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
- 2023(195)
- 2022(193)
- 2021(175)
- 2020(157)
- 2019(392)
- 2018(408)
- 2017(645)
- 2016(449)
- 2015(467)
- 2014(447)
- 2013(525)
- 2012(474)
- 2011(435)
- 2010(426)
- 2009(367)
- 2008(357)
- 2007(293)
- 2006(270)
- 2005(234)
- 学科
- 济(1214)
- 经济(1214)
- 学(988)
- 管理(633)
- 业(609)
- 方法(529)
- 数学(483)
- 数学方法(480)
- 企(413)
- 企业(413)
- 水产(386)
- 农(357)
- 动物(305)
- 农业(265)
- 财(242)
- 中国(241)
- 资源(241)
- 生态(233)
- 动物学(230)
- 地方(225)
- 人事(219)
- 人事管理(219)
- 米(219)
- 物(218)
- 玉(218)
- 玉米(217)
- 玉蜀黍(214)
- 蜀(214)
- 蜀黍(214)
- 黍(214)
- 机构
- 大学(5578)
- 学院(5435)
- 研究(3096)
- 科学(2526)
- 农(2364)
- 中国(2194)
- 所(2002)
- 农业(1965)
- 研究所(1939)
- 室(1561)
- 实验(1539)
- 济(1504)
- 实验室(1477)
- 经济(1475)
- 业大(1442)
- 重点(1418)
- 中心(1308)
- 管理(1283)
- 京(1249)
- 业(1236)
- 省(1202)
- 院(1187)
- 部(1152)
- 农业大学(1103)
- 理学(1097)
- 理学院(1062)
- 管理学(1024)
- 研究院(1015)
- 管理学院(1012)
- 科学院(991)
共检索到8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乃孚 杨景勋
根据华中地区10个测站1951~1995年7~8月气温资料,采用EOF、遥相关、合成分析等统计~天气气候学方法,研究了华中夏季温度变化同北太平洋SSTA场的相关结构及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对海温异常的响应。具体描述了ENSO年和Lanina年华中夏季温度距平的差异性。并通过分析冷夏年500 hpa高度场的环流特点,探讨海~气间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温与华中夏季温度存在较好的滞后相关关系。ENSO位相时,华中夏季温度偏低,易出现冷夏,拉尼娜年则相反,易出现酷暑。冷夏(酷暑)对应着赤道东太平洋正(负)SSTA,西太平洋副热带海域负(正)SSTA;反映了赤道东太平洋和热带西太...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梅 王宇亮 雷向杰 高茂盛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夏季雨日(量)进行分级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各级雨日(量)对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19702013年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t-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对关中夏季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关中多年平均夏季雨日空间分布均为西多东少,西北部塬区和山区丘陵多于平原,各等级雨日和对应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相似。(2)近44年关中夏季总雨日、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均呈减少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梅 王宇亮 雷向杰 高茂盛
[目的]通过对关中地区夏季雨日(量)进行分级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各级雨日(量)对关中夏季降水变化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1970~2013年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t-检验和GIS技术等方法对关中夏季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关中多年平均夏季雨日空间分布均为西多东少,西北部塬区和山区丘陵多于平原,各等级雨日和对应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相似。(2)近44年关中夏季总雨日、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均呈减少趋势,夏季降雨总量、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均呈增加趋势,但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其中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分别在1989年和1985年发生突变性减少,中雨日(量)在1978年发生突变增加。(3)单站分析表明关中夏季总雨日除咸阳大部外多数呈负趋势,夏季降雨量除渭南大部外普遍为正趋势。其中大部分站点小雨日(量)和大雨日(量)为负趋势,减少显著的站点分布在宝鸡地区;中雨日(量)和暴雨日(量)普遍为正趋势。[结论]夏季总雨量的增加主要贡献者是中雨量增加,总雨日减少主要是小雨日减少引起。从长期趋势变化看,关中夏季降水强度有增加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 石大山 牛超
现在正在发生的厄尔尼诺,从2014年5月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跨越2014、2015、2016年,持续时间已长达21个月,是最长的厄尔尼诺年。中国气象局的信息显示,2015年,厄尔尼诺海温距平指数(升温幅度)累计达到18.4℃,已达极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据美国气象机构分析,这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将在2016年春末夏初转弱,但与其相反的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却在增加。本轮极端天气频现,特别是2015年12月以来集中出现在北美、南美及欧洲的暴雨和洪灾,恰恰是气候变化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秀芬 黄中艳 周泓
【目的】夏季低温冷害是云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为准确评估、预测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基于36年水稻物候和空壳率及气候资料,使用相关、主成分和回归分析与典型年水稻冷害气候分析相结合,研究粳稻夏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点和指标。【结果】孕穗抽穗期是粳稻低温冷害的主要敏感期,滇中地区一季稻夏季冷害对夜间低温较为敏感,最低气温是引发冷害的首要因素;滇中夏季气温典型偏低、多雨寡照特征和气温波动明显,从而易于引发水稻低温冷害。【结论】连续2 d最低气温均值15.5℃、连续3 d最高气温均值22.
