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46)
2023(16929)
2022(14492)
2021(13670)
2020(11402)
2019(26080)
2018(25428)
2017(49939)
2016(26585)
2015(29760)
2014(29398)
2013(28703)
2012(26203)
2011(23430)
2010(23379)
2009(21807)
2008(20370)
2007(17647)
2006(15108)
2005(13063)
作者
(73682)
(61457)
(60874)
(58004)
(39215)
(29298)
(27874)
(24111)
(23287)
(21740)
(21067)
(20491)
(19143)
(19101)
(19055)
(18542)
(18245)
(18130)
(17590)
(17574)
(14914)
(14865)
(14840)
(14057)
(13722)
(13609)
(13386)
(13369)
(12339)
(11888)
学科
(106214)
经济(106102)
管理(78472)
(77147)
(63776)
企业(63776)
方法(54122)
数学(47960)
数学方法(47385)
(29272)
中国(28007)
(27357)
业经(23540)
(20619)
(20368)
贸易(20358)
(20091)
财务(20020)
财务管理(19978)
(19788)
(19781)
地方(19220)
企业财务(19071)
(18591)
金融(18588)
(18355)
银行(18321)
农业(18111)
理论(17365)
(17364)
机构
大学(372888)
学院(371054)
管理(152192)
(150796)
经济(147720)
理学(132327)
理学院(131038)
管理学(128669)
管理学院(128011)
研究(116589)
中国(91426)
(77132)
(71180)
科学(69384)
财经(58177)
(55856)
中心(54808)
(54021)
(53173)
业大(53083)
(51814)
研究所(50775)
北京(48247)
经济学(46311)
(46034)
师范(45610)
财经大学(43932)
(42794)
(42483)
农业(42232)
基金
项目(258492)
科学(204655)
基金(189949)
研究(189699)
(163841)
国家(162509)
科学基金(141908)
社会(120951)
社会科(114810)
社会科学(114780)
基金项目(100450)
(99272)
自然(92534)
自然科(90469)
自然科学(90448)
自然科学基金(88818)
教育(87536)
(83520)
资助(79061)
编号(77634)
成果(61359)
(57489)
重点(56883)
(53799)
(53488)
课题(51763)
教育部(50254)
创新(50149)
国家社会(49992)
科研(49727)
期刊
(155859)
经济(155859)
研究(107997)
中国(64032)
学报(55072)
管理(54638)
(54624)
科学(50873)
(47902)
大学(43137)
学学(40770)
(38362)
金融(38362)
教育(36428)
农业(33181)
技术(32041)
财经(28420)
业经(25678)
经济研究(25403)
(24085)
问题(20258)
理论(19092)
图书(17952)
技术经济(17601)
统计(17556)
实践(17408)
(17408)
(16730)
商业(16727)
(16477)
共检索到530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  贺根庆  
笔者采用DCC-MVGARCH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冲击前后中美股票市场时变联动关系和美国金融风险向中国传染的途径。研究发现,危机前中美股票市场保持着较弱的正向联动关系,次贷危机后两个市场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研究发现美国金融风险主要通过贸易溢出和投资者预期的净传染效应进行传染,金融溢出的传染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投资者预期管理,疏导金融风险;建议管理当局采用灵活的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抵御金融危机传染,确保金融安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子平  高立宝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自由贸易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会迅速传导,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函数方法,以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五个市场的主要股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008金融危机前后股指间的相关性,对股指危机传染路径进行初步分析。并采用条件Copula方法对传染路径进行进一步探讨,为应对金融危机、防范危机传染提供理论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倪敏  裴平  蒋彧  
本文构建时变Copula模型,选取533组样本数据,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传染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样本区间,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较高的动态相关性,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动态相关性,美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不具有动态相关性;德法两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完全一致;英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与中国股票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出现爆发性增加的时间点两者基本一致。可以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玉臣  孙弘远  
金融与实体经济交互关系的复杂性使中国金融风险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防范风险传染成为监管过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DCC-GARCH模型检验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动态传染,选择Copula函数考察风险动态传染机制,运用SV-TVP-VAR模型考察风险动态传染的跨期性与时变性。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上升会引发风险信息扩散,驱动其他金融子市场及实体经济的风险水平提高。风险动态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风险信息与非理性行为的叠加效应会使风险动态传染路径呈非线性,所引发的极端风险对实体经济冲击更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传递周期使风险动态传染冲击未在当期表现,而是具有延迟性。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所带来的冲击更强,且短期冲击大于长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小勇  王维红  
本文研究由美国次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性,首先应用分位点回归模型变点检测方法检测出中国股票市场被传染的具体时刻,并以此时刻将危机划分为危机前、后期。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脉冲效应函数证明传染的存在性以及传染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以全球范围内44个国家及地区的数据为基础,文章系统考察了信贷扩张、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在系统性银行危机中的作用和实现方式。文章研究表明:危机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自由化是信贷扩张的深层次原因,而由于信贷扩张而引致其后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是系统性银行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宏观层面"逆周期"稳定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立兵  刘海飞  李心丹  
