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0)
- 2023(11285)
- 2022(9358)
- 2021(8323)
- 2020(6825)
- 2019(15041)
- 2018(14548)
- 2017(27618)
- 2016(14421)
- 2015(16256)
- 2014(16140)
- 2013(16237)
- 2012(15795)
- 2011(14828)
- 2010(15456)
- 2009(14736)
- 2008(13562)
- 2007(12243)
- 2006(11542)
- 2005(11133)
- 学科
- 济(83087)
- 经济(83019)
- 管理(37442)
- 业(37241)
- 中国(29129)
- 企(28485)
- 企业(28485)
- 融(27189)
- 金融(27189)
- 地方(26839)
- 银(24766)
- 银行(24736)
- 行(24164)
- 方法(22472)
- 数学(19380)
- 数学方法(19238)
- 农(18931)
- 业经(17776)
- 制(16682)
- 财(16002)
- 地方经济(15694)
- 学(15597)
- 农业(13628)
- 发(12265)
- 贸(11983)
- 贸易(11966)
- 易(11473)
- 中国金融(11289)
- 体(11181)
- 环境(11062)
- 机构
- 学院(216548)
- 大学(214577)
- 济(101377)
- 经济(99228)
- 研究(87380)
- 管理(73324)
- 中国(72313)
- 理学(60403)
- 理学院(59597)
- 管理学(58621)
- 管理学院(58236)
- 科学(50925)
- 京(47511)
- 所(46143)
- 财(45985)
- 研究所(41342)
- 中心(39748)
- 农(39352)
- 江(35233)
- 财经(35038)
- 经济学(32985)
- 经(31620)
- 北京(31308)
- 院(31037)
- 农业(30537)
- 业大(29761)
- 经济学院(29254)
- 范(28791)
- 州(28684)
- 师范(28420)
- 基金
- 项目(131763)
- 科学(102242)
- 研究(96391)
- 基金(93289)
- 家(82044)
- 国家(81306)
- 科学基金(67755)
- 社会(62444)
- 社会科(59322)
- 社会科学(59309)
- 省(52704)
- 基金项目(47621)
- 划(43777)
- 教育(42483)
- 自然(41215)
- 自然科(40200)
- 自然科学(40188)
- 资助(39528)
- 自然科学基金(39476)
- 编号(37706)
- 发(35883)
- 成果(31786)
- 重点(30903)
- 发展(29080)
- 展(28610)
- 课题(28464)
- 部(28276)
- 创(27205)
- 国家社会(26143)
- 创新(25621)
- 期刊
- 济(127969)
- 经济(127969)
- 研究(75776)
- 中国(53462)
- 融(39077)
- 金融(39077)
- 农(37914)
- 学报(34331)
- 财(34201)
- 科学(31606)
- 管理(31119)
- 大学(26182)
- 农业(25225)
- 学学(24859)
- 教育(22831)
- 经济研究(21648)
- 技术(19040)
- 业经(18920)
- 财经(18825)
- 经(16396)
- 问题(15808)
- 业(12943)
- 贸(12636)
- 世界(12607)
- 国际(12453)
- 技术经济(11909)
- 经济问题(10202)
- 商业(10185)
- 现代(10067)
- 统计(10032)
共检索到36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汝银
次贷危机是政治、经济、货币、金融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出现经济自由主义失败的同时,也存在着政府失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使反周期政策与校正经济结构失衡的长期持续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实现标本兼治。必须避免对次贷危机和中国国情的错误解读,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危机 诊治 经济 金融 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强
综观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金融危机使房地产业加快进入调整期,但房价依然过高,房地产市场虚火仍旺,房价震荡跌涨是其理性回归过程,预期房地产业真正回升还将有一段时间。建议:改革土地转让收费制度,以大幅度降低住房价格;采用"共有产权"形式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只有广大百姓的安居,才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哲
<正>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以来在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2023年上半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2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第一季度2.4个百分点。北京金融业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首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金融机构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持,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绿色企业和文化企业,切实感受金融助企的鲜活实践。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叶青
马克思把社会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叶青教授撰写的《完善分配和扩大消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之路》一文认为,最近十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证明:生产扩大,流通顺畅,在中国并不是难事,而分配要合理,消费(这里指居民消费)要提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分配与消费之间又有关联,分配问题不解决好,消费就没办法扩大。在中国目前状况下,要有效地完善分配,扩大消费,需要做好三项工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增加民生支出;政府对弱势群体要多办实事;解决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润卿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房地产金融创新是化解风险、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创新建议,同时指出金融创新过程中要吸取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防范金融创新带来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风险 次级债危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保金融一方平安促经济健康发展本刊特约评论员最近几年,我省金融部门围绕抑制通货膨胀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金融工作目标,坚持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信用总量;积极筹措信贷资金,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营运活力;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邹薇 伍志文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条件下金融市场的一种必然的制度选择,是重塑银企关系、防范银行信用风险的需要。目前制约我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四个主要约束因素———传统信用文化约束、企业信用市场约束、法律环境约束、网络技术约束必须尽快解决,以期推动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早日建立和完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晓伟 王习明
"公共危机和公共参与"研讨会认为,公共危机的固有特征及其应对需要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民间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时必须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与政府合作,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力;民间组织在公共危机的治理中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包括民间组织在内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壮大和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将为推动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
公共危机 民间组织 参与治理 会议综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耀武
文章认为,后危机时代,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反思我国应对危机措施的得失,分析国际贸易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特点,审视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等六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经济发展 协调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者丽艳 余思畅 赵东升
我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利润和企业信用是企业运作相生相伴,同步驱动的两大强劲动力,没有企业信用,就没有企业源源不断的丰厚利润。尤其是当前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构建企业强有力信用体系,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要有良好的企业信用;保证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也需要增强企业信用构建,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企业 市场经济 诚信构建 持续增长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秦辉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近年来迎来跳跃式发展,行业乱象也逐步显现。本文分析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展望与建议。本文认为,消费金融行业主体应构建以"ABCD"为主体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利用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关键词:
金融行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正庆
本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西方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贪婪性和欺骗性,我们应对某些西方经济理论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理念,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构建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发挥其融通资金、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发展、增加财富和拓宽国际交流渠道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发展资本市场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发展创新与市场监管的关系,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本市场 中国特色 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德振
金融有序与稳定是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王德振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就会失掉。”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金融的有序与稳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我国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绍兴市分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应宜逊 娄梦雯 毕建江
加快我省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以来,我省依靠制度创新,由资源小省成长为经济强省、大省。“十一五”期间,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制度创新,进而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两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而要实现上述目标, 相应的良好金融服务是不可缺少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