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1)
- 2023(5511)
- 2022(4617)
- 2021(4014)
- 2020(3042)
- 2019(6912)
- 2018(6739)
- 2017(12404)
- 2016(6755)
- 2015(7535)
- 2014(7682)
- 2013(7614)
- 2012(7519)
- 2011(7088)
- 2010(7311)
- 2009(6666)
- 2008(6537)
- 2007(6022)
- 2006(5648)
- 2005(5449)
- 学科
- 济(36117)
- 经济(36087)
- 业(16572)
- 地方(16126)
- 管理(15271)
- 中国(14305)
- 农(11543)
- 企(10838)
- 企业(10838)
- 业经(9556)
- 地方经济(9351)
- 发(8561)
- 农业(8206)
- 融(7492)
- 金融(7492)
- 银(7197)
- 银行(7186)
- 行(7127)
- 方法(6819)
- 发展(6404)
- 展(6383)
- 学(6304)
- 环境(6232)
- 贸(5968)
- 贸易(5958)
- 制(5801)
- 技术(5723)
- 易(5649)
- 数学(5423)
- 数学方法(5366)
- 机构
- 学院(100003)
- 大学(96286)
- 济(41823)
- 研究(41564)
- 经济(40854)
- 管理(33241)
- 中国(31759)
- 理学(26892)
- 理学院(26491)
- 管理学(26053)
- 管理学院(25858)
- 科学(25235)
- 京(22404)
- 所(22203)
- 研究所(19841)
- 农(19365)
- 财(18769)
- 中心(18075)
- 江(17423)
- 范(15973)
- 师范(15801)
- 院(15161)
- 北京(14982)
- 农业(14779)
- 州(14472)
- 省(14444)
- 业大(13969)
- 财经(13694)
- 科学院(12760)
- 发(12570)
- 基金
- 项目(59995)
- 科学(46577)
- 研究(46477)
- 基金(40004)
- 家(34707)
- 国家(34314)
- 社会(28684)
- 科学基金(28498)
- 社会科(27128)
- 社会科学(27124)
- 省(25831)
- 划(21059)
- 基金项目(20607)
- 发(20497)
- 教育(20424)
- 编号(19551)
- 发展(16805)
- 展(16470)
- 自然(16407)
- 成果(16401)
- 资助(16141)
- 自然科(15979)
- 自然科学(15977)
- 自然科学基金(15655)
- 课题(15196)
- 重点(14078)
- 创(12597)
- 年(12426)
- 部(12153)
- 创新(11758)
共检索到17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对人工繁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受精卵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受精卵由人工养殖的性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获得。卵形鲳的成熟卵呈圆形,平均卵径为967.8μm。受精卵在水温18~21℃、盐度3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1 h 27 min后孵出仔鱼。胚胎发育为盘状卵裂,胚体后期的发育速度较快;仔鱼脱膜孵化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1 min内就可以完成。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548 mm,卵黄囊较大。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永亮 区又君 李加儿
观察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人工繁殖和育苗过程的早期特征,结果表明:卵形鲳鲹早期发育可以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阶段。受精卵在水温(24.73±2.11)℃,盐度20~24,pH8.0~8.2条件下,经过36~48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025±0.367)mm,肌节数23,出现胸鳍芽;2d时鳔出现一个室,且开始充气;4d时卵黄囊吸收完毕,此时仔鱼进入混和营养阶段;5d时背鳍、臀鳍原基出现,尾鳍出现,脊索周围出现3~4条黑色素带;6d时油球消失,仔鱼尾索弯曲,仔鱼饱食后体色变为银色,进入后期仔鱼阶段;12d时第二鳔室出现;14d时腹鳍开始形成;18d时各鳍...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早期发育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区又君 何永亮 李加儿
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鲹研究了卵形鲳(Trachinotus ovatus)胚后发育阶段鳃的分化和发育及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观察发现,仔稚鱼鳃的早期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0~3日龄)为原基期,鳃原基形成但未分化,鳃耙未出现,仔鱼主要依靠鳍褶、皮肤和卵黄囊上的微血管进行呼吸;第2阶段(4~17日龄)为鳃丝分化、发育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逐渐形成,具备鳃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点;第3阶段(18日龄之后)为鳃器官生长发育完善期,鳃弓、鳃丝、鳃小片、鳃耙发育完善,鳃的形态和功能与成鱼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鳃丝总数随仔稚鱼全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个鳃小片面积和总呼吸面积随仔稚鱼体质量...
