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8)
2023(11194)
2022(8967)
2021(8123)
2020(6667)
2019(15058)
2018(14694)
2017(27963)
2016(15103)
2015(17158)
2014(17054)
2013(17369)
2012(16093)
2011(14331)
2010(15232)
2009(14748)
2008(14396)
2007(13207)
2006(12162)
2005(11486)
作者
(44195)
(36747)
(36689)
(34282)
(23753)
(17367)
(16567)
(14160)
(13857)
(13469)
(12592)
(12277)
(12154)
(11796)
(11471)
(11080)
(10938)
(10686)
(10561)
(10531)
(9260)
(9190)
(8948)
(8573)
(8473)
(8384)
(8114)
(8050)
(7361)
(7312)
学科
(81150)
(75908)
企业(75908)
(74796)
经济(74713)
管理(69053)
业经(29353)
(26233)
方法(24782)
(24079)
(20806)
财务(20771)
财务管理(20743)
中国(20640)
企业财务(19685)
地方(19116)
农业(18038)
技术(17632)
(16908)
数学(16393)
数学方法(16316)
(15639)
(14739)
(14617)
理论(13715)
(13052)
银行(13044)
经营(12720)
(12590)
(12557)
机构
学院(224596)
大学(215625)
(96728)
经济(94717)
管理(93317)
理学(76646)
理学院(75894)
管理学(75206)
管理学院(74737)
研究(72472)
中国(62293)
(48644)
(47007)
科学(40523)
(38159)
(36667)
财经(36216)
(36037)
中心(33858)
(32663)
研究所(32121)
(30638)
北京(30270)
业大(28867)
农业(27727)
经济学(27555)
商学(26779)
商学院(26518)
(26449)
财经大学(26236)
基金
项目(132494)
科学(105891)
研究(102358)
基金(94394)
(79664)
国家(78789)
科学基金(69967)
社会(65712)
社会科(62387)
社会科学(62371)
(54881)
基金项目(49633)
教育(45454)
(43291)
自然(43173)
自然科(42173)
自然科学(42165)
编号(42064)
自然科学基金(41473)
资助(37869)
(34113)
成果(33353)
(33152)
(31210)
课题(29444)
重点(29285)
(28497)
发展(28314)
创新(28157)
(27831)
期刊
(126249)
经济(126249)
研究(70606)
中国(53146)
管理(44672)
(43395)
(35150)
科学(28011)
(27480)
金融(27480)
学报(25672)
农业(24125)
技术(23711)
业经(23513)
教育(23282)
大学(20980)
学学(19764)
财经(18685)
经济研究(18374)
(16401)
(16275)
问题(15408)
技术经济(14186)
财会(13231)
现代(13020)
会计(12628)
商业(12262)
世界(12140)
经济管理(12088)
(11723)
共检索到372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依群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越来越大。危机的产生原因错综复杂,对各种危机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发展的绊脚石,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增强危机意识、熟悉危机特点、掌握危机管理的方法,是将危机转化为成功的机遇,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海霞  
20世纪90年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也日趋激烈。而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体制还不完善,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以日本核泄漏事件为例,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研究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后果,最后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建议。一、相关理论依据(一)外部性理论——环境成本需内部化外部性的概念是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剑  乔海曙  
银行机构的内在脆弱性使银行机构本身经常面临崩溃的危机。我国脆弱的银行机构由于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风险 ,因此存在出现资本性危机、资产性危机、市场性危机及体制性危机的可能性。而我国银行机构在对潜在危机出现时的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缺位 :危机管理意识淡薄 ,危机管理缺少相应的机构保障 ,危机管理缺乏预防与应急措施。鉴于此 ,加强银行机构危机管理应采取危机预防、危机治理和善后处理等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仝岩  
一、企业危机的特点与基本类型企业危机与经营环境变化及内部管理失控密切相关,企业陷入危机也往往是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就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近几年出现的知名企业危机除“三株风波”之外,还有万家乐的“中原事件”、“巨人危机”、“济南七商场罢售长虹”事件、“伟哥风波”、“爱多危机”等。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芙蓉   竹邻  
企业的成功一定是全方位的成功,但如果在某一个方面出现危机,就有可能导致企业失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缪磊磊,王爱民  
目前民勤县荒漠绿洲农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在持续退化;难以为继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体系;条块分割的经验型组织管理体制难以驾驭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其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对我国干旱地区绿洲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青  许成安  
市场经济社会 ,危机以及危机忧患意识的存在 ,可以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从而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实现腾飞与发展。传统体制下 ,国有企业行为人普遍存在着不思进取、高枕无忧的惰性 ,重要原因是企业家资源缺乏和制度安排不合理。培育国有企业危机忧患意识 ,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本刊讯2009年9月5日,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协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在杭州举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明伟  
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的中国制造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中国制造业中,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国际竞争力并不强。增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民营制造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都明显不足,既受到技术、资金的硬件限制,又没有形成优秀的品牌和企业文化。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既取决于民营制造企业自身的努力,又要靠政府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民营制造业企业要自主创新、以质取胜、加强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钟先丽  
2008年下半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已经对我国的金融业及实体经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此次金融危机对其负面影响很大。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入手,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金融危机影响下旅游业的应对策略,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立波  张儒普  
殡葬改革的初衷是不留骨灰,不占土地。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后火化过程异军突起,以墓地为标志的殡葬消费不断高扬,白色地甲不断蔓延,危害了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殡葬和土地资源归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和学科,这种深刻的生态危机一直未能引起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殡葬管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提出在两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加强对后火化过程的强干预,引导殡葬消费,弘扬入土为安的中华文明,发展生态墓地和可降解殡葬用品,探讨殡葬管理的社会福利功效,把是否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殡葬管理的根本目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孙颖  
2007年年中开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动荡、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实体经济陷入了困境。为此,各国政府全力应对,联手救市。美联储从2007年9月18日开始连续降息,从5.25%降至2008年末的0-0.25%,为50年来最低点;中国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张晓毅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有效需求大幅下降,包括出口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而同时竞争、信用和资本积累导致了生产过剩和金融过剩。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贸易依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