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2)
- 2023(10439)
- 2022(8651)
- 2021(7910)
- 2020(6556)
- 2019(14493)
- 2018(14193)
- 2017(26595)
- 2016(14880)
- 2015(16403)
- 2014(16359)
- 2013(16449)
- 2012(16144)
- 2011(14755)
- 2010(15524)
- 2009(14463)
- 2008(13693)
- 2007(12266)
- 2006(10848)
- 2005(10417)
- 学科
- 济(61152)
- 经济(61091)
- 业(39156)
- 管理(34911)
- 企(28335)
- 企业(28335)
- 中国(22765)
- 方法(20459)
- 地方(19280)
- 农(17729)
- 数学(17618)
- 数学方法(17436)
- 银(15462)
- 银行(15438)
- 制(15161)
- 融(15152)
- 金融(15150)
- 行(14919)
- 学(14631)
- 财(14409)
- 业经(14164)
- 农业(12069)
- 贸(10983)
- 贸易(10972)
- 险(10961)
- 保险(10868)
- 地方经济(10550)
- 易(10524)
- 发(10272)
- 教育(9566)
- 机构
- 大学(212821)
- 学院(212741)
- 研究(85202)
- 济(83774)
- 经济(81563)
- 管理(73072)
- 中国(66565)
- 理学(60407)
- 理学院(59539)
- 管理学(58280)
- 管理学院(57877)
- 科学(53606)
- 京(47610)
- 所(45689)
- 农(43731)
- 财(42297)
- 研究所(41425)
- 中心(37988)
- 江(35016)
- 农业(34266)
- 业大(33349)
- 财经(32209)
- 院(31177)
- 北京(31023)
- 范(30008)
- 师范(29636)
- 省(29382)
- 经(29241)
- 州(28521)
- 经济学(25600)
- 基金
- 项目(137733)
- 科学(106626)
- 研究(97819)
- 基金(97333)
- 家(87151)
- 国家(86362)
- 科学基金(71677)
- 社会(60064)
- 社会科(56738)
- 社会科学(56726)
- 省(55349)
- 基金项目(50602)
- 划(47203)
- 自然(47145)
- 自然科(46021)
- 自然科学(46006)
- 自然科学基金(45175)
- 教育(44726)
- 资助(40787)
- 编号(38737)
- 发(35101)
- 重点(32618)
- 成果(32499)
- 部(29640)
- 课题(29509)
- 创(28172)
- 发展(27148)
- 科研(26882)
- 计划(26762)
- 展(26690)
共检索到347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磊 王建国 王章训 李猷 鞠瑞亭
【目的】研究枫香刺小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为其早期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上海及周边北美枫香种植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枫香刺小蠹标本,镜检观察其各虫态外部形态特征、前胃和雄虫外生殖器,并比较其与中国已知刺小蠹属昆虫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枫香刺小蠹成虫鞘翅坡面有齿4对,各着生于第2、4、6、8沟间部,前足和中足胫节外侧具4枚齿状突起,雌虫鞘翅坡面上齿小于雄虫;枫香刺小蠹与中国已经报道的2种刺小蠹属昆虫形态差异明显,华南刺小蠹体长小于2 mm,鞘翅坡面有齿3对,多刺小蠹与枫香刺小蠹大小相似,但多刺小蠹鞘翅坡面有8对尖锐的长齿,枫香刺小蠹有齿4对;枫香刺小蠹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北美枫香主干韧皮部内侧导致寄主快速死亡;在上海及周边的苗圃、公园、绿地等生境下,共发现14处北美枫香种植区遭受枫香刺小蠹为害而致死,累计死亡植株超过30 000株,也有个别地区的中国枫香被为害致死。【结论】枫香刺小蠹是刺小蠹属昆虫为害健康植物的首例报道。枫香刺小蠹属于寡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目前已知仅限于枫香属植物,取食为害其他植物的可能性不大,其更偏好于取食北美枫香,可能与寄主植物的生理等效性原理有关。枫香刺小蠹对我国引种栽培外来观赏性色叶乔木北美枫香存在严重威胁,需高度重视该虫的危害风险,各地北美枫香种植区应尽快开展监测,一旦发现枫香刺小蠹为害,应立即清除有虫植株,设置隔离区,保护健康植株,阻止成虫侵入,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需加强对枫香刺小蠹适生区的风险预测、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该虫的最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汤社平 董才学 傅冬良 沈炳顺
对进口木材和宁波本地木材上的小蠹虫种类进行了调查记载,并对它们的危险性作了初步分析。获得的小蠹虫共有55种,其中从国外进口材上获得49种。主要来自原苏联,计27种。有12种小蠹虫被认为有很大危险性,尤其是来自美国的黄杉大小蠹,在我国尚未见有分布报道。检疫工作者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关键词:
小蠧虫 种类 危害性 宁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朝然 詹敏
对松十二齿小蠹(Ips sexdentatus Boerner)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分析,该虫在中国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为1.628,为中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虽然该虫目前在我国仅有局部发生,但能危害大部分松树,无论对衰弱木或健康的活立木,其侵害攻击力和适应性都很强。因此,应加强内部检疫和口岸检疫,防止传播蔓延。
关键词:
松十二齿小蠹 危险性评估 松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霓雯 张晓丽 张凝 朱程浩 孙振峰
