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9)
- 2023(9297)
- 2022(8048)
- 2021(7828)
- 2020(6569)
- 2019(14938)
- 2018(14924)
- 2017(29383)
- 2016(15876)
- 2015(17896)
- 2014(17626)
- 2013(17662)
- 2012(16608)
- 2011(14954)
- 2010(15848)
- 2009(15507)
- 2008(14930)
- 2007(13791)
- 2006(12534)
- 2005(11493)
- 学科
- 管理(60402)
- 济(56315)
- 经济(56251)
- 业(55393)
- 企(48502)
- 企业(48502)
- 方法(23305)
- 财(20388)
- 数学(19582)
- 数学方法(19345)
- 中国(19271)
- 技术(17161)
- 制(16634)
- 农(16553)
- 银(15191)
- 银行(15180)
- 行(14468)
- 策(14243)
- 业经(14210)
- 贸(13837)
- 贸易(13824)
- 易(13583)
- 融(12999)
- 金融(12999)
- 务(12630)
- 财务(12585)
- 财务管理(12554)
- 技术管理(12312)
- 企业财务(11875)
- 理论(10625)
- 机构
- 学院(221777)
- 大学(220773)
- 济(96307)
- 经济(94036)
- 管理(91269)
- 理学(75097)
- 理学院(74381)
- 管理学(73611)
- 管理学院(73126)
- 研究(71329)
- 中国(62612)
- 财(51893)
- 京(46703)
- 财经(38418)
- 科学(37191)
- 江(35844)
- 所(34936)
- 经(34662)
- 中心(33767)
- 北京(30578)
- 研究所(30422)
- 州(28997)
- 经济学(28510)
- 财经大学(28320)
- 范(27493)
- 师范(27327)
- 农(26623)
- 院(25573)
- 经济学院(25540)
- 商学(24786)
- 基金
- 项目(127924)
- 研究(101785)
- 科学(101693)
- 基金(91339)
- 家(76168)
- 国家(75462)
- 科学基金(65727)
- 社会(64146)
- 社会科(60930)
- 社会科学(60917)
- 省(49944)
- 教育(47629)
- 基金项目(47212)
- 编号(42656)
- 划(41655)
- 自然(39513)
- 自然科(38596)
- 自然科学(38586)
- 自然科学基金(37953)
- 资助(37902)
- 成果(37188)
- 创(32077)
- 课题(30245)
- 部(29445)
- 创新(28949)
- 重点(27927)
- 发(27364)
- 项目编号(26939)
- 性(26728)
- 教育部(26098)
- 期刊
- 济(115292)
- 经济(115292)
- 研究(75754)
- 中国(50107)
- 管理(41434)
- 财(40990)
- 融(34267)
- 金融(34267)
- 教育(28638)
- 农(24495)
- 科学(24313)
- 学报(22565)
- 技术(21485)
- 财经(19130)
- 大学(18989)
- 经济研究(18355)
- 业经(18325)
- 学学(17196)
- 经(16536)
- 农业(16347)
- 问题(14344)
- 贸(14062)
- 国际(13385)
- 技术经济(12405)
- 理论(12201)
- 现代(11734)
- 图书(11467)
- 坛(11381)
- 论坛(11381)
- 商业(11018)
共检索到366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周轶海
为缓解本次危机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各主要央行推出大量以"信贷宽松"或"数量宽松"为特点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危机中受损的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弥补,加强了各国央行的合作力度,有效缓解了危机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文将集中研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效果,并总结对我国的启示,这也将有助于我国深入理解美联储即将采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本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信贷宽松 信用宽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胜会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针对金融动荡、信贷收缩和经济减速在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诸如TAF、PDCF、TSLF、A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应用对提供额外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改善金融市场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给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提供了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联储吸取了1929~1933年大萧条的教训,积极地通过货币政策来加强危机管理。本文对货币政策危机管理文献及历史经验的简要回顾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美联储这一次危机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及其在维护金融体系流动性方面所创设的诸多货币政策工具,也分析了应对这次危机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机制和政策操作,最后对这次危机管理的货币政策操作做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危机管理 最后贷款人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吴培新
在次贷危机的应对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激进、灵活,与正常时期的渐进主义策略大相径庭。文章在对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机理,发现在危机时期,美联储始终坚持其担负的目标,货币政策体现为及时的、决定性的和灵活的。最后,文章探讨了美联储的危机时期政策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美联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邢莹莹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根据本国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在《联邦储备法令》的授权下,创设了包括定期标售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在内的7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及恢复金融市场功能。该文详细介绍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规则及市场功能。
关键词:
美联储 定期标售工具 定期证券借贷工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春蕾
2017年以来,中美两国央行皆有收缩资产负债表的行为或计划,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会引起市场关于流动性扩张与收缩的猜测,各界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度上升。影响中国与美国央行"缩表"的因素并不相同,但均与金融危机后央行较多使用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关,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用与资产负债表的变化相互关联并且互为印证。结合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以及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相应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工具致使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扩张,如今的"缩表"计划可视为对量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伍戈
为应对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联储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的救援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规措施。随着近期全球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国际社会对非常规政策何时退出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文在回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危机前有关应对通货紧缩和金融危机的重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方式、时机、顺序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退出"政策的潜在影响及其启示。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退出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向前 郭强
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大衰退,在用尽传统货币政策的背景下,美联储实施了引导市场预期、扩张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与调整自身资产负债表结构等非传统货币政策。从理论来看,通过信号渠道与资产组合平衡渠道,非传统货币政策能够改善融资环境、刺激经济复苏;从实证来看,实施非传统货币政策,有助于维护主要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产出与增加就业岗位。但是,美国的失业率仍在8%以上,这表明,仅依靠货币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维安 徐滢
本文首先分析次贷危机中美联储货币政策所面临的两大难题,即传统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应对以及如何应对"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巨大破坏作用,然后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启动四个方面考察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最后文章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应对的影响和效果,体现为美联储通过信用扩张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通过建立货币政策工具的退出机制关注长期通胀;文章同时也分析了美联储购入大量风险资产带来的风险;对第三类创新工具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其并不显著。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常规 金融加速器机制 有效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尹继志
2007年以来,美联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并根据市场需要,创设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的调控下,市场信心得以恢复,金融机构倒闭现象得到遏制,并阻止了经济深度衰退。但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也带来了后续的通货膨胀、债务风险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继志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文对2007年以来美联储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加以梳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美联储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美元贬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金融危机之前准备金短缺下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准备金充裕下的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美联储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洪钟 杨攻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均认为货币政策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一系列广为接受的"共识"。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原本的货币政策共识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与挑战,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正处于变革的边缘。本文首先在长期视角下考察货币政策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其次追问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货币政策共识的"变"与"不变";最后重新探讨呼之欲出的货币政策"新"共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迷雾中希望国内外的研究能够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些许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零利率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流动性陷阱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付俊文
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签订的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种金融管理工具。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来,美联储基于不同目的多次与其它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我国央行为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于2001年开始使用货币互换工具。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美联储货币互换的实践对我国央行进一步实施、完善和拓展货币互换工具的使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货币互换工具 流动性 金融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