关键词:
卵形鲳鲹 鳃 胚后发育 分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贵宁 李兵 罗蕾 钟英斌 黄旭雄 吕为群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初孵仔鱼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将卵形鲳鲹初孵仔鱼从温度24℃、盐度32的海水中分别转移至18℃、21℃、24℃、27℃中培育,每个温度各设6个盐度(16、20、24、28、32、36)。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变化1 d后,温度21℃、24℃、27℃与盐度16、20、24所组成的9个试验组存活率最低,均小于10%;盐度为28至36的仔鱼存活率较高,均大于50%;同时,在温度18℃环境下,不同盐度试验组的存活率均高于50%。温度对卵形鲳鲹仔鱼发育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发育减缓。在18℃的环境下,仔鱼发育极为缓慢甚至...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温度 盐度 存活率 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燕 王渝 赵三军 蒋文弢 蒋锐达 施利民 赵敏
胚胎发育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胚胎发育早期特别是原肠胚和神经胚时期存在着一定强度的内源生理电场,当存在类似内源生理电场强度的外源电场时,能引导细胞迁移、控制细胞极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胚胎发育。本研究主要就内源生理及外源电场对胚胎发育的引导或干扰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胚胎发育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胚胎发育 生理电场 外源电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辉辉 童彬彬 李巧丹 潘富强 张博超 廖洪艳 贾雨珂 崔剑坤 李运生 刘亚
旨在探究Ezrin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揭示其可能作用机制。分别向小鼠GV期卵母细胞和原核期胚胎注射Ezrin的siRNA(si-Ez)或阴性对照siRNA(si-NC),观察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GV期注射si-Ez对小鼠成熟卵母细胞表面微绒毛生长、纺锤体定位和皮质颗粒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GV期敲低Ezrin可显著降低小鼠卵母细胞成熟率,极显著降低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囊胚率,虽可降低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但差异不显著;在原核期敲低Ezrin,可极显著降低小鼠囊胚细胞数,桑椹胚存活率和囊胚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敲低小鼠GV期卵母细胞Ezrin后显著降低了MⅡ期卵母细胞表面微绒毛的长度和密度;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敲低小鼠GV期卵母细胞Ezrin影响了纺锤体和皮质颗粒的迁移。结果表明,Ezrin通过影响微绒毛形成、纺锤体定位和皮质颗粒的正常迁移阻滞了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进而影响了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关键词:
小鼠 Ezrin 卵子成熟 胚胎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书龙 王传宝 陆艾红
淡水鲳鱼种的越冬保种场所必须建在有热源的地方,也正因为热源问题制约其苗种的生产.许多地方在建场时只考虑到热水适不适宜养鱼,在进行人工繁殖时忽视了对水质进行必要的生物检测,结果因水质不适宜胚胎的生长发育,致使淡水鲳繁殖时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甚至引起鱼苗的批量或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现将有关水质污染对淡水鲳胚胎发育的影响与危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罗海忠 施兆鸿 傅荣兵 马凌波 罗海军 毛志增 陈波 柳敏海 范卫明
通过海上捕获灰鲳亲体进行人工授精,对东海灰鲳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连续观察,详细地描述了东海灰鲳胚胎和仔鱼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东海灰鲳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位于卵中央,卵径范围在1.150~1.315 mm之间,平均卵径1.260 mm,油球径范围在0.368~0.395 mm,平均油球径0.374 mm。在水温在28~29℃,盐度28时,孵化时间约为24 h;初孵仔鱼,肌节约33对,全长2.785 mm。孵出后2 d就开口,3 d卵黄囊完全消失,5 d油球完全消失。2 d胸鳍张开,10 d尾脊上翘。
关键词:
灰鲳 胚胎 仔鱼 形态特征 东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化 熊忠良 樊俊华 郑新民 华文君 魏庆信
对湖北白猪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发情后配种 ,手术采集胚胎并观察 ,实验发现 ,1 0IU/kg体重的PMSG能促进母猪的发情并显著提高青年母猪的排卵数 ,1 0IU/kg体重的PMSG对经产母猪的超排效果不明显。超数排卵影响胚胎的质量 ,自然发情母猪较超数排卵母猪排卵较快 ,且胚胎质量较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鲁大椿 方建萍 刘宪亭 章龙珍 陈松林 郭峰 龚明华
探讨了室温下不同浓度的二甲亚砜、甲醇对草、鲢、鳙、鲤鱼卵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导致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的原因.
