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43)
2023(20734)
2022(17485)
2021(16466)
2020(13692)
2019(31391)
2018(31300)
2017(59394)
2016(32592)
2015(36530)
2014(36512)
2013(35357)
2012(32194)
2011(28886)
2010(29259)
2009(26985)
2008(25482)
2007(22505)
2006(19311)
2005(16772)
作者
(91981)
(76175)
(75764)
(72356)
(48411)
(36811)
(34599)
(29851)
(28966)
(27453)
(25906)
(25613)
(24504)
(23979)
(23638)
(23446)
(22887)
(22739)
(22068)
(21720)
(18847)
(18835)
(18564)
(17611)
(17044)
(17027)
(16971)
(16838)
(15468)
(15231)
学科
(119474)
经济(119317)
管理(96123)
(89978)
(76819)
企业(76819)
方法(55944)
数学(47766)
数学方法(46914)
(33018)
(32807)
中国(32733)
业经(28582)
(27787)
(24491)
理论(24280)
技术(23359)
地方(22973)
农业(21889)
(21245)
(21240)
贸易(21231)
财务(21137)
财务管理(21084)
(20621)
(20276)
银行(20220)
企业财务(19926)
(19814)
(19489)
机构
学院(448045)
大学(447585)
管理(174113)
(168870)
经济(164936)
理学(150352)
理学院(148652)
管理学(145545)
研究(145315)
管理学院(144707)
中国(108634)
(94957)
科学(92171)
(79911)
(72952)
(72724)
业大(67765)
(67189)
中心(67112)
研究所(66179)
财经(63679)
(61094)
师范(60415)
北京(59452)
(57933)
农业(57215)
(54423)
(53600)
技术(51486)
经济学(50435)
基金
项目(306987)
科学(240946)
研究(224549)
基金(220223)
(192351)
国家(190723)
科学基金(163876)
社会(138969)
社会科(131483)
社会科学(131453)
(122014)
基金项目(115622)
自然(107676)
教育(106257)
自然科(105220)
自然科学(105191)
自然科学基金(103269)
(102655)
编号(92869)
资助(91184)
成果(75842)
重点(68885)
(66727)
(65776)
课题(64941)
(64650)
创新(60954)
科研(58929)
大学(57751)
项目编号(57507)
期刊
(183699)
经济(183699)
研究(128014)
中国(89775)
学报(73311)
(65967)
管理(65770)
科学(65497)
(63042)
教育(60765)
大学(55954)
学学(52111)
农业(45419)
技术(42412)
(37311)
金融(37311)
业经(31791)
财经(30317)
经济研究(29291)
(26024)
图书(25586)
(24413)
问题(23072)
(22238)
科技(22196)
技术经济(21089)
统计(20332)
理论(20028)
商业(19562)
现代(19188)
共检索到655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示波   仲伟俊  
在VUCA日益成为企业面对的普遍情境下,能否具备应对危机保持组织韧性的动态能力显得愈发重要。以14家美国实体清单打压危机情境下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危机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动态过程模型及双元创新对组织韧性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组织韧性重塑动态过程包括韧性激活、自主跟随、探索引领3个阶段,每个阶段韧性形成机制由“感知识别→战略动态响应→组织韧性结果”构成,并归纳出“感知识别”“资源摄取”和“重构转变”3个核心动态能力;(2)企业面临资源和能力约束的情境,研发韧性和经营韧性关系的平衡与演化是推动组织韧性重塑动态阶段跃升的内生动力;(3)双元创新对于组织韧性重塑的作用机制主要聚焦于替换互补、吸收转化、耦合迭代,背后体现的是双元创新将外部资源转化为内部创新效能。研究结果既丰富了组织韧性和双元创新理论,也为企业实现韧性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飞  吕文栋  汪全勇  
基于组织双元结构观,通过企业案例的形式探讨探索性创新和挖掘性创新活动的四种整合模式,为企业消除两种创新活动的冲突,实现两种创新形式的协同整合提供对策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桂华  张云飞  刘铁  
对6个危机品牌发布的40个沟通微博及其5510条消费者评论的内容分析发现,消费者网络口碑态度受企业品牌危机沟通策略、危机发生的背景、危机源、企业特征和消费者特征的影响。品牌的微博沟通更倾向于采取否定回应策略,而消费者对于品牌危机沟通微博多呈现负面网络口碑态度。企业、环境和消费者三个方面的各种因素对网络口碑态度的影响是不同的,根据这些因素对网络口碑的作用方向(正向或负向或二者兼有)可将这些因素分为激励因子、保健因子和关键因子。在典型的3种危机情境下,企业不同危机沟通策略对消费者网络口碑态度的影响呈现出权变的模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雅萍  陈睿君  程继儒  
【目的/意义】危机无处不在,组织韧性是组织应对危机、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是中国情境下有关组织韧性的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依然不足。【方法/设计】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依据问题导向和理论抽样原则,选取六家企业在危机情境下的组织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组织韧性的结构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组织韧性包含组织认知调整、组织领导力、组织应对、组织资源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五个维度;组织策略包含关系策略、市场策略和财务策略;组织成长包含市场份额增长、利润增长、员工增长、销售额增长及整体竞争力增长。组织韧性能够帮助组织采取恰当的组织策略以更好地应对危机,使得组织能够突出重围进而获得成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危机——组织韧性——组织策略——组织成长”的理论框架,从组织韧性的激发措施、学习型组织的打造、数字化赋能的实现等层面提出了提升组织韧性的有效对策,为后续组织韧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金伟林  王侦  吴画斌  
物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并获取有用的信息、技术、人才等,而开放式创新是一个很好获取资源方式的途径。通过研究海尔集团的开放式创新平台—HOPE平台,进一步阐述开放式创新给企业赋能的方式,HOPE平台主要通过与研发体系的协同、跟用户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创新源、逐步促使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颠覆性创新等方面赋能企业,帮助其快速成长与发展。同时也指出了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如开放程度控制、信息的分类处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建议,借此希望能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有所帮助。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苏敬勤  崔淼  张竟浩  
构建高不确定环境下中国企业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选择机理的组织创新氛围-企业家精神维度的研究框架,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方法,辅以ATLAS.ti质性数据分析软件,使用16家企业的数据对两个影响维度的测量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小组评分法,基于对组织创新氛围和企业家精神维度指标的测量,选取淘宝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绿盛、天翼咨询和正泰电器的营销模式创新的多案例分析对研究框架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不确定环境下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主要包括激进式、元素式、结构式和渐进式4类,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的选择是在组织创新氛围和企业家精神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而当两者均较弱时外部环境成为渐进式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林   段世玉  