【目的】充分考虑影响灾害发生及灾害等级的气象、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实现多因子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和制图,以期为灾前的防控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省西部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油松分布范围,以高程、坡向、坡度、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上一年灾害程度和距离上一年重灾区远近8个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建立加权信息量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将油松的受灾危险性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实现危险区划制图,并与实际灾害程度监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验证。【结果】1)根据信息量法原理,信息量值越大代表发生灾害的危险性越大。本文计算得到的各因子类别信息量值均与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2)研究区2017年虫灾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建平县北部,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部分地区和建平县与凌源市交汇处,其他地区发生虫灾危险性较低,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3)最终划分等级中的中低危险区和实际受灾油松失叶率大小对应关系明显,实际成灾油松林地中有90.32%被划分至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结论】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油松毛虫灾害发生危险性评价充分考虑了不同评价因子对灾害发生影响程度的差异,得到的风险区划结果较为准确,具有应用价值,可为大区域的森林病虫害危险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安进宝
玉树州江西林场小蠹虫的发生面积达到20161.5亩,是玉树州江西林场主要病虫害,文章分析了玉树州江西林场小蠹虫发生的现状和原因,总结探讨了小蠹虫的防治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竟竟 郭志富 李治国
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旱灾害频发。综合利用灾害数据资料及信息扩散模型,从致灾和承灾两个层面对河南省水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与时空特征研究,为加强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1988—2007年间发生水灾的年份主要是2003、2000、1998、1996、2005,旱灾年份是1997、2001、1999、1992、1988;②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水灾的概率分别为0.10、0.06、0.04,当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0%、-30%、-40%时,发生旱灾的概率分别为0.13、0.07、0.03;③水灾在5%、10%和15%受灾率时的风险概率分别为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山峰 李铮 陈超冰 吴绍洪 潘涛
认知登陆台风的特征规律并分析其致灾危险性,对于科学提高台风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中国台风网资料,对1949―2021年登陆海南省的台风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频率、强度和路径三要素开展海南省各市县台风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73年来海南省年均登陆台风约2.3个,登陆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内台风登陆时间集中在7―10月,其中8月和9月登陆台风数量约占全年的48%。台风登陆点主要集中在海南省东部沿海市县,以文昌市和万宁市居多;台风过境高频次地区主要位于海南省中部沿“东南―西北”呈带状分布。海南省台风危险性等级空间格局与台风过境频次相似,整体上沿海市县台风危险性高于内陆市县,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和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处于台风高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台风防灾减灾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登陆台风 时空特征 危险性分析 海南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康锋 罗永忠 逯真佳 马立鹏 张存焘 郭鹏 马婧 赵亮生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不同森林类型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4种森林类型死可燃物总载量呈油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华山松林,且油松死可燃物总载量(16.02 t/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类型(P <0.05),死可燃物中腐殖质和枯落物1载量显著高于枯落物2和枯落物3(P <0.05)。油松枯落物1死可燃物干鲜比显著高于落叶松(P <0.05),枯落物2死可燃物干鲜比最高(58.21%~66.47%),腐殖质最低(51.29%~55.56%)。栎类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大,落叶松最小;枯落物3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高(16.78%~20.38%),腐殖质层最低(12.22%~13.86%);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与可燃物直径成正比。腐殖质燃点显著高于枯落物,热值则与之相反(P <0.05)。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油松火灾危险性最大,其次是栎类和落叶松,华山松最低。【结论】不同森林类型和组分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存在差异。油松可燃物总载量最高,燃点和平衡含水率最低,导致其火灾危险性最大,因此在陇南市森林的经营和林火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油松林可燃物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靖宇 吴哿 朱耿平 蔡波