关键词:
二甲亚砜 甲醇 鱼卵 受精 胚胎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华莲 何川 马立鸣 宣廷孝
为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匙吻鲟资源,对匙吻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匙吻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人工产卵、取精,进行干法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后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与研究,并用体视显微镜辅助拍摄并记录。结果表明,匙吻鲟的成熟卵为多黄卵,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匙吻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心脏搏动期、孵出期。在水温为22~25℃时,匙吻鲟胚胎发育需要90~96 h,总积温为2112~2250℃.h。孵化出的仔鱼全长7.05~7.32 mm
关键词:
匙吻鲟 胚胎发育 积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婷 袁德义 高超 邹锋 唐静 谭晓风
以油茶‘湘林XLC15’为试材,采用荧光显微观察、切片荧光观察和石蜡切片法,研究油茶的授粉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油茶授粉后2 h花粉萌发,48 h花粉管长至花柱基部,60 h花粉管通过一个退化的助细胞开始进入胚囊,为珠孔受精方式,观察到的花粉管进入胚囊的比例为23%。精细胞与二极核相互融合主要发生于授粉后3~10天,精卵细胞的融合主要发生于授粉后5~16天,配子的融合属有丝分裂前类型。初生胚乳核形成后即开始进行有丝分裂,胚乳的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乳,胚乳核极不发达,胚乳细胞大、个数少。合子经历约4个月的休眠后开始发育,授粉后200天形成球形胚,具有明显的胚柄,胚的发育类型为茄型。
关键词:
油茶 授粉 受精 胚胎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静 卞晓东 樱井泰宪 张秀梅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径,以探讨狭鳕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径的变化。此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个胚胎发育期(未受精期、2细胞期、原口关闭期、孵化前期)受精孔及卵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
关键词:
狭鳕 胚胎发育 卵径 受精孔 卵膜 壁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进伟 胡晓 陈胜军 吴燕燕 王悦齐 潘创 黄卉
为了探究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对卵形鲳鲹的理化特性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实验对腌制加工后鱼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盐含量、pH、硫代巴比妥酸(TBA)值、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在腌制加工后,卵形鲳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升高、而水分含量下降,其中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中水分含量分别为53.71%±0.97%、61.45%±0.72%和59.29%±1.41%。与卵形鲳鲹原料相比,干腌、超声波辅助腌制、湿腌鱼肉中盐含量增加,依次为(3.29±0.15)、(2.64±0.02)和(2.15±0.11) g/100 g,而在腌制加工后鱼肉的pH值下降。在腌制加工后,卵形鲳鲹的脂质发生氧化反应,TBA值增加,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的TBA值分别为(0.80±0.07)、(0.55±0.09)和(0.73±0.08) mg MDA/kg,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冻藏保鲜、干腌、湿腌、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中分别检测出54、56、62和5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和酮类,对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作用。研究表明,卵形鲳鲹经3种不同腌制方式加工后,干腌鱼肉水分含量最低,而盐含量和TBA值最高;超声波辅助腌制鱼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醛类、醇类相对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本研究可为腌制加工及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