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2(25)
- 2021(24)
- 2019(53)
- 2018(46)
- 2017(67)
- 2016(51)
- 2015(62)
- 2014(70)
- 2013(60)
- 2012(83)
- 2011(95)
- 2010(90)
- 2009(70)
- 2008(78)
- 2007(65)
- 2006(76)
- 2005(63)
- 2004(64)
- 2003(43)
- 2002(47)
- 学科
- 虫(680)
- 害(427)
- 虫害(414)
- 防(374)
- 治(370)
- 防治(370)
- 及其(328)
- 病虫(291)
- 病虫害(291)
- 学(273)
- 各种(117)
- 动物(113)
- 水产(108)
- 树(102)
- 种树(100)
- 目(93)
- 害虫(92)
- 翅(90)
- 森(85)
- 森林(85)
- 林(84)
- 动物学(82)
- 其他(75)
- 生物(73)
- 昆(71)
- 昆虫(71)
- 物(58)
- 牛(53)
- 植(50)
- 植物(50)
- 机构
- 大学(1261)
- 学院(1163)
- 农(1003)
- 研究(908)
- 科学(876)
- 农业(801)
- 业大(779)
- 所(738)
- 研究所(706)
- 农业大学(577)
- 省(568)
- 林业(565)
- 中国(524)
- 室(497)
- 林(487)
- 实验(464)
- 实验室(452)
- 京(449)
- 重点(437)
- 院(406)
- 科学研究(401)
- 研究院(374)
- 保护(367)
- 业(362)
- 生物(333)
- 虫(325)
- 植(315)
- 科学院(313)
- 森(312)
- 森林(308)
共检索到1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来燕学 杨忠岐 王小艺 唐艳龙 张彦龙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
关键词:
卵巢线虫 寄生性线虫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珏 范立淳 王伟韬 郑雅楠
[目的 ]明确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羽化后至性成熟的发育历期,及取食和交配行为对雌成虫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集云杉花墨老熟幼虫在室内饲养至羽化,将初羽化1日龄的雌成虫分别用4种方式处理:1)单独饲喂;2)单独饲养但不饲喂;3)与雄成虫一起饲喂;4)与雄成虫一起饲养但不饲喂。每日连续剖检雌成虫卵巢直至观察到雌成虫卵巢萎蔫或死亡。[结果 ]表明:1)云杉花墨天牛的卵巢发育过程分为5级;2)未饲喂的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卵巢发育至第2级后就停止发育;3)饲喂并交配的雌成虫卵巢在第14天发育成熟,饲喂但未交配的雌成虫卵巢在第17天发育成熟。[结论 ]可见云杉花墨天牛雌成虫需进行取食后其卵巢才能正常发育至成熟。此外,交配对雌成虫的卵巢发育具有促进作用,使发育历程缩短3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远亮 杨忠岐 王小艺 喻锦秀 颜学武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金林 赵宁 杨斌 李宗波
[目的]探究卵巢发育与环境温度在云南切梢小蠹生殖和种群繁衍中的作用,进而加深对其种群数量动态和成灾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2月—2016年1月解剖正在云南松枝梢内取食的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结果]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位于第4腹节消化道侧下方,由1对卵巢、2根短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构成;卵巢包括四根管状的卵巢管,每个卵巢管前端延伸出端丝并集合成悬带,附着于体壁或脂肪体上。根据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分为透明期(I级)、延伸期(Ⅱ级)、卵黄沉积前期(Ⅲ级)、卵黄沉积期(Ⅳ级)、产卵期(Ⅴ级)共5个等级,卵巢发育过程与蛀梢补充营养密切相关,每一级别可持续1~4月不等; I-Ⅳ级卵巢管长度增长较慢,Ⅴ级增长快速,而卵巢管宽度Ⅱ级和Ⅴ级增加快,卵巢面积呈幂指数级增长。结合环境温度和林间蛀干调查,发现云南切梢小蠹卵巢发育与温度呈正相关,而蛀干产卵与温度负相关。[结论]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发育主要集中在Ⅲ~Ⅴ级,且温度影响该蠹虫的蛀梢和蛀干产卵,研究可为云南切梢小蠹产卵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展茂魁 杨忠岐 王小艺 来燕学 张毅丰
为了明确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通过室内和林间试验,对新羽化的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时所取食的健康马尾松当年生嫩梢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出其整个成虫期补充营养所取食嫩枝的表面积,比照林间自然界中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表面积,以此来确定每头松褐天牛成虫传播松材线虫病的能力,即1头成虫能够传播松材线虫的寄主株数。试验观察发现,在林间自然条件下,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的部位主要为1年生嫩枝(占81.96%)、2和3年生枝条的皮部。实际测定结果表明,1头松褐天牛成虫通过补充营养阶段的取食,可使4.06株(1.0~12.9株)平均树龄为18年(14~23年)的马尾松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而致死。这说明松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彭克美 庄茹菲 赵洪娟
为了解雏鸵鸟卵巢组织结构的形态学特点,采用解剖学及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90d非洲雏鸵鸟卵巢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雏鸵鸟卵巢内主要由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组成,未出现成熟卵泡,各级卵泡卵母细胞的胞核大多为圆形,内有异染色质颗粒,核孔较明显,卵母细胞的胞质内有卵黄颗粒,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中心粒等细胞器;次级卵泡有一些特殊的超微结构,皮质颗粒出现在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内,并且主要位于靠近核周的胞质内,次级卵泡的卵黄膜较明显,并且形成放射带。另外,雏鸵鸟卵巢内网、连接网和外网上皮细胞的嗜碱性依次增强。结果提示,雏鸵鸟卵巢内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的胞质内细胞器比初级卵泡的更丰富,...