【目的】中对长小蠹是一种已在我国海南建立种群的外来有害生物,预测其在中国的潜在入侵分布区,可为阻断其传播和早期监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信息资源平台,对中对长小蠹在我国入境口岸的截获记录进行检索和统计。根据中对长小蠹现有分布记录,选取2组(5个环境变量和9个环境变量)相关性的气候变量,将中对长小蠹的本土生态空间与中国的生态空间进行对比,测试其在我国入侵过程中生态位保守性,然后基于2组环境变量在本土中美洲地区分别构建生态位模型,将其转移至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检测模型,并预测其在我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区。【结果】我国中对长小蠹的截获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口岸,从木制品进口中截获。生态空间比对发现中对长小蠹在我国与其本土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具有较大的重叠,其在我国的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是保守的,然而与本土空间相比,我国所占有的生态空间存在较大的生态位空缺,表明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潜在入侵风险较大。在生态位模型预测中,与基于9个环境变量模型的预测相比较,基于5个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较为保守,基于2组变量的模型结果均显示中对长小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中部、非洲中部、澳洲北部和亚洲中部以及东南亚地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在海南、台湾、广东等地,此外云南和广西南部等地的适生性亦较高。【结论】中对长小蠹在我国海南、台湾、广东等大部分地区存在入侵风险。本次预测结果与当前分布范围一致,这些潜在分布区多聚集在沿海地区,贸易活动频繁,有利于该害虫在入侵地建立种群并扩散;这些高风险地区应开展预警与监测,防止其从海南向大陆扩张或二次入侵。综合潜在分布分析和截获记录统计,我国广东珠江三角地区入侵风险最高,需要密切监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辉 周旭东 吕军 杨丽源 丁骅孙
Information of Ophiostoma minus in Yunnan of China was provided, which includ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ine tree hosts, relatedness with bark beetles and temperatures, and the pathogenicity features. O. minus was proved to be a fungus associated wi...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嫱 马超 杨海龙 王志刚 涂剑
通过2015年3月对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白马关河流域内黄梁根桥沟现场调查,收集该区历史上泥石流灾害事件资料,对该沟的物源特征、降雨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参考该区域其他泥石流沟的堆积物,分别进行了泥石流的密度、流速、流量和总量计算;最后对该沟的泥石流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可为该沟以及该区域其他低频率泥石流防治、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黄梁根桥沟内物源总量为17.99万m3,大部分堆积在斜坡坡脚,严重挤压主沟道。短历时降雨是该沟以及该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条件,当暴雨强度在31.79~40.20mm/h时,泥石流暴发可能性较大。受物源体影响,该沟为稀性泥石流沟,流速接近5.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琪 胥明 赵健 张炎 周晨 刘学增 郭会芳 张金凤
北美枫香是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秋叶红艳美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了提高其繁殖效率,以北美枫香雄花和花序轴为外植体,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外植体类型,基因型,TDZ浓度对北美枫香愈伤组织的诱导、体胚分化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雄花作为外植体,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BlayDes培养基+TDZ 0.15 mg/l+水解酪蛋白1 g/l+蔗糖40 g/l+3%植物凝胶;花序轴作为外植体,合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BlayDes培养基+TDZ0.01 mg/l+水解酪蛋白1 g/l+蔗糖40 g/l+3%植物凝胶。合适的萌发培养基为不含水解酪蛋白的基本培养基。如果出现球形胚,将培养物转接到不含任何生长调...
关键词:
北美枫香 体细胞胚胎发生 体细胞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华 韦新良 汤孟平 骆文建 王敬
为全面掌握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中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结构特征,在全面清查基础上设置10个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分析枫香胸径、树高、冠幅结构规律,并运用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分别做拟合对比;利用单株生物量模型测算枫香各径阶、各部分生物量,分析生物量结构;同时研究枫香密度及空间分布格局等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枫香的胸径、树高、冠幅结构符合森林经营的目标,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拟合结果基本符合枫香胸径、树高、冠幅结构规律;树干、树根生物量占枫香总体生物量的91.4%,各径阶枫香生物量总体分布不均匀,树干和树根生物量分布曲线起伏较为接近,各径阶树冠生物量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余盛明 姚剑飞 林长春 丁德贵 王浩杰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褐幽天牛和短角幽天牛3种主要松蛀虫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情况。监测显示3种松蛀虫均能携带线虫,以松墨天牛携带机率最高,达61 3%。褐幽天牛和松墨天牛平均携带线虫数量较多,分别为5128 6、3622 0条·头-1。温泉的松墨天牛和西海的褐幽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最高,分别达4781、10840条·头-1。本文还报道了不同时间诱捕的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性别、个体大小与携带线虫数量的关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陶然 张英干 王衍戈 张锦彬
通宵实验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分析归纳了通宵实验的危险性,并从实验安全防护、实验工艺、仪器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通宵实验 实验室安全 危险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