,探索联合开发的基本思路。有了正确的基本思路,我们才有可能科学地确立总目标、总格局、总模式,才有可能抓住最关键的环节,不致被眼前的、局部的利益所牵动而失去章法。本文从鸟瞰全流域的角度,谈一些意见,以求教于识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成新  解晓南  姚士谋  
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驱动轴,其发展速度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但目前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安全遭到威胁,三大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到21世纪长江流域的长远发展。而循环经济以其“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大准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长江流域的循环经济建设需从生态产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和生态流域等不同层面上加以推进,其实施和推广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企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同时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法律、制度等软硬环境的强力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