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4)
2023(14558)
2022(12245)
2021(11684)
2020(9513)
2019(21979)
2018(21829)
2017(41188)
2016(22627)
2015(25533)
2014(25756)
2013(25228)
2012(23629)
2011(21325)
2010(22573)
2009(21323)
2008(20801)
2007(18605)
2006(16961)
2005(15665)
作者
(64971)
(53874)
(53675)
(51362)
(34847)
(25803)
(24523)
(20635)
(20581)
(19784)
(18415)
(18246)
(17580)
(17453)
(17306)
(16564)
(16039)
(15657)
(15628)
(15535)
(13837)
(13402)
(13204)
(12500)
(12255)
(12217)
(12194)
(12119)
(11025)
(10722)
学科
(93987)
经济(93874)
管理(64350)
(60787)
(50210)
企业(50210)
方法(35324)
(31624)
中国(30584)
数学(30549)
数学方法(29869)
(27548)
地方(24302)
(22430)
业经(21721)
(18609)
银行(18588)
(18336)
金融(18335)
(18215)
(17888)
(17717)
贸易(17699)
农业(17508)
(17143)
理论(16722)
(15356)
(15193)
(15029)
财务(14969)
机构
学院(317214)
大学(315013)
(129992)
经济(127004)
管理(116565)
研究(114562)
理学(97535)
理学院(96410)
管理学(94371)
管理学院(93789)
中国(90926)
(70008)
(68754)
科学(68162)
(59259)
研究所(52495)
中心(52269)
(51660)
(51610)
财经(50294)
(45341)
北京(44700)
(44201)
师范(43776)
业大(42875)
(41051)
(41029)
农业(39768)
经济学(39037)
(37042)
基金
项目(195207)
科学(152956)
研究(146538)
基金(138513)
(120491)
国家(119090)
科学基金(101395)
社会(90469)
社会科(85705)
社会科学(85683)
(77666)
基金项目(70544)
教育(68911)
(64972)
自然(64074)
自然科(62612)
自然科学(62599)
自然科学基金(61433)
编号(60943)
资助(58877)
成果(52701)
(45593)
重点(44471)
课题(44375)
(42647)
(40302)
(37773)
创新(37643)
项目编号(37024)
发展(36754)
期刊
(159075)
经济(159075)
研究(105948)
中国(77295)
(57106)
(49193)
管理(48016)
学报(46825)
教育(45599)
科学(43569)
(39893)
金融(39893)
大学(36439)
学学(33774)
农业(32837)
技术(30277)
经济研究(25556)
业经(25515)
财经(25485)
(21977)
问题(19540)
(17604)
(17039)
统计(16247)
图书(15733)
国际(15677)
技术经济(15350)
世界(14986)
(14983)
(14803)
共检索到523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明  何德旭  
本文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系统梳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四次主要变革,发现其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演化大体上遵循"危机反应模式"。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的两次变革从政策工具层面向思想理念层面深化,传统意义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边界正在经历打破和重塑。量化宽松、现代货币理论等政策实践和理论主张对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的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分离、倡导中央银行独立性、注重财政稳健等原则形成了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同问题的启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伯颖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都实行了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体系的刺激性财政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状况趋于恶化,巨大的财政赤字进一步导致公共债务急剧上升。为此,在国际组织的建议下,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开始由财政刺激向财政调整转变,并在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案。面对财政政策的国际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未来财政政策的定位和财政改革重点也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适时进行调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宾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所有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弱质性,全世界约5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发展水平和速度相对较低,其主要收入无法维持生计,因此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是保障民生所必要的。发达国家建立健全了相应的法规、制度来保障对农业的长效投入,通过财政补贴、政府投资等方式支持农业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价格保护政策、财税政策和保险政策保障农民的个人收入。对发达国家财政支农典型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吸取国外财政支农的宝贵经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戴金平  张华宁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纷纷实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开始恢复,人们开始担心通货膨胀的出现,因此研究非传统货币政策何时退出就成为当前各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实行非传统货币政策的原因在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即从市场基准利率向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传导受阻。因此非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降低短期利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同时提高通胀预期,降低长期实际利率,最终起到刺激实体经济的作用。文章以美国为例,考察了美国金融指标、通胀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得出结论: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恢复还未得到充分的确认。另外,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出现给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东辉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内容,1994年我国确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而政府间事权划分则是继续财政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从深化政府间事权划分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在回顾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及政府间事权划分在财政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概述了美、日、英三国的政府间事权关系,从中提取经验方法,针对我国目前事权划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孟艳  
一、欧元区国家两大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的缺陷及现实后果(一)两大政策协调的执行缺陷为保障两大政策协调机制的顺利运转,欧元区设立了规则与惩罚两道防线,但在现实中,这两道防线漏洞百出。2000~2007年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都有财政赤字高于GDP3%的历史记录,其中,2002~2005年德国的财政赤字连续4年占GDP的3%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光灿  管涛  
国际债务管理与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刘光灿,管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外资利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借用外债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并重。截止"八五"期末,我国借用外债的余额达到106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5...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秀基  
"蝴蝶效应"有可能引发一场市场经济危机,若要减少市场振荡、避免危机,就必须发挥财政调节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运用财政调节成功地稳定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天琦  
国外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顺周期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具有温和的逆周期性,即在经济上升期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在经济下滑期减少收入、增加支出;也有一些研究成果认为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具有顺周期性。(二)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政策变量,在经济上升期,具有快速增长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下滑期,具有快速减少的顺周期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陆婷  肖立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推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为全球经济运行营造了极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的逐渐稳固,各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美联储率先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自2015年12月起先后加息七次,并有条不紊地展开缩表计划;英国央行也于2017年11月宣布了十年来的首次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闫先东  魏金明  
伴随经济金融发展,金融危机的诱因和表现形式日趋复杂、传染性和破坏力越来越强,金融危机救助的主体、客体、政策工具也不断发展。由于金融危机救助行为属于公共产品供给范畴,理应由担负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职能的政府部门实施。同时,实施金融危机救助的部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几乎能无成本地、源源不断地创造或获取流动性;二是能与金融监管部门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维  
世界各国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均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与措施,特别是以美国、英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更是将财政扶持政策法制化,从而有效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政府的科技投入有充分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文江  
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对外汇市场买卖价差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利用GARCH(1,1)模型建立了7个发达国家的货币买卖价差的波动模型;模型考虑了汇率和波动性对买卖价差的影响;同时利用事件分析法加入了金融危机的虚拟因子,以确定金融危机对买卖价差的影响水平;对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了ARCH效应检验。模型结果显示,对买卖价差的影响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汇率、POSTCR、波动率和CRISIS。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培新  
金融系统"过度顺周期性"的潜在特性,以及由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分销模式,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这是次贷危机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其在风险承担的积累时期和金融失衡的释放时期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涵义,认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减缓金融失衡的释放而导致的对经济金融的冲击,但难以约束以承担更高风险方式所导致的金融失衡,因而,必须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做出改进。最后阐述了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和威  岳国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发达国家先后采用非常规货币政策,意图帮助本国经济摆脱衰退的困境。本文对2008-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所采取的总量调整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运用ARDL-ECM模型研究日本、欧元区、美国和英国总量调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性利率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在金融危机后减弱,在金融危机后的低利率时期,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超低利率对经济增长和通胀有显著影响;样本地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低利率时期不尽相同:美国和欧元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后对通胀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需要密切关注发达国家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产生的溢出效应,不断丰富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篮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