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3)
- 2023(8383)
- 2022(7022)
- 2021(6136)
- 2020(5025)
- 2019(11172)
- 2018(10520)
- 2017(20825)
- 2016(10369)
- 2015(11513)
- 2014(11561)
- 2013(11825)
- 2012(11242)
- 2011(10465)
- 2010(11098)
- 2009(10988)
- 2008(9817)
- 2007(8815)
- 2006(8276)
- 2005(7945)
- 学科
- 济(70295)
- 经济(70248)
- 管理(32562)
- 业(31341)
- 企(27189)
- 企业(27189)
- 融(26986)
- 金融(26986)
- 银(23235)
- 银行(23231)
- 行(22614)
- 方法(21889)
- 中国(21206)
- 地方(19125)
- 数学(19121)
- 数学方法(19037)
- 财(16068)
- 制(13467)
- 业经(13005)
- 地方经济(12357)
- 务(11351)
- 财务(11319)
- 财务管理(11309)
- 中国金融(11153)
- 企业财务(11020)
- 学(10561)
- 农(10559)
- 体(9591)
- 贸(8481)
- 贸易(8470)
- 机构
- 大学(161352)
- 学院(159577)
- 济(83735)
- 经济(82209)
- 管理(59796)
- 研究(56901)
- 中国(51014)
- 理学(50443)
- 理学院(49917)
- 管理学(49349)
- 管理学院(49034)
- 财(38896)
- 京(32587)
- 财经(30796)
- 经济学(27987)
- 所(27982)
- 经(27855)
- 科学(27726)
- 中心(27134)
- 经济学院(24926)
- 研究所(24701)
- 江(23276)
- 财经大学(22913)
- 融(21562)
- 北京(21366)
- 金融(21197)
- 银(19898)
- 院(19529)
- 银行(19212)
- 州(19181)
- 基金
- 项目(92934)
- 科学(74261)
- 研究(70098)
- 基金(69994)
- 家(58563)
- 国家(58068)
- 科学基金(50909)
- 社会(48690)
- 社会科(46527)
- 社会科学(46515)
- 基金项目(36132)
- 省(34179)
- 教育(30887)
- 自然(30058)
- 资助(29442)
- 自然科(29391)
- 自然科学(29386)
- 自然科学基金(28885)
- 划(27894)
- 编号(26921)
- 成果(22563)
- 部(21444)
- 发(21107)
- 国家社会(20825)
- 重点(20453)
- 教育部(19529)
- 人文(19299)
- 创(19198)
- 性(18672)
- 社科(18433)
共检索到265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欣荣
机构投资者在对政府政策深入理解、对经济学家思想批判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投资决策影响个人投资者的信心、社会情绪、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等宏观经济变量,进而影响其他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判断和决策。本文详细评述了目前国际资本市场中较有代表性的机构投资者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与金融发展趋势的最新看法,综合比较出一些共性的观点,也得到了与其他参与者不完全相同的认识。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与金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潘敏 郭厦
早期的危机传染理论强调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关联对危机传染的影响,但却无法解释金融危机在宏观经济基本面联系薄弱的国家间的传染。基于投资者行为的金融危机传染理论从危机冲击对投资者理性预期和资产组合调整影响的角度,对金融危机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关联薄弱的国家间的传染途径和渠道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投资者羊群效应、财富效应、资产分散下的投资者自我实现和注意力配置效应等四个危机传染渠道。本文对四个传染渠道的代表性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投资者行为 理性预期 金融危机 传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朱民
金融危机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衰退已成为一幕幕现实,作者认为现在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危机后的世界基本格局。请看本文提出的后危机时代的五个研究问题:世界如何走出这场金融危机;"去全球化"和全球贸易、经济、金融新格局;谁会引领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增长;危机后的世界金融格局和寻找"过渡"全球货币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受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演变后的多渠道传染,传统世界经济大国和新兴及后起国家间的力量消长经历较大调整;以往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生产体系开始出现结构性变化;战后创立的多边贸易、多边金融和国际协调机制遭遇严重挑战,由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着重考察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六大变化领域,分析论证了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源转移、国际经济协调酝酿新的共治机制、国际金融重回强监管环境、新兴和未来市场贸易地位上升、国际投资大三角格局分化和国际生产供应链位移等变化特征,并探讨上述变化对美国经济的振兴和再度繁荣可能产生的多重影响。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晓华 赵志君
本文根据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把2008年以来的宏观政策分成协调一致的共识、各自为政的分歧和迫不得已的新一波宽松三个阶段,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和宏观政策演化。通过经济基本面、政府赤字、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特征。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政府赤字和债务率居高不下且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压低至零甚至负值是一种常态现象,从而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储备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是不得已的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志明
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在失衡指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上加强了协调与合作,达成了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必不可少的新共识。但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出持久的艰苦努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 再平衡 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来
通过对机构投资者承担社会责任会减损经济收益、违反受托人信义义务这一传统理论的反驳,文章论证了"社会责任型投资"在总体效益上是有益的,各实施途径也符合谨慎投资义务与忠实义务的要求。通过对受益人利益的全新界定以及受托人信义义务的全新注解,文章澄清了"社会责任型投资"尽管在短期经济回报上有所减少,但却能实现信托文书特别指示的环境、伦理或社会等非经济利益,这符合受益人的最佳利益。通过对"社会责任型投资"决策下机构投资者义务履行条件及其立法改革的探讨,文章证实了鼓励"社会责任型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股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喜民
一、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途径机构投资者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大量的持股份额,改变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和过于分散的情形,促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向适度集中。在这种股权适度集中的公司治理模式中,机构投资者既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柳
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各国监管改革行动。德国的监管改革是弥补监管漏洞为主的局部修正,主要包括修改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改革金融市场监管工具、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探索前沿金融工具定值模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六个方面。通过这些监管制度的改革,德国加强监管力度,继续强调风险防范的监管目标,并借以强化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德国监管变化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德国 金融监管 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柳
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各国监管改革行动。德国的监管改革是弥补监管漏洞为主的局部修正,包括修改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改革金融市场监管工具、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探索前沿金融工具定值模型、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六个方面。通过改革,德国加强监管力度,继续强调风险防范的监管目标,并借以强化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德国监管变化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德国 金融监管改革 监管合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平凡 祝宝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辉
目前正在上演的美国华尔街风暴已将全球金融带入了一个恐慌的状态,并必将导致全球生产要素价格和增长格局发生演变,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这次金融海啸的实质,进而展望了金融海啸后强势美元归位的历程,认为世界经济有可能重回低利率低通胀时代,对此,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应当有所调整。
关键词:
金融海啸 低利率低通胀时代 政策走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向阳
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其影响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鉴于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恶化,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趋于走稳,油价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由于主要大国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经济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除了短期内经济衰退之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
关键词:
世界经济 次贷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祝宝良
按照联合国的预测,1998年世界经济和贸易量将分别增长2.6%和7%,比1997年的3.1%和9%低0.5和2个百分点。经济和贸易量增速放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联合国认为,许多国家应采取措施刺激国内需求;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恢复和活跃主要依赖于日本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也非常重要,各国国内经济改革不能停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