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8)
- 2023(10630)
- 2022(8776)
- 2021(8148)
- 2020(6605)
- 2019(15054)
- 2018(14591)
- 2017(28142)
- 2016(14750)
- 2015(16702)
- 2014(16416)
- 2013(16327)
- 2012(15872)
- 2011(14755)
- 2010(15265)
- 2009(14618)
- 2008(13588)
- 2007(11943)
- 2006(10966)
- 2005(10291)
- 学科
- 济(85235)
- 经济(85166)
- 管理(39783)
- 业(35746)
- 方法(28513)
- 企(26976)
- 企业(26976)
- 数学(25605)
- 数学方法(25407)
- 中国(23453)
- 地方(19649)
- 农(18818)
- 贸(17747)
- 贸易(17738)
- 易(17330)
- 财(16234)
- 业经(14954)
- 融(14350)
- 金融(14350)
- 制(13978)
- 地方经济(13324)
- 学(13120)
- 银(12915)
- 银行(12915)
- 行(12637)
- 农业(12286)
- 策(11902)
- 环境(11888)
- 发(10462)
- 关系(10140)
- 机构
- 大学(220293)
- 学院(220126)
- 济(114884)
- 经济(113053)
- 研究(85457)
- 管理(80781)
- 理学(68073)
- 中国(67854)
- 理学院(67338)
- 管理学(66603)
- 管理学院(66168)
- 财(51184)
- 京(46494)
- 科学(43661)
- 所(42153)
- 财经(39953)
- 经济学(38161)
- 研究所(37699)
- 中心(37005)
- 经(36563)
- 经济学院(34151)
- 江(31840)
- 北京(30740)
- 院(30381)
- 财经大学(29617)
- 范(28530)
- 师范(28393)
- 农(28344)
- 科学院(25219)
- 州(24861)
- 基金
- 项目(134665)
- 科学(108070)
- 研究(104186)
- 基金(100738)
- 家(86069)
- 国家(85403)
- 科学基金(73167)
- 社会(71028)
- 社会科(67647)
- 社会科学(67635)
- 基金项目(50729)
- 省(47713)
- 教育(46881)
- 资助(42870)
- 自然(42379)
- 自然科(41395)
- 自然科学(41383)
- 划(40932)
- 自然科学基金(40688)
- 编号(40188)
- 成果(34174)
- 部(32431)
- 发(31358)
- 国家社会(31075)
- 重点(30458)
- 中国(29275)
- 课题(28887)
- 教育部(28782)
- 人文(27573)
- 性(27443)
- 期刊
- 济(135318)
- 经济(135318)
- 研究(78831)
- 中国(43052)
- 财(36501)
- 管理(32198)
- 融(27541)
- 金融(27541)
- 农(27107)
- 科学(26936)
- 学报(25234)
- 经济研究(23996)
- 财经(21245)
- 大学(20915)
- 教育(20355)
- 学学(19637)
- 农业(19081)
- 国际(18942)
- 贸(18936)
- 经(18602)
- 技术(18223)
- 业经(18047)
- 问题(17790)
- 世界(16475)
- 技术经济(12436)
- 统计(11305)
- 经济问题(10654)
- 业(10343)
- 现代(10194)
- 经济管理(9882)
共检索到355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武 周帅 郑超愚
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主要可以归结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通货膨胀预期作用的发挥以及合理的结构调整。中国在世界经济出现危机后迅速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强调树立信心、稳定预期,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国际和国内条件,可以预测中国经济的复苏将会经历三个阶段和三个转折点。
关键词:
危机政策 国际经验 复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文秀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迄今经历了从急转直下到低速徘徊的两个阶段。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稳定内需、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的措施,这些已经开始见效,并将继续取得成效。预期中国和美国经济可能大体上同时恢复,中国经济是更高水平上的恢复。相比较而言,我国经济是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危机过后,我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必将进一步上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文超
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经济复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已经从第一季度的10.6%回落第三季度的9%,从而引起对经济前景的普遍担忧。其实,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全球危机的结局取决于大国自身的改革及大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规则等各方面的博弈。解决美国国债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美国自身改革的力度和全球的博弈。如果欧洲危机恶化,欧洲的资金到美国投资,这些新增资金能够解决美国问题的话,五六年后,美国经济将会恢复常态。
关键词:
美国国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美国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晓晶 汤铎铎 林跃勤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与文献考察总结出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货币霸权视角建立起失衡与危机的数理模型,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及美元霸权密切相关。文章进而分析了危机冲击与政策反应模式,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条件。通过国际比较,我们认为,大萧条的教训之一是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而经济体的充分弹性(即灵活的市场机制)则是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必不可少的条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构调整 经济周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交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金融出版社等机构院校的七位专家就"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出台,将为2009年保持8%的GDP增速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如何在保增长中促进结构调整,如何抓住有利机遇走出去,如何避免重复建设,都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课题组 韩康 王健 董小君 樊继达 惠双民 黄文虎 张占斌 李江涛 马小芳 时红秀 张青 蔡春红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政府、企业、理论界对此高度关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以韩康副院长担任组长的"宏观经济课题组",分赴东部、中部和东北三个地区六个省市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六省市的经济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普遍对自身发展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预期持比较乐观态度,由于这些省市经济结构特点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可能性的差异。调研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一批理论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研究成果,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王志峰
一、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影响中国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金融市场等渠道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全面的冲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远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程度前所未有,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亚洲,其他地区几乎不受影响,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并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同世界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有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宇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以重创,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备受考验。从两个维度看,一是疫情促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许多潜在危机正由暗到明,如短期内很难解决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地缘政治对立、全球市场动荡以及国际合作碎片化等,并埋下较为严重的潜在风险;二是疫情折射出全球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理论与实践危机,如日益扩大的债务赤字、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科技和贸易"脱钩"以及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思潮。未来,疫后宏观经济的复苏将迎来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内部更为精准、合理和稳健的政策协调预期,弥合政策基调与市场预期的"缺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燕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之中。从中短期看,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的未来变化。世界经济是否会出现"滞胀"、"去全球化",如何把握和应对是一个大课题。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有利于发展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 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向阳
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其影响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鉴于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恶化,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趋于走稳,油价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由于主要大国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经济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除了短期内经济衰退之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
关键词:
世界经济 次贷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胡金木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积极态势,论述了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定位和着力点,重点探讨了充分发挥税收作用以化解危机、促进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宏观调控 税收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