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1)
2023(13486)
2022(11629)
2021(10829)
2020(9123)
2019(20787)
2018(20604)
2017(40226)
2016(21954)
2015(24372)
2014(24345)
2013(24283)
2012(22434)
2011(20341)
2010(20685)
2009(19127)
2008(17904)
2007(15394)
2006(13311)
2005(11483)
作者
(64519)
(53857)
(53357)
(50969)
(34224)
(25755)
(24051)
(20975)
(20387)
(19257)
(18392)
(18234)
(17102)
(16935)
(16690)
(16566)
(15986)
(15921)
(15351)
(15332)
(13414)
(13139)
(13040)
(12293)
(12037)
(11953)
(11858)
(11684)
(10838)
(10727)
学科
(89362)
经济(89266)
管理(61287)
(59475)
(49375)
企业(49375)
方法(41361)
数学(35534)
数学方法(35114)
(23314)
中国(21823)
(21192)
(21056)
业经(20616)
地方(18407)
农业(15639)
(15458)
(15436)
贸易(15431)
理论(15181)
(14952)
技术(14731)
(14064)
环境(13662)
(13642)
金融(13640)
(13609)
财务(13548)
财务管理(13523)
产业(13213)
机构
大学(317341)
学院(314938)
管理(124849)
(124245)
经济(121625)
理学(109278)
理学院(108012)
研究(107195)
管理学(106059)
管理学院(105503)
中国(76201)
科学(68596)
(67283)
(55577)
(54347)
(52992)
研究所(50110)
业大(49201)
中心(47119)
财经(45707)
(44578)
(42299)
北京(42065)
师范(41875)
农业(41819)
(41719)
(38912)
经济学(37601)
(36294)
财经大学(34372)
基金
项目(222525)
科学(175019)
基金(162253)
研究(160071)
(142675)
国家(141527)
科学基金(120875)
社会(100608)
社会科(95438)
社会科学(95413)
基金项目(86765)
(86495)
自然(79772)
自然科(77931)
自然科学(77908)
自然科学基金(76517)
(73386)
教育(72716)
资助(66510)
编号(63926)
成果(51855)
重点(49939)
(49023)
(47483)
(46259)
课题(44217)
创新(43137)
科研(42717)
教育部(41721)
国家社会(41441)
期刊
(131043)
经济(131043)
研究(90075)
中国(54129)
学报(53920)
科学(49181)
(47830)
管理(44421)
大学(40203)
(40018)
学学(38035)
农业(33622)
教育(33262)
技术(25343)
(24808)
金融(24808)
财经(21779)
业经(21764)
经济研究(21018)
(18663)
问题(17384)
(16953)
科技(16072)
图书(15957)
(15255)
理论(15137)
技术经济(14886)
现代(14198)
业大(14040)
实践(13911)
共检索到443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绪华  陈丽珍  胡汉辉  
本文将产业衰退分为周期性产业衰退、结构性产业衰退和危机性产业衰退三种类型,研究发现,危机性产业衰退具有形成原因复杂、爆发时点随机、短期破坏性巨大和可能逆转的基本特征;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国际产业系统间的紧密联系、其他国家的危机输出、产业结构的失衡与脆弱、预案与预警机制的缺失;产生的衰退效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周边蔓延,甚至演变成全局性的经济危机,为有效应对,本文从危机性产业衰退爆发前的预警和爆发后的治理两个角度探讨危机性产业衰退的应对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民  王家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次危机也给世人带来了一次重新审视过去的经济与金融理论、重新审视各国的发展方式、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和行为模式的机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欢丽  李石凯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双重冲击的叠加,"欧债五国"银行产业已经陷入全面衰退。研究显示,"欧债五国"的宏观金融环境不断恶化,导致银行产业的资产质量显著下降。目前,"欧债五国"银行产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资产减记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银行挤兑风险。如果不加以积极治理,"欧债五国"银行产业可能将崩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岩  
伴随着美国国内次贷危机的延伸,房地产业危机进一步引发金融业出现了被人称为"百年一遇"的危机。若干长期作为美国形象代表的银行、投资银行、基金资产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丽娟  
文章在对美国经济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信用制度缺失、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资产配置不当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文章探讨了金融危机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并最终引发经济衰退的原因,认为无赖经济模式、美联储措施不力和全球化下的危机传导机制等因素使得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经济衰退并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对于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国内仍存在诸多担忧,文章在分析了美国政府面临的解救困境后,提出美国应当"反思"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和无极时代的国际新秩序等问题,但认为美国资本主义并未终结,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仍将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制度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冉庆国  黄清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衰退研究现状出发,在分析产业集群衰退的表现和一般性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导致集群衰退的根本性原因在于集群缺乏动态能力。集群的动态能力就是根据环境变化能够迅速整合内外资源,积极更新核心能力,适时进行战略转换,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以促进集群持续发展的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彬  卫海英  
