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8)
2023(2218)
2022(1996)
2021(1962)
2020(1756)
2019(3879)
2018(3897)
2017(7246)
2016(4123)
2015(4694)
2014(4976)
2013(4995)
2012(5015)
2011(4689)
2010(5383)
2009(5777)
2008(4899)
2007(4383)
2006(3962)
2005(3699)
作者
(13169)
(11006)
(10826)
(10397)
(6948)
(5456)
(5007)
(4203)
(4187)
(4036)
(3950)
(3703)
(3575)
(3524)
(3482)
(3307)
(3247)
(3216)
(3177)
(3162)
(2970)
(2743)
(2598)
(2545)
(2487)
(2485)
(2430)
(2423)
(2346)
(2235)
学科
(15550)
经济(15528)
管理(14050)
(12599)
(11362)
企业(11362)
方法(7558)
数学(6178)
数学方法(6015)
(5254)
(5051)
金融(5051)
(5013)
银行(5007)
(4788)
(4772)
中国(4504)
(4174)
理论(3695)
(3576)
(3418)
贸易(3413)
(3356)
财务(3345)
财务管理(3335)
(3297)
企业财务(3189)
(2988)
制度(2984)
(2915)
机构
大学(64660)
学院(62564)
(22831)
管理(22276)
经济(22111)
研究(21812)
中国(20268)
理学(18444)
理学院(18219)
管理学(17654)
管理学院(17535)
(14550)
科学(13504)
(12228)
(11796)
中心(11399)
(11005)
研究所(10408)
(10331)
北京(9536)
财经(9265)
业大(8954)
(8841)
师范(8731)
(8473)
农业(8452)
(8332)
(7614)
(7536)
银行(7243)
基金
项目(35754)
科学(27370)
基金(25721)
研究(24859)
(22545)
国家(22328)
科学基金(18733)
社会(15127)
社会科(14175)
社会科学(14171)
(13030)
基金项目(12984)
自然(12770)
自然科(12522)
自然科学(12519)
自然科学基金(12299)
教育(12214)
资助(11845)
(11458)
编号(10171)
成果(9554)
(8096)
重点(7890)
课题(7213)
大学(6999)
教育部(6959)
科研(6896)
(6668)
项目编号(6601)
(6535)
期刊
(28636)
经济(28636)
研究(19960)
中国(15363)
学报(11780)
(11207)
金融(11207)
(10266)
(10166)
科学(9858)
管理(9715)
大学(9229)
教育(8834)
学学(8502)
农业(6668)
技术(5368)
财经(5085)
(4354)
图书(4071)
经济研究(3858)
(3771)
(3732)
国际(3718)
理论(3695)
统计(3626)
业经(3564)
(3393)
实践(3360)
(3360)
问题(3352)
共检索到107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伟  李敏波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惠誉(Fitch Ratings)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处于被指责和诟病的境地。早在2007年7月,美国众议院就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向投资者提供更多有关如何进行信用风险计算的信息。2008年1月,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敦促信用评级机构在告知投资者有关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内在风险的问题上要做得更好,否则各国政府将考虑通过管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游  
由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这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而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却备受指责。论文重新审视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通过揭示信用评级机构对次级债危机形成的责任,提出我国要以次级债危机为鉴,通过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承担金融风险监督者的责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林影  赵放  
以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现代金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近年来的几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却因发放的信用评级不断丧失客观公正而广受质疑本文通过对评级机构的起源、经营、监管和所处市场环境的讨论,对其受质疑行为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史健忠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各方对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和风险预警能力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次贷危机影响因子入手,分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出现的误差。同时,将这些教训与当前我国的评级产业问题相结合,提出避免发生相同危机的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斌  
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复杂,投资者很难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发布的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2007年春夏之交,因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无数外表光鲜的"投资级"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及与之相关的抵押债务证券(CD0)的价格大幅缩水,令投资者损失惨重。面对全球投资者和各国监管当局相继启动调查程序,之前曾将这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岳振宇  
次债危机的爆发再次引起人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强烈质疑,信用评级的失信问题在国际上绝非偶然现象。国际信用评级屡屡失信,主要根源于信用评级业的寡头垄断状态、信用评级收费模式不合理、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以及评级失信的法律责任缺失。要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必须完善信用评级准入制度、信用评级收费制度、信用评级利益冲突规避制度和信用评级的法律责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炳南  唐海燕  
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各方的批评,各方对其在危机中的能力表现提出了质疑,其自身信用也受到极大的挑战。该文从信用风险与金融危机关系的视角出发,评述评级机构在防范信用风险中的作用,通过反思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我国如何规范、完善评级机构以及防范金融危机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海霞  
20世纪90年代,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开始席卷全球。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也日趋激烈。而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的体制还不完善,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以日本核泄漏事件为例,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研究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后果,最后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建议。一、相关理论依据(一)外部性理论——环境成本需内部化外部性的概念是阿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兵  孙立坚  
对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进行综述。金融危机的传染性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主题:一是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否确实存在;二是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和机制。目前对这两大主题的研究都存在争议,这与对传染的界定有很大关系。文章首先探讨金融危机传染的概念;其次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传染的渠道(基本面传染渠道和非基本面传染渠道);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爱民  
现代项目日趋复杂,复杂性特征使得现代项目更易遭遇危机,复杂项目危机的传染性使得此类项目危机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在应对复杂项目危机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从复杂项目的复杂性特征、复杂项目危机影响因素和危机管理方法及措施、网格技术的特点及网格技术应用于复杂项目危机管理的优势3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复杂项目危机应急管理方面所作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基于新兴的计算机网格技术提出了未来复杂项目危机管理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凡  
自2006年后期开始显露的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危机正愈演愈烈,在美国信用市场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并且波及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我们认为近期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不足主要是市场的恐慌情绪和投资者避险行为的结果,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危机仍然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但是由于次优抵押贷款的基本面并无好转,房屋市场的调整尚未结束,市场自发救援行为相对有限,市场还将经历一段痛苦的时期。预计美联储的减息行动将对市场构成有效支撑,并对缓解危机,促进市场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正>文章系统回顾美国地区银行危机,分析其出险情况、救助措施,指出其出险原因的内部因素为经营模式脆弱性,外部因素为美国加息周期下的挤兑风险。文章初步探讨了下一阶段美国银行业前景,并总结了此次危机的几点启示,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监管改革在阻止危机传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应重视地区银行和中小型银行引发的风险,并妥善处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华  
一、引言财务危机是一种企业盈利能力实质性地减弱,并伴随持续亏损的渐进式的积累过程。财务危机的发生会使企业经营循环和财务循环无法正常持续或陷于停滞,前期表现为违约、无偿付能力、持续性亏损等,最终表现形式是企业破产。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