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2)
- 2023(11032)
- 2022(9147)
- 2021(8452)
- 2020(7041)
- 2019(15824)
- 2018(15228)
- 2017(28698)
- 2016(15525)
- 2015(17302)
- 2014(16859)
- 2013(16784)
- 2012(15547)
- 2011(14282)
- 2010(14320)
- 2009(13960)
- 2008(12954)
- 2007(11075)
- 2006(9688)
- 2005(8909)
- 学科
- 济(63737)
- 经济(63631)
- 管理(48716)
- 业(44526)
- 企(35716)
- 企业(35716)
- 方法(27604)
- 数学(24869)
- 数学方法(24726)
- 中国(20395)
- 财(19570)
- 农(17561)
- 制(17526)
- 贸(15608)
- 贸易(15601)
- 易(15345)
- 业经(13954)
- 银(12328)
- 银行(12294)
- 体(12094)
- 融(12080)
- 金融(12078)
- 行(11780)
- 学(11728)
- 务(11347)
- 财务(11328)
- 农业(11315)
- 财务管理(11304)
- 环境(10800)
- 企业财务(10769)
- 机构
- 大学(230460)
- 学院(225919)
- 济(104218)
- 经济(102624)
- 管理(84995)
- 研究(83374)
- 理学(73791)
- 理学院(72986)
- 管理学(72052)
- 管理学院(71644)
- 中国(64559)
- 京(48324)
- 财(48183)
- 科学(48127)
- 所(41984)
- 农(41782)
- 财经(38446)
- 研究所(38305)
- 中心(36521)
- 经(35324)
- 业大(34853)
- 经济学(34050)
- 农业(33104)
- 江(31312)
- 经济学院(30728)
- 北京(30560)
- 院(29587)
- 财经大学(28948)
- 范(26574)
- 师范(26204)
- 基金
- 项目(154624)
- 科学(122809)
- 基金(117315)
- 研究(108430)
- 家(104932)
- 国家(104135)
- 科学基金(88175)
- 社会(74430)
- 社会科(70784)
- 社会科学(70771)
- 基金项目(61669)
- 自然(56326)
- 省(55863)
- 自然科(55068)
- 自然科学(55046)
- 自然科学基金(54153)
- 划(48954)
- 教育(48941)
- 资助(47336)
- 编号(39533)
- 部(36487)
- 重点(35442)
- 制(33180)
- 国家社会(33093)
- 创(32621)
- 发(32385)
- 成果(32261)
- 教育部(31517)
- 创新(30820)
- 中国(30588)
共检索到335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曹广伟 张霞
G20机制,是世纪之交世界主要经济体为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建立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非正式对话机制。现已形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进东
自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以来,中国在G20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参与者"到"核心参与者",再到"引领者和国际规则制定者"的变迁。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定位的变迁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变化。中国在G20未来的角色定位要与中国综合实力、责任付出相匹配,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国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应完善并弘扬中国特色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打造鲜明的"中国印象";促进全球治理的主体多元化;采取合作化的方式,渐进式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元涛 郭树华 蒙昱竹
本文基于对欧盟与G20部分成员国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法探讨并比较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发现:前者部分国家债务问题已处于不可控范围,而中国债务总体可控,且它们面临着不同的具体问题。中国应建立事前预警系统,寻找适当的GDP增速,税收增速,并在现阶段应适当扩大社会保障与社会就业支出。
关键词:
债务问题 增速 事前预警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彦荣 孙大海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G20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2009年第三季度,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进行了评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瑾
G20将替代G8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这预示着未来国际经济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G20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G20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议题应是发展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应全力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发展问题为核心,追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衡发展与绿色发展。G20是美国重振全球领导力的新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为防止G20成为发达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剥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果的舞台,中国应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遏制中国的势力抗衡。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属于中国,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更属于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新焕 鲍艳珍
G20机制是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为中国提供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中国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应持之以恒落实杭州峰会成果,通过推动《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在全球的推广和落实,主动适应全球投资新规则,提升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营造有益的全球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价值链包容协调发展,实现全球贸易包容协调、可持续增长;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改进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持续完善。
关键词:
G20机制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方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敏
9月4日,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参会的各国领导人走下飞机舷梯的时候,聚集在场外的各家媒体无不尽力捕捉每个细节,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从后舷梯下飞机这一举动,一时成了西方媒体炒作的焦点。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不仅是因为这个由代表全球85%GDP的国家首脑参加的G20峰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同样也是因为在世界经济还远没有从危机泥沼中挣脱的时候,西方世界怀着复杂的心态揣度着中国在此次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王志峰
G20取代G8成为永久性国际经济协作组织,标志着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协调全球经济政策的主要平台。本文对G20国家的增长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及政策效果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模式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G20 经济发展模式 金融危机 政策效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艾尚乐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在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安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依据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到G20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其逐步由短期应急转向长期治理,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决策的机制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其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国际金融治理 中国 G2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凡
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化建设使命举世瞩目,G20峰会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最佳沟通平台,各集团利益的交锋博弈构筑着G20机制化的未来国际关系基础,并直接左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如何保障世界经济永续发展,是G20机制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G20作为中国真正平等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唯一有效平台,蕴藏着丰富机遇及巨大国际协调红利,也意味着诸多制约因素和潜在风险,中国之于G20机制化建设的态度、立场及应对战略势必引领世界政经格局的未来演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桐
《OECD公司治理原则》自问世以来,在推动各国建立本国的公司治理规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资本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2004年对《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第一次修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近年来,为了吸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公司治理方面的教训,使公司治理政策框架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新变化,2013~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二十国集团(G2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亮
近年来,二十国集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作用日益不可或缺。这种重要性是由其内在属性决定的:一是机制内包含诸多主张减排的欧盟国家;二是集团内国家派别的划分与UNFCCC框架内谈判的阵营高度相似,具有谈判的连续性;三是气候变化问题被反复嵌入经济议题,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在外部关系上,全球气候治理的延续性为G20机制提供了讨论和形成减排行动的不同时空条件;与UNFCCC的互动,保持了G20内基本相同的气候议题,责任、资金等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内在属性和外在关系,G20获得了持续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动力,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董亮
近年来,二十国集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其作用日益不可或缺。这种重要性是由其内在属性决定的:一是机制内包含诸多主张减排的欧盟国家;二是集团内国家派别的划分与UNFCCC框架内谈判的阵营高度相似,具有谈判的连续性;三是气候变化问题被反复嵌入经济议题,成为制度化进程的一部分。在外部关系上,全球气候治理的延续性为G20机制提供了讨论和形成减排行动的不同时空条件;与UNFCCC的互动,保持了G20内基本相同的气候议题,责任、资金等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内在属性和外在关系,G20获得了持续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动力,其影响体现在:以UNFCCC框架下谈判为基础的政治再承诺;通过规范或政策倡议为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与原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柯顿
选择中国作为2016年20国集团峰会的东道国和轮值主席是对中国不断增加的贡献的认可。同时,中国需要提出问责制、债务可持续性以及绿色增长等新倡议2016年20国集团峰会将在中国举行,这已引起世界的关注。20国集团放弃日本,选择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其原因在于中国拥有相对较强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中国稳定、强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