关键词:
粳稻 抽穗期 夏季低温冷害 指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白雪
一、别坐着午睡:医学家们做过观察,当人们熟睡后,心率就变慢,血管扩张,流经各种脏器的血液速度相对减慢。若坐着睡觉,流入大脑的血液就更加少,特别是午饭后,较多的血液要进入胃肠系统,加之坐睡时,弯着腰,两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迁迁
厄尔尼诺(El NiNo)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2015年年初以来,厄尔尼诺导致我国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气象学领域对厄尔尼诺现象特征、机理、预报等问题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经济学领域还未足够关注。本文分析了厄尔尼诺对经济增长、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货币政策等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守荣
厄尔尼诺预测与可持续发展国家气候中心王守荣1997年3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增温,南方涛动指数持续出现异常低值,赤道太平洋对流层低层信风异常减弱,赤道中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加强。这些异常迹象充分表明:热带太平洋一次新的厄尔尼诺(ElNi...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刘凯 董增祥 程馨 陈新军
根据厄尔尼诺年春季(2016年3—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72尾鸢乌贼样本,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厄尔尼诺现象对鸢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厄尔尼诺年间雌性鸢乌贼胴长范围为59.5~207.5 mm,优势胴长组为90~150 mm,占样本总数的66.24%;雄性胴长范围为56.5~236.5 mm,优势胴长组为60~120 mm,占样本总数的78.81%,雌雄样本优势胴长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样本体质量范围为7~318 g,优势体质量组为20~140 g,占样本总数的70.18%;雄性体质量范围为7~381 g,优势体质量组为0~80 g,占样本总数的92.14%。雌性鸢乌贼净重比例范围为46.59%~86.67%,平均为70.19%;雄性为42.86%~91.11%,平均为73.12%。不同性别间鸢乌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胴长与体质量、净重的生长均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雄性则均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全部鸢乌贼样本的性别比例为41.43∶58.57,雄性样本多于雌性样本;雌雄样本的性成熟度主要以Ⅰ期和Ⅱ期为主,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1.7%和85.79%。样本胃饱满度以0~2级为主,胃含物主要包括头足类、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等。厄尔尼诺年间中沙群岛海域的平均表温较上一年度偏低0.213°C,可能会对该海域鸢乌贼的渔业生物学特性产生影响,使其个体变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刘凯 王芮 陈新军
太平洋褶柔鱼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头足类资源,深入了解其渔业生态学特性是充分开发该资源的基础。耳石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生活史的重要材料。根据2018年厄尔尼诺发生期冬季(12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海海域生产调查期间采集的530尾太平洋褶柔鱼样本,首次对厄尔尼诺发生期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外形生长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的耳石具有较宽大的背区、侧区和翼区,以及较狭长的吻区。主成分分析表明,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可以作为描述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耳石外形生长特征的表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耳石各外形表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不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赤池信息准则表明,TSL、LDL、MW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幂函数生长模型表示,WL与胴长、体质量的生长关系适用线性生长模型表示。研究表明,随着个体的生长,太平洋褶柔鱼耳石整体外形轮廓绝对尺寸的生长逐渐减缓,但耳石整体外部轮廓的相对尺寸基本维持原状。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耳石研究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活史过程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异常气候事件对头足类硬组织生长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树杰 黄开 杨洋 刘慧 朱国平
