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3)
2023(15513)
2022(13472)
2021(12682)
2020(10402)
2019(23847)
2018(23732)
2017(45674)
2016(24951)
2015(28082)
2014(28218)
2013(27905)
2012(26171)
2011(23802)
2010(24453)
2009(22672)
2008(21517)
2007(18829)
2006(16913)
2005(15248)
作者
(73403)
(60749)
(60251)
(57237)
(39001)
(29041)
(27474)
(23745)
(23137)
(21956)
(20656)
(20576)
(19477)
(19397)
(19114)
(18761)
(18102)
(17987)
(17505)
(17314)
(15299)
(15169)
(14689)
(13924)
(13661)
(13612)
(13555)
(13552)
(12319)
(12081)
学科
(101572)
经济(101462)
管理(68949)
(67440)
(54397)
企业(54397)
方法(40478)
数学(34612)
数学方法(34184)
中国(30741)
(29493)
地方(25767)
(24011)
业经(23335)
(22044)
(19732)
贸易(19717)
农业(19652)
(19100)
(18797)
(17934)
(17907)
金融(17906)
银行(17888)
(17244)
理论(16571)
(16010)
环境(15888)
技术(15767)
(15713)
机构
大学(353735)
学院(353050)
(141671)
经济(138428)
管理(137185)
研究(125911)
理学(117003)
理学院(115617)
管理学(113708)
管理学院(113066)
中国(95560)
科学(77348)
(77104)
(66119)
(64425)
(59292)
研究所(58290)
中心(56590)
(53568)
业大(52013)
财经(51582)
北京(49624)
(49090)
师范(48638)
(46844)
农业(46127)
(45437)
(43588)
经济学(41336)
师范大学(39111)
基金
项目(234000)
科学(183527)
研究(173363)
基金(167981)
(146444)
国家(144881)
科学基金(123422)
社会(107074)
社会科(101325)
社会科学(101298)
(91664)
基金项目(88496)
自然(79999)
教育(79385)
自然科(78092)
自然科学(78075)
(77553)
自然科学基金(76656)
编号(71708)
资助(69594)
成果(59888)
(53186)
重点(52318)
(51267)
课题(50358)
(48267)
创新(44933)
科研(44296)
项目编号(43856)
教育部(43778)
期刊
(164634)
经济(164634)
研究(111051)
中国(73789)
学报(55546)
(55390)
管理(52521)
科学(51535)
(48207)
教育(44509)
大学(41846)
学学(39060)
(38418)
金融(38418)
农业(38269)
技术(30569)
业经(27428)
经济研究(25679)
财经(24701)
(21086)
问题(21003)
图书(20066)
(19592)
理论(17562)
科技(17228)
(16775)
技术经济(16642)
现代(16470)
实践(16096)
(16096)
共检索到544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张华宁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纷纷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恢复,人们开始担心通货膨胀的出现,因此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何时退出就成为当前各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实行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从市场基准利率向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传导受阻。因此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短期利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同时提高通胀预期,降低长期实际利率,最终起到刺激实体经济的作用。文章以美国为例,考察了美国金融指标、通胀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得出结论: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恢复还未得到充分的确认。另外,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给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金平  张华宁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为应对迅速恶化的经济和金融状况,纷纷开始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向金融市场的私人部门和金融机构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在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同时,大量流动性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是否应该退出、如何退出,就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美联储的当务之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和威  岳国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先后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意图帮助本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困境。本文对2008-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总量调整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运用ARDL-ECM模型研究日本、欧元区、美国和英国总量调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性利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在金融危机后减弱,在金融危机后的低利率时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超低利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有显著影响;样本地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低利率时期不尽相同:美国和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后对通胀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需要密切关注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溢出效应,不断丰富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篮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靖佳  刘澜飚  王博  
本文将非传统货币政策指标直接引入因素增广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研究了美欧两大中央银行所实施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对利率、价格水平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并首次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构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指标,在统一的实证框架下探讨了同一时期美国和欧元区非传统货币政策"利率约束之谜"和"价格之谜"的存在性和相似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明  何德旭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四次主要变革,发现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化大体上遵循"危机反应模式"。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的两次变革从政策工具层面向思想理念层面深化,传统意义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边界正在经历打破和重塑。量化宽松、现代货币理论等政策实践和理论主张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的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分离、倡导中央银行独立性、注重财政稳健等原则形成了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问题的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陆婷  肖立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推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为全球经济运行营造了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逐渐稳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美联储率先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自2015年12月起先后加息七次,并有条不紊地展开缩表计划;英国央行也于2017年11月宣布了十年来的首次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金平  靳晓婷  许鋆  
