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2)
2023(10494)
2022(9390)
2021(9026)
2020(7501)
2019(17443)
2018(17755)
2017(33886)
2016(18442)
2015(20468)
2014(20444)
2013(19946)
2012(17951)
2011(16147)
2010(16028)
2009(14651)
2008(14108)
2007(11855)
2006(10585)
2005(9226)
作者
(50631)
(41895)
(41665)
(39810)
(26712)
(20037)
(18950)
(16478)
(16071)
(14843)
(14537)
(13955)
(13195)
(13180)
(12934)
(12779)
(12476)
(12419)
(11965)
(11784)
(10345)
(10273)
(9989)
(9576)
(9396)
(9388)
(9263)
(9259)
(8328)
(8151)
学科
(69705)
经济(69619)
管理(50971)
(46658)
(40311)
企业(40311)
方法(32407)
数学(27930)
数学方法(27610)
(17903)
中国(17900)
(17649)
业经(16065)
(15522)
(15169)
地方(13786)
理论(12952)
(12153)
贸易(12145)
(11784)
农业(11598)
(11507)
(11097)
银行(11064)
(11061)
教育(10825)
技术(10661)
(10602)
财务(10542)
(10533)
机构
大学(251926)
学院(249218)
管理(101508)
(96635)
经济(94452)
理学(88182)
理学院(87216)
管理学(85779)
管理学院(85313)
研究(82876)
中国(60876)
(53809)
科学(51349)
(45146)
(41035)
研究所(37484)
中心(37239)
(36842)
业大(36400)
财经(35978)
(35188)
(34530)
北京(34294)
师范(34257)
(32774)
(30186)
(28946)
农业(28581)
经济学(28185)
师范大学(28003)
基金
项目(172871)
科学(135437)
研究(129232)
基金(124333)
(107510)
国家(106596)
科学基金(91769)
社会(79239)
社会科(74988)
社会科学(74967)
(67133)
基金项目(66744)
自然(59918)
教育(59751)
自然科(58478)
自然科学(58467)
自然科学基金(57405)
(56742)
编号(53914)
资助(51075)
成果(44012)
(38204)
重点(38186)
课题(36907)
(36243)
(35970)
项目编号(33504)
创新(33433)
教育部(33069)
科研(32855)
期刊
(105919)
经济(105919)
研究(77861)
中国(46075)
学报(38033)
管理(37072)
科学(35144)
教育(33460)
(33266)
(33027)
大学(29038)
学学(26863)
农业(23322)
(21730)
金融(21730)
技术(21491)
业经(17413)
财经(17144)
经济研究(16788)
(14519)
图书(14471)
理论(13909)
问题(13404)
实践(12935)
(12935)
科技(12532)
技术经济(11399)
(11378)
现代(11290)
情报(10717)
共检索到361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周先平  陈学文  黄艳芳  
中央银行对即期汇率围绕中间价波动有上下幅度限制,这种幅度限制在逐步放宽,即期汇率对中间价的背离及背离强度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迁过程中,即期汇率对中间价背离强度的统计特征,并利用EGARCH-X模型分析背离强度的影响因素。发现中间价能够引导人民币汇率预期,但是有效性在减弱;"8.11"中间价报价改革是为了提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即期汇率的引导作用,增强其基准性;美元的背离强度对其他货币的背离强度具有单向的信息引导关系;中央银行的政策取向和NDF汇率对背离强度有显著影响。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德胜  李洪侠  
应该在经济改革发展大背景下分析汇改,管控改革带来的潜在汇率波动风险,更好地朝着既定目标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使之趋于透明化、国际化。随后,人民币兑美元连续大幅贬值,8月11~13日贬值4.7%左右,此后有所反弹。事实上,贬值是汇改的短期性附属产品,汇改才更具有长期性和根本意义。应该在经济改革发展大背景下分析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赵玉杰  殷凤  
以历次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2014~2018年作为样本区间,采用三元VAR-DCC-MGARCH-BEKK模型,分析不同中间价形成机制下人民币中间价市场性和基准性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表明,"811"汇改使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尽管之后央行对中间价定价模型进行修改,中间价依然具有充分的市场性;中间价的"基准性"主要表现在中间价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的波动溢出效应,均值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联动相关性水平提高。建议逐步增强中间价的基准性,引导人民币的定价权转移至在岸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帆  杨丽歌  
本文基于2007—2014年的月度数据,以工业增加值增速度量实体经济、以上证综合指数度量股价波动程度,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实体经济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实体经济,两者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实体经济不是股票市场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我国股市不存在显著的"晴雨表"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体经济与股价波动彼此背离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高明生  
在全球外部失衡的宏观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和金融深化进程的加快,股票价格同汇率波动的相关性日益增强。根据从理论层面阐释二者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和渠道,并采用中国的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发现在汇率体制改革(2005年7月21日)之后,二者的波动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和双向的因果关系。因此,应理顺二者的互动机制需要推进各方面的综合改革,理顺这两个核心变量的互动机制,保持经济高效和健康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8·11汇改"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既补上了相对滞后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革"短板",也有力促进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但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8·11汇改"使得一些问题显性化。如加剧"稳增长"与"稳汇率"矛盾、"保汇率"与"保储备"的矛盾,新汇率形成机制在外汇市场无法出清时出现易贬难升现象。为确保汇改顺利进行,短期内应采取多种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摆正汇率政策定位,让汇率涨跌趋于常态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红枫  罗宁欣  李鹤然  
