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3)
- 2023(12665)
- 2022(10757)
- 2021(9868)
- 2020(8390)
- 2019(19073)
- 2018(18737)
- 2017(35504)
- 2016(18945)
- 2015(21761)
- 2014(21473)
- 2013(21483)
- 2012(20327)
- 2011(18729)
- 2010(18986)
- 2009(18300)
- 2008(17399)
- 2007(15482)
- 2006(13586)
- 2005(12456)
- 学科
- 济(101090)
- 经济(101014)
- 管理(50391)
- 业(46123)
- 方法(39868)
- 企(35953)
- 企业(35953)
- 数学(35377)
- 数学方法(35099)
- 中国(26574)
- 农(23060)
- 地方(21379)
- 财(19852)
- 贸(19219)
- 贸易(19210)
- 学(18797)
- 易(18676)
- 业经(18178)
- 制(16141)
- 农业(15162)
- 融(14565)
- 金融(14563)
- 银(14006)
- 银行(13985)
- 地方经济(13947)
- 环境(13719)
- 行(13495)
- 和(13214)
- 体(11663)
- 理论(11495)
- 机构
- 大学(284062)
- 学院(283521)
- 济(132631)
- 经济(130261)
- 管理(103964)
- 研究(103606)
- 理学(88739)
- 理学院(87716)
- 管理学(86294)
- 管理学院(85761)
- 中国(79527)
- 科学(59931)
- 京(59914)
- 财(57584)
- 所(52926)
- 研究所(47903)
- 财经(46254)
- 中心(46094)
- 农(45230)
- 经济学(43210)
- 经(41980)
- 江(41245)
- 经济学院(38806)
- 业大(38655)
- 北京(38450)
- 范(36895)
- 师范(36589)
- 院(36534)
- 农业(35645)
- 财经大学(34092)
- 基金
- 项目(181084)
- 科学(142524)
- 研究(133411)
- 基金(132790)
- 家(115254)
- 国家(114377)
- 科学基金(96996)
- 社会(87522)
- 社会科(83054)
- 社会科学(83033)
- 基金项目(68884)
- 省(68196)
- 教育(60874)
- 自然(59677)
- 自然科(58301)
- 自然科学(58281)
- 划(57737)
- 自然科学基金(57261)
- 资助(55484)
- 编号(53041)
- 成果(43699)
- 部(41439)
- 重点(41301)
- 发(40735)
- 国家社会(37409)
- 创(36971)
- 课题(36915)
- 教育部(35852)
- 创新(34792)
- 中国(34789)
- 期刊
- 济(150289)
- 经济(150289)
- 研究(89159)
- 中国(52799)
- 财(43855)
- 农(41677)
- 学报(41626)
- 科学(39319)
- 管理(37517)
- 大学(31479)
- 学学(29723)
- 农业(28561)
- 融(27037)
- 金融(27037)
- 经济研究(26355)
- 教育(25368)
- 财经(23810)
- 技术(23705)
- 业经(22026)
- 经(20711)
- 问题(19754)
- 贸(18630)
- 统计(18005)
- 国际(16758)
- 世界(16550)
- 业(15786)
- 技术经济(15650)
- 策(15087)
- 决策(13875)
- 商业(13125)
共检索到432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杰 赵俊燕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内外失衡 扩大内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顾巧明 胡海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并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中国经济失衡的逻辑分析框架,总结了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失衡的新特征,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其产生根源和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中国经济失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特征研究 逻辑框架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段平方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显著特征是内外部经济失衡日益严重,而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和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冲突,宏观经济调控的困境日益加剧。文章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传导机制,指出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制度性的或体制性的内在根源,又有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因此,提出解决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一方面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相天东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由于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存在一种复杂的联系机制,使货币政策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调控效果。文章评价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分析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联系机制与成因,并提出治理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思路。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内外部失衡 联系机制 治理对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构调整 经济周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庞德良 张恒
本文运用1970年到2008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内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日本的内部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呈现短期替代和长期互补效应;(2)在长期和短期,中美和日美贸易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呈现不同的效应方向。然而,在模型中,日本的内部失衡具有外生性;(3)美国的内部失衡是中美贸易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伴随着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可以推断,美国的内部失衡间接的导致了中国的内部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国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奕俊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促使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型,体现在用工模式上,企业必须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能型"的用工模式转化。这一转化将加剧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失衡,导致低技术工人失业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双重问题。应对金融危机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等共同采取行动,推动我国职业技术人才队伍总体层次和结构的提升与优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职业技术人才 供需失衡 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汉林 魏磊
文章依据笔者所构建的《入世后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的计算结果,并结合国际机构的最新评估报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估。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已经造成了影响和冲击。市场安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最明显,就业与产业安全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金融安全受到的冲击虽未完全显现,但是长期影响不容低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权
外部财富动态为理解全球失衡及其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标准和新视角。与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相对应,我国外部财富由负转正,但是外部财富的价值效应为负。运用外部财富的一个分析框架,对我国外部财富价值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外部头寸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利率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美元实际利率则没有显著的相互关系。外部财富动态分析对于我国内外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外部财富 全球失衡 价值效应 中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文超
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经济复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伍红
在外部经济失衡下,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消费刺激乏力、出口不振。税收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仍存在诸如税制结构不合理、税制建设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税费关系混乱、税制规范性欠缺等问题。在国内外经济面临重大转轨时期,我们应厘清思路,明确税制改革取向,在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规范税制设计,适当降低间接税比重,完善和优化流转税制度设计,强化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控功能,健全地方税体系,绿化税制,为实现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构建坚实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经济失衡 税收政策 税制结构 税制改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猛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石油价格波动、财政金融政策、结构和技术变化等内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中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为了能从数量上把握冲击的直接和间接效果,文章基于一个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相统合的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运用比较静态和比较动态的方法定量分析它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据模拟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含义,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林跃勤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与文献考察总结出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货币霸权视角建立起失衡与危机的数理模型,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美元霸权密切相关。文章进而分析了危机冲击与政策反应模式,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通过国际比较,我们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即灵活的市场机制)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燕妮 安立仁 金田林
将客观因子分析法与主观打分法相结合,测度1978~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和各要素之间的失衡程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的失衡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结构整体失衡水平呈U形变化趋势,五大结构的失衡水平不断恶化。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的失衡程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效应,区域经济结构与国际收支结构对于经济增长质量产生正效应。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产业结构与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国际收支结构的协调、有序、均衡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结构 结构失衡 结构方程 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盛 李雪韵
中日两国的发展路径相似,都沿着出口导向道路获取了巨大的成功,但由此也带来了实体与金融不匹配带来的后果—泡沫。在泡沫面前,两国的应对策略各有特点。本文梳理了两国的泡沫应对策略,总结了特征,分析了其有效性以及为什么选择不同应对策略的原因,并作出了相应结论。
关键词:
泡沫 应对机制 中日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