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3)
2023(8588)
2022(7371)
2021(6994)
2020(6120)
2019(14433)
2018(14051)
2017(27210)
2016(14535)
2015(17067)
2014(17097)
2013(17360)
2012(16632)
2011(15305)
2010(15571)
2009(15067)
2008(14423)
2007(12562)
2006(10732)
2005(9797)
作者
(42790)
(36049)
(36028)
(34471)
(22981)
(17304)
(16592)
(14140)
(13491)
(12614)
(12359)
(11990)
(11556)
(11379)
(11378)
(11274)
(10891)
(10618)
(10453)
(10366)
(8965)
(8926)
(8749)
(8193)
(8119)
(8102)
(7866)
(7812)
(7301)
(7261)
学科
(68654)
经济(68596)
管理(37305)
(36564)
方法(34074)
数学(30485)
数学方法(30301)
(27800)
企业(27800)
(23340)
贸易(23329)
(22708)
中国(19898)
(17702)
(16202)
(12355)
(12253)
业经(11889)
地方(11559)
(11472)
金融(11470)
农业(11294)
(10978)
银行(10957)
(10695)
(10559)
关系(9905)
(9555)
(9553)
财务(9539)
机构
大学(223212)
学院(219711)
(105177)
经济(103488)
研究(81333)
管理(81050)
理学(69624)
理学院(68837)
管理学(67868)
管理学院(67457)
中国(62841)
(47345)
科学(46213)
(45300)
(41670)
研究所(37927)
(36875)
财经(36733)
中心(36077)
经济学(34792)
(33639)
经济学院(31737)
(30790)
业大(30712)
北京(30599)
农业(29374)
(28619)
(27670)
师范(27434)
财经大学(27400)
基金
项目(141799)
科学(111183)
基金(105384)
研究(103761)
(91927)
国家(91256)
科学基金(76586)
社会(67864)
社会科(64503)
社会科学(64485)
基金项目(54836)
(51230)
自然(47460)
教育(47189)
自然科(46357)
自然科学(46340)
自然科学基金(45567)
资助(44660)
(44566)
编号(40496)
(34059)
成果(33745)
重点(32452)
(31150)
中国(29578)
国家社会(29464)
教育部(29365)
(28888)
课题(27959)
科研(27657)
期刊
(109590)
经济(109590)
研究(67905)
中国(39688)
(34133)
学报(33978)
(33337)
科学(31026)
管理(27462)
大学(25854)
学学(24347)
农业(22979)
(21292)
金融(21292)
经济研究(20115)
(20068)
财经(18698)
教育(18139)
国际(17954)
技术(17024)
问题(16316)
(16228)
业经(15849)
世界(14452)
(13655)
技术经济(11457)
统计(10791)
商业(10355)
理论(9977)
(9966)
共检索到328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从总量层面、贸易国别层面以及BEC产品类别层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超调式"震荡特征,而且"超调式"震荡特征有着显著的贸易国别差异性和产品类别差异性。综合分析后发现,本轮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超调式"震荡与当代国际分工的演进以及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有关。据此得到启示:一方面,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转向所谓"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缓解危机冲击下贸易大幅震荡应从构建国家价值链入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嫣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超调式"震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与探讨,对其展开理性推理与经验探讨是中国对外贸易转入正轨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贸易所有量层面、贸易国差异层面、贸易品差异层面定位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超调式"震荡总体表征,并从供求关系影响、信贷关系影响、贸易政策影响、垂直分工影响等层面进行理论推理,进而提出国际生产分割深入演进与中间产品存货调整相结合、全方位的产品贸易链接与贸易总量相持渗透相结合、国际贸易强化自由自主与国际多方协调管理相结合的经验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历次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的特征进行经验比较后发现:贸易波动的幅度均高于经济波动幅度,同时贸易收入弹性值有逐步增大的趋势,而危机冲击时期贸易收入弹性值呈现明显的"放大性"并有出现负值的可能。因此,贸易增速历来高于经济增速的事实,很难准确解释危机冲击下的贸易大幅度波动。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波动特征的演进规律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应从国际分工演进和国际贸易自身特点入手,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尹静  
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对欧洲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措施层出不穷,贸易摩擦不断,反倾销、反补贴泛滥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各个行业,各种技术性、专利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出现,这对中欧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以欧盟成员国的视角,逆向分析了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与欧盟成员国在贸易、关税、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贸易冲击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发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但这种影响十分有限,解释力不足10%。本文认为,将危机冲击下贸易出现的暂时性"崩溃"视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将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风险过分夸大,并由此主张转变中国外向型发展模式为内需主导型,是片面的、错误的。危机后继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区域协调发展,应是我们坚持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南  