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未对品牌危机的概念形成统一的权威认识,也未对品牌危机本身进行分类。通过对品牌危机与产品伤害危机、企业危机和公共危机概念的辨识,澄清了概念之间的模糊性,在对国内外频繁爆发的品牌危机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品牌危机按照三个分类标准分为:核心要素和非核心要素的品牌危机;主动和被动的品牌危机、行业和非行业的品牌危机。并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品牌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比较和总结,为深入理解品牌危机提供有益的帮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金洪飞  姜诚  
文章以1990年以来的近200次货币危机为样本,对货币危机后的经济衰退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危机前的经常账户状况、外债余额占GDP比例、国际流动性指标等经济变量以及危机后的汇率制度都不会显著影响到危机后的经济衰退。另外,危机后的经济衰退与危机国政府在危机中是否抛售外汇储备、是否采取汇率贬值都没有明显关系。但是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危机前的失业率和汇率制度以及危机中是否提高利率等因素对危机后的经济衰退有显著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韩国所面临的金融危机,同东南亚一些国家一样将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货币贬值。韩国的货币将逐步走出谷底;二是经济萎缩,市场低迷。骨干产业陷入不振状态,人们把此景描绘为:“正在痛苦衰退之中”;三是对经济发展要作长期的战略性调整。过去韩国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外向型经济,而今后,必须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繁荣正在衰败的国内市场。对韩国经济发展来说,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阿维纳什·佩尔绍德  王璞  王辰  
金融危机的背后似乎总隐含着房地产泡沫崩溃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规则的不合理导致了金融机构间流动性风险承担上的错配,如今被牵涉其中的已远非一个抵押贷款市场这么简单,不同流动性资产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配置平衡亦已受到了影响。系统性改革的最佳时机已然错过,适度调整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建议金融机构应在维持合意长期稳定融资比率的基础上对长期资产的定义做出同步调整,在计算资产的风险加权值时应对负债期限因素加以考量。调整将有助于激励寿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推出自动调整抵押贷款产品,鼓励银行减持非流动性资产,或降低对短期资金的依赖,从而起到维持金融系统安全与稳定的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周泽红  
自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本文认为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的根源在于,曾给日本带来经济奇迹的政府干预型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政府干预危机。本文试图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探寻日本经济衰退的根源,重新认识“日本模式”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静华  
地方根植性是组织惯性的一种演进,是组织惯性势能的续存状态。地方根植性虽然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起极大促进作用,但也可能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羁绊,甚至成为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僵化的根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方堃  
本文通过对日美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认为日本与美国的金融危机有着共同的特征,两国的金融危机均是在实体经济出现停滞或衰退趋势时爆发的,实体经济的衰退与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因果关系。而实体经济衰退又是由主导技术(体系)进入衰退期而新技术创新不足所引起。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IT产业革命之后缺乏新的技术创新,致使其实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资金流向股市、房市等虚拟经济,诱发金融危机。汇率战无助于美国经济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新技术创新,在实体经济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自“9.11”广之后,美国经济面临综合性的危机凸起,归纳后主要表现在六大危机隐患: “9.11”事件的政治危机。“9.11”事件之后,伴随美国经济决策的不匹配与不恰当,其政治体制层面的矛盾表露愈加明显,而中期选举的临近,使得美国政治危机愈加凸起与尖锐。主要体现在国内外两个层面:从国内状况看,心理恐慌隐忧一直是干扰经济和制约金融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阿维纳什·珀森德  程覃思  
房地产市场是全世界银行业危机的一大中心。伴随这些银行业危机的,通常是比普通经济衰退更为严重和持久的衰退。持续攀升的高房价和不断增长的失业率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一个主要来源。更多的资本可以使银行在面对经济周期变动时更加安全,但这并不能完全切断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间的关系。资本结构良好的银行不会一直等待着资本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