关键词:
雏鸵鸟 卵巢 显微 超微结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滕广亮 单秀娟 金显仕 戴芳群 陈云龙 杨涛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描述了黄海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卵母细胞发育特征及其退化过程。高眼鲽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第1时相为卵原细胞,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细胞核明显;第2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附近出现卵黄核;第3时相由胞质外缘向内层逐渐产生液泡并生成卵黄颗粒,出现双层滤泡膜;第4时相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放射膜增厚;第5时相细胞核溶解,卵母细胞从滤泡膜中释放出来并发生水合作用;产卵期过后,卵巢发生退化,卵黄颗粒逐渐被吞噬,放射膜溶解断裂。通过比较卵巢中
关键词:
高眼鲽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卵径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李春才 唐陆法 程圣富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在浙江省杭州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初结束。产卵最多时间是7月20日至8月20日.产卵高峰出现在一年中最炎热干旱的时间。不同产卵开始期的成虫产卵量不同,以6月30日开始产卵的成虫产卵量高,产卵历期长,有卵的刻槽比例高,成虫咬啮的刻槽卵粒主要分布在树干的中部或中部偏上。树皮厚度在0.2~0.4cm内刻槽卵粒数量最多。松墨天牛成虫能在生长健康的雪松树干和树枝上咬啮刻槽和产卵,但是幼虫不能蛀食树皮,对雪松生长没有影响
关键词:
松墨天牛,马尾松,松材线虫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长春 周成枚 赵锦年 陆高
对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出孔特性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羽化出孔在时间动态上有一定差异 ,但其雌、雄成虫在各地种群中出孔动态基本相同。松褐天牛成虫出孔具有明显的时段性 ,高峰时段为 18:0 0~ 2 0 :0 0 ,占总数的 2 8% ,且雌、雄成虫同步。不同来源虫害木松褐天牛出孔率有一定差异 ,松材线虫病区虫害木中 ,松褐天牛出孔率随单位木材松材线虫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羽化出孔 成虫行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峰 刘永斌 荣威恒 田春英 达赖
为阐明BMPRIB基因在牛的卵泡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首先根据其他物种BMPRIB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蒙古牛卵巢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蒙古牛BMPRIBcDNA序列;将此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中,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分析验证;符合BMP家族基因结构特征,然后根据此序列构建cRNA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牛卵巢BMPRIB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牛BMPRIB基因,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早期表达,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在次级卵泡晚期也有表达。
关键词:
牛 BMP15 RT-PCR 原位杂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纪亮 王占彬 朱文文 孙平 熊建利
尽管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与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在海洋环境中经常同时存在,但相对于TBT,对TPT的毒性研究还较少。本实验以海洋经济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对象,研究环境水平TPT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TPT抑制了卵巢发育,表现为性腺指数的降低。TPT还诱导卵巢总脂质水平的增加,而卵巢脂质蓄积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生殖功能。另外,TPT暴露后,卵巢游离睾酮水平增加,卵巢游离17β-雌二醇水平降低;同时,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水平降低。因此,TPT对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抑制卵巢发育的重要机制。实验结果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锋
利用屠宰牛的卵巢 ,研究了卵巢内 (IO)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及发育能力。结果表明 ,成熟培养液中添加FSH (10 μg·mL-1)、hCG (2 0 μg·mL-1)和E2 (1μg·mL-1)等激素对IO卵母细胞受精发育能力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和民 张鸿波 刘云海 芦天罡 邓桂馨 郭勇
【目的】探讨在具有不同超数排卵效果的绵羊品种中,进行超排处理后其卵巢上促卵泡素受体(FSH receptor,FSHR)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及据此改进超排效果奠定基础。【方法】根据超数排卵效果优劣依次选择3个中国地方品种的绵羊:小尾寒羊、白滩羊和乌珠穆沁羊。在常规超排最后一次注射FSH后的8、16和24 h分别各取3只绵羊的卵巢,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3种绵羊卵巢上FSHR的分布情况。【结果】FSHR主要分布于3个品种绵羊卵巢的颗粒细胞上;小尾寒羊最后一次注射FSH后8、16和24 h的各时期卵泡中FSHR的表达都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绵羊(P<0.05),在早期卵泡和中期卵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健 杨志远 何平有 段会娟 邹立宏 杨保收 赵际成 潘洁 王小蕾 刘立新 刘月焕
【目的】了解产蛋鸭感染鸭坦布苏病毒后卵巢病变产生的进程和卵巢病变规律,为采用产蛋鸭卵巢病理变化检查法进行疫苗效力检验提供依据。【方法】70只260日龄产蛋樱桃谷鸭,以0.5m L/只(含100DID50)的剂量经胸部肌肉接种鸭坦布苏病毒(HB株)强毒。观察试验鸭的临床症状,统计每日产蛋数和采食量。攻毒后2 D,每只鸭经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经卵黄囊途径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每胚0.1m L。接种后置37℃条件下继续孵化,24 H死亡鸡胚弃去。采用RT-PCR方法测定24—72 H死亡鸡胚的DTmUV核酸,将1/5或以上鸡胚死亡且DTmUV核酸阳性的鸭判为DTmUV感染鸭。攻毒后4—10 D...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病 卵巢 病理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吴婷婷
通过卵巢离体实验研究性激素、大豆黄酮、生物胺及神经组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二醇可显著地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的直径,黄体酮可显著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对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地促进作用;大豆黄酮具有增大卵母细胞直径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脑和胸神经团对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显著增大作用,对于次级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增大作用;视神经节作用不明显;5-羟色胺通过脑可显著促进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的增大,极显著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