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53)
- 2023(18836)
- 2022(15969)
- 2021(14980)
- 2020(12397)
- 2019(28161)
- 2018(27765)
- 2017(52866)
- 2016(28497)
- 2015(31885)
- 2014(31469)
- 2013(30973)
- 2012(28843)
- 2011(26242)
- 2010(26659)
- 2009(24889)
- 2008(23792)
- 2007(20823)
- 2006(18606)
- 2005(16618)
- 学科
- 济(127023)
- 经济(126902)
- 管理(82742)
- 业(76404)
- 企(63280)
- 企业(63280)
- 方法(49983)
- 数学(43288)
- 数学方法(42775)
- 中国(34970)
- 农(31689)
- 财(28569)
- 地方(27135)
- 业经(26817)
- 学(26775)
- 贸(23551)
- 贸易(23536)
- 易(22853)
- 制(22657)
- 农业(20856)
- 技术(20307)
- 银(19751)
- 银行(19711)
- 融(19283)
- 金融(19281)
- 行(19012)
- 理论(18964)
- 环境(18832)
- 和(18646)
- 策(17535)
- 机构
- 大学(406980)
- 学院(405748)
- 济(174036)
- 经济(170502)
- 管理(157247)
- 研究(144383)
- 理学(134961)
- 理学院(133461)
- 管理学(131295)
- 管理学院(130558)
- 中国(109421)
- 京(86635)
- 科学(85929)
- 财(78626)
- 所(72297)
- 研究所(65649)
- 中心(63936)
- 财经(62337)
- 农(60898)
- 江(59220)
- 经(56767)
- 业大(56019)
- 北京(55536)
- 范(54805)
- 师范(54378)
- 经济学(53443)
- 院(52569)
- 经济学院(47856)
- 州(47572)
- 农业(47376)
- 基金
- 项目(270951)
- 科学(214300)
- 研究(201372)
- 基金(197505)
- 家(171531)
- 国家(170132)
- 科学基金(145903)
- 社会(128844)
- 社会科(122091)
- 社会科学(122061)
- 基金项目(103335)
- 省(103313)
- 自然(92574)
- 教育(92037)
- 自然科(90408)
- 自然科学(90387)
- 自然科学基金(88755)
- 划(87403)
- 编号(81529)
- 资助(81098)
- 成果(67272)
- 重点(61010)
- 部(60452)
- 发(58989)
- 创(56974)
- 课题(56767)
- 国家社会(53511)
- 创新(53312)
- 教育部(52283)
- 科研(51097)
- 期刊
- 济(197249)
- 经济(197249)
- 研究(127855)
- 中国(77878)
- 学报(59993)
- 管理(59960)
- 财(57962)
- 科学(57783)
- 农(55904)
- 大学(46019)
- 教育(45614)
- 学学(43210)
- 农业(38863)
- 融(38368)
- 金融(38368)
- 技术(34938)
- 经济研究(32981)
- 财经(30954)
- 业经(30222)
- 经(26697)
- 问题(25013)
- 贸(21534)
- 技术经济(20833)
- 业(20545)
- 图书(20165)
- 世界(19524)
- 国际(19409)
- 科技(19115)
- 理论(18662)
- 现代(18485)
共检索到613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巧明 胡海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并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中国经济失衡的逻辑分析框架,总结了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失衡的新特征,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其产生根源和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中国经济失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特征研究 逻辑框架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杰 赵俊燕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内外失衡 扩大内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奕俊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体现在用工模式上,企业必须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能型"的用工模式转化。这一转化将加剧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失衡,导致低技术工人失业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等共同采取行动,推动我国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层次和结构的提升与优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职业技术人才 供需失衡 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构调整 经济周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汉林 魏磊
文章依据笔者所构建的《入世后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的计算结果,并结合国际机构的最新评估报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估。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已经造成了影响和冲击。市场安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最明显,就业与产业安全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金融安全受到的冲击虽未完全显现,但是长期影响不容低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文超
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经济复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4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举世无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双重转型。独特的经济转型构成了影响中国税制变迁的重要制度环境。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不仅决定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而且决定了中国税制改革变迁的路径。配合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国税制改革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推进,中国税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税制改革将从配合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逐渐转变到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的建设上。本文最后从目标和内容上阐述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宏观路径和微观举措。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税制变迁 现代税收制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谊 刘军 皮天雷
本文基于当前欧债危机的现实背景,首先界定了金融危机传染的特定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金融危机具有基本因素传染、一体化传染、羊群行为传染与机构传染等传染逻辑;进而进一步指出贸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投资者行为改变传染机制和共同冲击传染机制是金融危机传染的主要机制;最后,在分析当前欧债危机传染的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欧债危机传染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欧债危机 金融危机 传染 逻辑与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彭建娟 陈阳阳
逆创新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创新模式,打破了经典创新理论隐含的既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上下游相关主体原有稳定的分工关系及创新合作模式。这种新型关系正处于待建与正在建设过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这一体系建设中具有一定优势,及早关注将会更有利于我国创新体系迅速融入世界创新体系,实现国家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关键词:
逆创新 管理 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林跃勤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与文献考察总结出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货币霸权视角建立起失衡与危机的数理模型,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美元霸权密切相关。文章进而分析了危机冲击与政策反应模式,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通过国际比较,我们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即灵活的市场机制)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燕妮 安立仁 金田林
将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形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结构失衡 结构方程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解俊贤 徐伟欣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无法免责,特别是贸易大国。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失衡中的顺差国,面临挑战,要积极应对,才可确保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贸易失衡 顺差 逆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苗庆红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同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双重转型。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构成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最重要的制度环境。笔者将财政制度变迁置于中国经济转型这个制度环境下进行研究,沿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路径,分析财政制度变迁的背景和内容、绩效和问题,揭示财政制度变迁和中国经济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总结财政制度变迁的演进逻辑,并根据变迁逻辑对未来财政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指出下一步财政制度改革要从具体的技术制度层面以及价值层面去构建一个由规范财政收入一翼的现代税收制度、规范财政支出一翼的现代预算制度以及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府间财政关...
关键词:
中国经济转型 财政制度变迁 资源配置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进 刘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及时召开,为我们适时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指明了方向。通过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突出科技兴农战略,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举措,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给我国农村经济前景带来的不确定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洁 耿改智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持续动荡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约束增强,内部压力进一步增大。本文探讨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