东亚金融危机中股市震荡的实证分析张南ABSTRACTThepaperhasmadeanalysisonprofitrateandthestatisticalcharacteristicsofriskinstockmarketduringthefina...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子联  黄瑞玲  
基于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中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运用Beveridge-Nelson(B-N)数据分解法对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冲击效应,得出结论:第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第二,受外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大;第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渐渐显现。复苏后,外向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当前研究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至于是何种实际因素却存在分歧。本文建立的贸易收支决定模型认为,本国供给相对上升,本国需求相对下降,本国供给相对于本国需求过剩,是我国贸易顺差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据模型还可知,全球经济危机虽然导致我国进出口大幅下降,但对我国贸易顺差的作用相对较小;人民币升值对本国相对需求影响较小,但是对本国相对供给影响较大,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会丧失比较优势,我国贸易顺差因此而出现拐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永志  吴国芳  
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形成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就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提出我国农产品贸易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姚星  吴怡  吴钢  
本文基于Eora 26数据中189个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网络,并基于整体和个体视角分解测度服务贸易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重点考察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进出口部门发展的动态影响。此外,本文基于全球产业支撑网络的视角引入本国附加值率指标,对2004-2013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核心产业发展地位进行了测度,明确了异质性服务贸易部门提升发展地位的着力点。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陷入"低附加值率陷阱",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具备较强的危机抗性,并且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服务贸易关系发展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量增而非质升。"十三五"时期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服务贸易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晓芳  郑圆圆  戴翔  
本轮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出现的"大崩溃"现象,与当前国际分工演进趋势有关。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使得同一产品不同生产环节和阶段日益被分解,以中间需求为表现的产品价值链被延长了。因此,危机冲击下中间产品存货调整效应,会透过中间品顺次需求关系,在整条价值链上产生不断的"放大"效果,最终演化为全球贸易的"大崩溃"。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纳入能够反映中间贸易品存货调整效应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上述结论,一方面意味着加强合作和交流,才是全球应对危机,促进贸易健康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意味着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经济波动的程度,从而错失"外向型"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涌  
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而且波及全球,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文章在阐述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采用幂函数这一非线性回归模型对次贷危机时期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进行了静态拟合实证分析以及多个时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A·海勒  黄懿杰  
欧元区正打算开展一个覆盖欧洲范围,具备高度整合性且富有成效的资本市场。这将刺激经济增长,并有助于治愈弥散在欧洲大陆的"欧元硬化"(euro sclerosis)症状。对于经济学家来说,一个真正有趣的问题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对欧元危机的负面作用到底会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在几年前,欧元区的设计者们认为创造一个横跨欧洲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这个资本市场中,来自德国的储蓄为诸如希腊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卡玟.M.蕾妮海特  肯尼斯·罗格夫  
对由二战以后暴发的历次重大金融危机而引起的经济衰退持续时间和深度进行研究发现,由危机引起的资产市场的跌落过程是漫长的,从经济周期峰值到谷底,房地产价格平均下降35%,需要花6年时间才能触底;证券跌到谷底的时间略短,约3年半,但市值将大幅缩水约55%。金融危机还会造成实体经济中产出的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失业率平均会上升7%,几乎花4年时间,产出下降幅度将超过9%。对过去金融危机余波的分析可以为预测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提供一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