应对金融危机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以来,其退出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分析了危机状态下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如何受阻,非传统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受阻环节的市场因素来修复传导机制。本文以此为依据,构建了选择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时机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操作手段、操作目标选取相应的金融市场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这些指标在政策实施前后的表现,并探讨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非传统货币政策退出的时机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智  
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为主发达经济体先后实施了前瞻性指引、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试图提振经济、提高通胀和稳定汇率。关于非传统货币政策讨论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结合国外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主要介绍了各国非传统货币政策实践经验,并为我国未来可能面临低利率时环境下货币政策操作给出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学立  
2012年12月12日,距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仅3个月,美联储又宣布了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密集出台的这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将再次产生重大影响。一、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的非传统货币政策(一)量化宽松(QE)量化宽松是在利率水平很低时由央行采取的一种扩张性、非传统货币政策。它是央行将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郭强  李向前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在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美联储不得不依靠非传统货币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力图厘清美联储的两大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前瞻指引与量化宽松政策的概念内涵、演变脉络与传导机制,分析非传统货币政策对美国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指出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实施给美联储信誉、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劳动力市场运行和宏观经济走势带来的一些潜在风险与挑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智  
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英国、欧元区和日本为主发达经济体先后实施了前瞻性指引、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试图提振经济、提高通胀和稳定汇率。关于非传统货币政策讨论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文章结合国外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主要介绍了各国非传统货币政策实践经验,并为我国未来可能面临低利率时环境下货币政策操作给出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澜飚  尹海晨  张靖佳  
为应对欧元区出现的融资市场金融约束、市场流动性缺乏,以及通胀率下降等问题,欧洲央行2008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非传统货币政策。本文从政策动因及潜在风险、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欧洲央行上述政策,发现在欧元区信号渠道、信用风险渠道和银行资金渠道效果明显,显著提升了资产价格、缓解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同时,本文将欧洲央行上述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为应对国内经济问题而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存在信号渠道与信用风险渠道,还存在直接降低特定行业融资成本和直接提升特定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渠道,促进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转变、利率走廊打造、金融风险降低、经济结构性调整。在总结欧洲央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有必要在提升央行公信力和透明度、防范结构性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风险以及界定结构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方面借鉴欧元区的经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澜飚  尹海晨  张靖佳  
为应对欧元区出现的融资市场金融约束、市场流动性缺乏,以及通胀率下降等问题,欧洲央行2008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非传统货币政策。本文从政策动因及潜在风险、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欧洲央行上述政策,发现在欧元区信号渠道、信用风险渠道和银行资金渠道效果明显,显著提升了资产价格、缓解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同时,本文将欧洲央行上述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为应对国内经济问题而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存在信号渠道与信用风险渠道,还存在直接降低特定行业融资成本和直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文江  
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对外汇市场买卖价差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利用GARCH(1,1)模型建立了7个发达国家的货币买卖价差的波动模型;模型考虑了汇率和波动性对买卖价差的影响;同时利用事件分析法加入了金融危机的虚拟因子,以确定金融危机对买卖价差的影响水平;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了ARCH效应检验。模型结果显示,对买卖价差的影响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汇率、POSTCR、波动率和CRISIS。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彬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大致经过了利率→货币量→以利率为主导的价格型目标体系的发展过程。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回顾和分析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及相关理论的发展过程,旨在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规律,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