自2015年8月11日以来,我国对中间价定价机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为评估这一系列调整政策的效果,文章基于标准化处理后的广义脉冲响应结果构建动态溢出指数,从价格传导和风险传染两方面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改革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价格的绝对水平来看,中间价受汇率体系的影响以及对汇率体系的价格传导均呈逐渐增强趋势,然而从系统相对地位来看,中间价的基准地位下降;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中间价受到汇率体系的风险传染程度上升,对汇率体系的风险传染程度下降,中间价与其他汇率之间的风险传染呈现出不对称性。因此,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央行应着力于完善中间价定价机制,提升中间价的基准地位;同时增强外汇市场发展程度,做好风险防控,降低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之间风险传染的不对称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冬  杨万华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日益频繁,本文对2005年汇率改革后至2007年4月的汇率数据进行了单位根、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认为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说明即期汇率市场是远期汇率市场的基础;同时还认为我国远期汇率对即期汇率的预期作用很弱,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这说明随着我国汇率体制的改革,银行间远期汇率市场建立,即期汇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但同时也说明远期汇率市场的定价机制和预期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学军  吴冲锋  
汇率改革以来,境内外市场的相互作用加强。通过对离岸人民币非交割远期(NDF)和即期汇率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改革后,境内现汇市场显现出本土信息优势,表现为即期汇率引导1月和1年期NDF;1月期NDF引导即期汇率,1年期NDF不引导即期汇率,表明参与1月期NDF是以套期保值的投资者为主,1年期是投机者为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小勇  翁非  
受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影响,我国CPI仍有上行压力。然而,近一年来,我国煤炭价格总体却呈现持续下跌态势。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基于我国通胀形成机理的演化视角,借鉴相关学者提出的"两部门悖论"模型,全面分析了煤价弱势下行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结构性"通胀"与"通缩"是形成煤炭价格与一般产品价格"二元分化"现象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代幼渝  杨莹  
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和居民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在远期市场上,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办法。当前经营人民币远期产品的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境外NDF市场,另一类是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远期市场和远期结售汇市场。本文检验了境外NDF市场、境内远期外汇市场和即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以及两类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对各市场汇率时间序列进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国内远期外汇市场是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信息中心。最后,文章对当前的外汇管制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莉丽  杨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莉丽  杨升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状况和大量研究表明,原有的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方式导致了市场交易价与中间价、在岸价格与离岸价格之间的长期背离,从而影响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2015年"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走势明显趋同,汇差也明显缩小。因此,分别基于"8·11"汇改前和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和在岸汇率日数据,首先通过Chow检验从定量角度验证"8·11"汇改后汇率中间价、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时间序列发生结构突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框架下的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研究了"8·11"汇改前和汇改后上述汇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状况,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冠旭  石天  吴磊  张世魁  林森树  
近年来,我国房价大幅攀升,与CPI指数背离程度加大。而在买房支出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重头支出的情况下,CPI和房价指数的背离程度加大,使得人们对CPI指数的编制产生质疑,也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重点分析我国CPI指数和房价指数背离的原因,探讨如何改进CPI编制,并对政府调节经济运行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志刚  耿庆峰  吴文平  
以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浮动幅度的三次调整时间作为分界点,采用Copula理论对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与外汇远期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分阶段展开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浮动幅度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即期汇率市场同外汇远期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也随之增强,市场之间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联动性风险;即期汇率市场将取代境外NDF市场成为信息波动中心,境内DF市场初步具备对即期汇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NDF定价中心地位被削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