本文提出并运用"SA-ΓCo Va R"分析,在全球经济环境处于危机期和稳定期两种情景下,从系统性危机传染强度的视角,比较了"金砖五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重要性。结果发现:(1)在危机期,金砖成员国市场的系统重要性无显著差异,但在稳定期,中国股市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即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对外围市场组合的风险影响最大;(2)上述结果不会因外围市场组合是金砖市场组合还是成熟市场组合而改变。因此,可以认为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小义  吴思娴  肖帅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跨境流动资本呈现新的结构特征。人民币流动规模占比增加,短期资本开始主导跨境资金流的趋势,国内资本市场成为跨境资本流动套利的活跃平台。受此影响,国内股票市场不同板块呈现差异化的波动特征。通过选取代表币种、期限和投向的跨境资本流动结构指标以及上证综合指数、创业板综合指数,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跨境资本流动中,币种结构的变动比期限结构和投向结构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显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申建文  
中国股市对货币需求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2000年以来,中国股市广义货币需求、狭义货币需求都产生影响,且对狭义货币需求的冲击效应更为显著。中央银行应关注股市波动对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相机而动,为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陈仁全   高菲  
本文基于时变广义动态因子模型(tvGDFM),从共同冲击视角出发,对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长期关联性和瞬时关联性、低频关联性和高频关联性以及共同冲击下的共振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公共因子是国际股票市场波动率信息的主要携带者,当受极端事件冲击时,公共单因子是国际股票市场关联效应的主要驱动力;第二,受极端事件驱动,国际股票市场的关联性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效应和风险源头的属地特征,区域内股票市场间的风险传染强于跨区域股票市场间的风险传染;第三,国际股票市场的关联以长期关联和低频关联为主,且国际股票市场的关联性能够刻画公共冲击的长期性影响和风险传染的长记忆性特征;第四,极端事件提升了国际股票市场的波动同质化程度,发达经济体的同相关联促进了波动的顺周期性,而新兴经济体的异相关联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毅  桂鹏  
本文从长期关系、短期作用和方差分解方面,分析了次级贷危机前后亚太股市的联动程度。首先,协整检验表明,亚太股市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在次级贷危机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转变。其次,Granger非因果检验表明,亚太股市在次级贷危机后,市场间短期作用大大加强。再次,我们定义了单个市场联动程度判断准则,并且结合方差分解发现,亚太地区股市在次级贷危机后单个市场独立性显著降低。总体而言,亚太地区股市在次级贷危机之后联动程度进一步加强,支持弱分割市场理论;美国股市是地区股市领导者;日本股市变化最大,次级贷危机后,市场独立性变得最弱;中国大陆股市也不断融入区域市场。建议政府和投资者对于本国(本地区)之外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克勤  倪庆东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股票市场联动的现象日益显著,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业逐步开放,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是否起到了缓解国际市场冲击的作用成为理论界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美国股票市场和汇率与我国股票价格之间的作用形式和程度,并对汇率是否起到缓解国际股票市场冲击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汇率变化在股票市场面临负向冲击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股票市场面临正向冲击时,起到的是加速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延婷  栾昕  黄凤  
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研究中美两国股市之间的传染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1年1月—2020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分块混合Copula模型,对不同市场行情下中美股市之间的相关性结构进行分解并识别了风险传染方向。研究发现:中美股市之间风险传染效应在低迷与繁荣两种极端市场行情下具有非对称性;在两种极端市场行情的更迭过程中,风险传染效应以较大概率伴随出现。传染强度上,2005年以后能够检测到中美股市之间存在显著的风险传染效应,而2012—2019年传染效应达到最强。传染方向上,次贷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单向风险传染;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股市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中国A股一度表现出对美股的单向传染效应。因此,挖掘更多的相关性结构信息,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达  庞晓波  王姗姗  
在"复杂网络构建-网络结构分析-金融危机传染模拟"的分析框架下,利用2004~2015年全球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数据估计各股票市场之间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构建全球股市网络,从网络结构变化的角度定量刻画两次危机对全球及中国股市的传染,同时利用带有潜伏期的传染病模型模拟金融危机的传染过程。研究发现,金融危机的冲击会使全球股市网络出现结构突变,次贷危机对全球股票市场的传染性远高于欧债危机,但对中国股市的传染弱于欧债危机;中国股市在两次危机期间均没有受到美国和希腊的直接传染,尽管国际影响力仍然较低,但是外部冲击的影响却逐渐增强;次贷危机在网络中的传染存在扩散阈值和崩溃阈值,而希腊作为单一传染源则不会导致全球股市网络的崩溃;潜伏期虽然能够为各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时间,但是潜伏期越长,危机传染性就越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本文利用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经验估计,结果发现,汇率波动对出口绩效具有显著负面影响,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汇率波动加剧是全球贸易"崩溃"的促成因素之一。据此,加强各国交流与合作,尽量维持汇率稳定,是应对危机对出口贸易冲击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在我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幅度,是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