我国天生全球化企业正在遭受日益增强的外部持续打压,能否形成韧性成为组织应对危机,实现存活和后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选择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以遭遇美国封禁的TikTok为例,探索在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打压情境中,我国天生全球化企业组织韧性如何形成。研究发现:(1)天生全球化企业面临的外部打压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持续打压。在两类打压情境下,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形成策略和应对手段均有差异。(2)在两类持续打压的复合冲击下,组织采取不同的韧性形成策略。在常规性持续打压下,组织韧性的形成依靠应变、调整、自强3个策略;在非常规性持续打压下,组织韧性的形成还有赖于聚合、重构、蜕变3个特殊策略。(3)对应被动抵抗、主动应对和反思学习3个韧性形成阶段,天生全球化企业组织韧性体现为防御能力、预判能力、化解能力和进化能力动态构成的三级表现形态。本文构建出“持续打压(刺激)→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反应)→组织韧性的形态变化(结果)”的研究框架,阐明了天生全球化企业组织韧性的形成过程和三级表现形态,既是在逆全球化时代对我国企业组织能力升级理论规律的新探索,也为我国天生全球化企业化危为机提供了实践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永霞  孙新波  张明超  张媛  马慧敏  
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迫使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数据资源形成并不断提升组织韧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机理缺乏深入探讨。引入数据赋能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整体上遵循“内外部情境刺激—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激活—韧性构建/提升”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可利用的数据从企业数据依次拓展至行业数据、生态数据。研究结果打开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实现韧性的过程“黑箱”,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组织韧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安成  王智谦  
面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日常交往中的组织创造性活动来应对危机和把握机遇。当前西方主流文献主要集中于组织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很少去揭示组织创造力产生的日常行为机理;然而,不顾及他人感受的组织创造性行为,势必会破坏日常交往的正常运作,对组织创造力消极影响。人与人之间在日常交往中彼此顾及对方感受而表现出来的"恭敬、撙节和退让"的礼让行为,可能利于组织创造力产生。为此,本文以遵循人情关系的日常交往为视角,选取某科技型企业的日常组织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礼让行为塑造组织创造力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遵从关系规则的礼让行为,不仅通过拓展组织知识边界和改变组织行为,促进新想法产生,而且在维持关系的人情交往中,有利于新想法的产生及其价值共创,从而塑造组织创造力。因而,本研究拓展了组织创造力理论研究,也对企业提高组织创造性潜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陶小龙  甘同卉  张建民  姚建文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会激发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跨界创新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小微创业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跨界搜索视角,应用SPS案例研究法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构建了小微创业企业跨界创新模式框架。通过跨界搜索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实现不同维度跨界战略与跨界能力组合式协同提升,是企业实现跨界创新的有效模式,也是小微创业企业不断创新的作用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花菓  
国内商业孵化器运营模式研究多聚焦于独立孵化器,缺乏对企业内部公司孵化器的系统性分析。由于两者之间差异明显,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厘清后者的运营模式。基于孵化器运营模式的基本原理,明确了公司孵化器运营模式的分析框架及核心要素,从开放式创新视角深入探析了公司孵化器运营模式。结果表明,可将公司孵化器运营模式归纳为4种类型,企业应根据自身创新战略和技术禀赋选择合适的公司孵化器类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卸林   杨萍   常馨之   王倩  
通过分析SpaceX公司提出的太空运输模式,揭示商业模式驱动的颠覆式创新相关的创新维度。研究发现颠覆性技术可以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但是,商业模式创新同样可以催生颠覆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而且,颠覆式创新包含开放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活动。研究提出商业模式驱动的颠覆式创新的新范式,打开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过程机制的“黑箱”,强调颠覆式创新需要整体性的变革创新思维才能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伟  刘健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需要深入把握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与规律。本文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量分为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行业12家上市公司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识别了枢纽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流主导演化模式和平台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流转换演化模式。本文为研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也为企业生态化战略实践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志国  蔡华  马青原  
引导产业合理转移对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具有重要作用,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逐步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然而其学理认识还存在较大缺口。本文运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部分西部省市承接产业转移典型项目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催生产业转移形成的新模式和核心动力。研究发现,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主要表现为增量产能转移、算力数据转移、延链协同转移、成果孵化转移四种新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驱动力、分工重塑力和制度作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转移的实现路径模型,为西部地区通过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路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嘉芮  邓小昭  
[目的/意义]调查工作任务情境下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在理论上拓展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的视角和内容,为改进弱势群体信息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采用经典扎根理论对工作任务情境下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构建工作任务情境下视障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提炼工作任务情境下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工作任务情境下视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过程主要包含4个阶段,其信息查寻行为不是单一的线性过程。视障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具有不同的信息查寻动机,表现出目标导向检索简单化、非目标导向浏览常态化、非正式交流单一化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求助类型来获得不同的信息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