基于2018年夏季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调查数据,本研究对该海域南极磷虾集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南极磷虾集群3 224个,反映集群特征的5个参数即深度、长度、厚度、面积及密度分别为(96.00±64.33) m,(218.52±455.66) m,(11.19±13.98) m,(1 894.40±9 345.72) m~(2)和(114.11±159.60) 尾/m~(3);不同时间段之间集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但集群深度、长度、厚度及面积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层间集群厚度和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集群深度,长度和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极磷虾集群共分为三类,其中第Ⅰ类集群密度最大为(325.90±221.30) 尾/m~(3),集群规模最小为(379.64±433.73) m~(2),深度最深,为(158.06±67.54) m;第Ⅱ类集群的长度最长,(1 089.60±1 189.56) m,集群面积为(15 601.25±30 243.33) m~(2)远大于其他集群;第Ⅲ类集群深度最浅,为(78.91±52.88) m,密度最小,为(48.87±50.33) 尾/m~(3),但数量最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集群 声学 南奥克尼群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万诚 汤阳 郑建萌 曹杰 马涛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1961—2002年逐月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夏季80°E~130°E,0°~35°N区域内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并使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云南夏季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时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夏季风降水有两支水汽来源,最强一支来自越赤道气流转向后在孟加拉湾北上形成西南水汽输送,其水汽源地为印度洋、孟加拉湾,反映南亚季风对云南的影响;另一支为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气流,其源地是西太平洋、南海,反映东亚季风对云南的影响;云南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通道是南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夏季风水汽通量矢量的第一特征向量分布型大致呈反气旋式水汽输送,对应云南夏季降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紫燕 孙中叶 曹鹏
[目的]极端气候频发,导致中国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增加,小麦作为重要的口粮品种需要重点关注。从厄尔尼诺事件的视角,分析对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渠道,对建立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长效机制、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197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和自然断点法全面分析小麦生产分布时空演化特征,进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论证了厄尔尼诺事件对小麦生产分布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结果]研究发现,(1)厄尔尼诺事件会显著减少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对小麦生产分布产生不利影响。(2)降水量和气温是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中国小麦生产分布的两个主要的作用渠道,即存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降雨/气温格局改变→小麦生产分布调整”的影响路径。(3)与东南沿海麦区相比,厄尔尼诺事件只对黄淮海麦区、长江中游麦区以及西北麦区的生产分布存在不利影响。[结论]因此,应该完善和优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结合中国各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合理调整小麦种植方案,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品种培育力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群英 龚道溢
对华北地区1951年以来的降水测站记录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发现47年来,华北夏季和秋季降水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夏季和年总降水在1964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以后降水显著减少。1985年左右,秋季降水也发生了一次显著减少的变化。夏季华北降水变化的周期主要集中于2~4年、8年左右和20年左右。秋季最突出的周期是2~4年和8年左右。厄尔尼诺对华北降水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发生厄尔尼诺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多,夏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偏少。冬季关系不显著。发生厄尔尼诺的次年春季,华北降水偏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降水,厄尔尼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愈源,赵文兰
一、引言 气候变异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自1979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以来,愈来愈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在八十年代开始执行的世界气候计划中,世界气候影响计划是其中四个子计划之一。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组织各国政府和相关的学术团体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即ENSO事件是全球尺度年际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气候事件。大量观测事实证明:在全球范围内它的发生同时伴有一系列大气环流和天气异常。因此,关于与厄尔尼诺现象相联系的全球气候异常对经济—生态—社会影响的研究成为该计划的重要课题。1982~1983年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