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2)
2023(12165)
2022(10274)
2021(9406)
2020(7844)
2019(17441)
2018(17000)
2017(32776)
2016(18190)
2015(19974)
2014(19945)
2013(19529)
2012(18272)
2011(16501)
2010(16720)
2009(16225)
2008(15541)
2007(14154)
2006(12310)
2005(11301)
作者
(55280)
(46316)
(46309)
(43798)
(29455)
(22543)
(20763)
(17822)
(17570)
(16626)
(15872)
(15604)
(15102)
(14719)
(14674)
(14285)
(14017)
(13724)
(13527)
(13322)
(11648)
(11372)
(11333)
(10487)
(10469)
(10433)
(10246)
(10184)
(9456)
(9177)
学科
(69938)
经济(69820)
管理(57924)
(53940)
(45256)
企业(45256)
方法(31896)
数学(27921)
数学方法(27595)
(23047)
(20219)
(18739)
中国(18664)
(15696)
业经(15440)
(14758)
贸易(14749)
(14712)
金融(14710)
(14693)
财务(14660)
财务管理(14627)
(14552)
银行(14502)
(14393)
企业财务(14016)
(13802)
(13546)
农业(11565)
技术(11490)
机构
大学(267904)
学院(264557)
(109304)
经济(107116)
管理(97780)
研究(91664)
理学(84263)
理学院(83328)
管理学(81789)
管理学院(81320)
中国(71168)
科学(56496)
(55668)
(54742)
(51926)
(47749)
财经(43217)
业大(43154)
研究所(43103)
中心(41886)
农业(41322)
(40129)
(39350)
经济学(34902)
北京(34494)
(32599)
财经大学(32439)
(31528)
经济学院(31489)
师范(31018)
基金
项目(176794)
科学(138705)
基金(131501)
研究(120892)
(117871)
国家(116924)
科学基金(99008)
社会(79680)
社会科(75631)
社会科学(75610)
基金项目(69237)
(67213)
自然(66004)
自然科(64590)
自然科学(64566)
自然科学基金(63474)
(57848)
教育(56070)
资助(54182)
编号(45409)
重点(40125)
(40041)
成果(37366)
(36743)
(35724)
(35703)
科研(34711)
创新(34597)
教育部(34200)
国家社会(34053)
期刊
(119128)
经济(119128)
研究(77098)
中国(55092)
学报(51268)
(46707)
(44483)
科学(43704)
大学(38431)
管理(37484)
学学(36881)
农业(30571)
(29699)
金融(29699)
教育(23350)
财经(23106)
(19822)
经济研究(19620)
技术(19470)
业经(18028)
(16124)
问题(15768)
(14907)
业大(13881)
(13699)
理论(12618)
国际(12360)
科技(12290)
技术经济(12106)
农业大学(11918)
共检索到398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海鹏  
在成熟证券市场,卖空机制已成为基础交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关于卖空机制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却还一直存有争论。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对境外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解析,梳理了不同国家在卖空机制应用方面的演变。文章认为,卖空机制对于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多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投资者行为的不确定性更使卖空机制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常  陈茜  
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的推出标志着我国买空、卖空机制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检验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用事件研究法对被纳入融资融券标的的个股股价波动和累计超额收益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买空机制能够有效降低市场波动性,卖空对市场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均能稳定个股股价,但融资融券能为个股带来显著负向累计超额收益,转融通业务则相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蕙颖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引入卖空交易机制对市场波动性、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与流动性均有所增大,但卖空交易额与市场波动性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阳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以来的波动性特征,我们特别关注了交易制度对市场波动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市场微观结构中的价格稳定措施和竞价方式的采取,对市场波动有显著影响,进而本文对如何增强市场稳定性提出了证券交易制度设计上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士光  杨朝军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窦泽群  李永建  程富强  
交易制度是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做空机制并不成熟,投资者往往习惯于扩大正面消息对股价的影响,而缩小负面消息对股价的影响,这使得股票估值高于其内在价值,波动也随之增强。为了判断卖空约束与市场波动之间是否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文分别采用事件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研究我国卖空约束与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卖空约束的放松能有效降低市场的波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淼鑫  郑振龙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证券市场上是否允许卖空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在于引入卖空机制是否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发市场危机。本文运用非对称GARCH模型探讨了香港市场推出卖空机制前后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推出卖空机制不仅不会加大证券市场的波动,反而使权证券市场的波动率有所降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乃鹏  花菁菁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准确地把握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波动性,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的过滤,得到了农村金融系统加权有向图,并利用冲量过程原理对该系统进行了波动分析,结果证明了该系统目前是不稳定系统。同时,以农业贷款为调整对象,分析此调整对整个系统造成的波动影响,包括冲击力度、冲击方向和彼此之间的联动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系统中农业产值受到最大的正向影响,农村金融制度与政策受到最大的负向影响,为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又深入地分析了各影响值大小及方向产生的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孟卫东  周新生  柏骥  
以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我国沪深300指数为研究对象,使用调整后的EGARCH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股市的波动性明显减弱———这与美国股市明显不同,且波动性结构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表现为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减弱、中国股市波动的持久性增强等。最后,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金融危机发生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是中国股市波动性结构变化的可能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王玉霞  
基于虚拟经济波动性视角探讨了现代金融危机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现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虚拟经济波动性的视角入手,研究虚拟资产价格变化的动态,然后从现实基础和心理支撑两大方面研究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最后以美国的股票市场为样本数据对美国的虚拟经济波动性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波动性是虚拟经济固有的内在特性且极易造成资产泡沫。研究结论说明国家加强虚拟经济监管具有必要性,也为国家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及经济的持续稳定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小全  邓淑斌  
利用同一样本空间下的多元波动率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其中原因不仅源自现货市场的基本面因素,还源自股指期货的高波动性明显冲击了现货市场,从而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而这其中的传导机理在于:在当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占绝对比例的现实格局下,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的正反馈交易效应、价格引导机制以及期现套利对冲不充分等三方面因素的叠加,最终将影响现货市场的波动,进而冲击现货市场的稳定运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锋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证券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了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额变动与市场流动性变动之间并没有长期协整关系,但在短期内卖空交易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从长期来看市场流动性变化是卖空交易额变化的原因。卖空交易额变化可以解释市场波动性的变化,卖空交易额增加,则市场波动性也将放大,即在一定程度上卖空交易机制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秩和检验显示:推出卖空机制后会显著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启用Up-Tick会显著降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反之反是;暂停"卖空价规则"对卖空交易额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升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增霆  
由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市场同时作为经济体制的状态变量及重要的金融投资工具,因此,商品市场应当成为金融稳定政策的重要监测对象,甚至成为有效衔接金融稳定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种操作工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洪荣  吴卫星  周业安  
本文使用Campbell和Shiller(1988)基于对数线性RVF的VAR非线性Wald检验方法对我国A股1994-2009期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A股股价相对其基础价值表现出"过度波动"的迹象,无论是常数超额收益率模型还是V-CAPM模型都无法对此进行解释。通过进一步定义市场情绪指数来分析这种"波动性之谜"现象的原因,结果发现市场情绪和股市"过度波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市场情绪能够对股价波动提供额外的解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徐迪  左楠  
不同证券市场之间的波动存在时变、非对称、非线性相关的特性,尤其是在极端事件影响下,证券市场之间往往会表现出尾部相关的特性。以次贷危机为背景,利用时变Copula模型研究了证券市场间的波动溢出。结果发现无论是金融安全时期还是金融危机时期,均存在美国证券市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溢出,并且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波动溢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