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5)
2023(8713)
2022(7502)
2021(6829)
2020(5796)
2019(12569)
2018(12562)
2017(23698)
2016(12916)
2015(14260)
2014(13831)
2013(13256)
2012(12106)
2011(11097)
2010(11705)
2009(11654)
2008(10619)
2007(9351)
2006(8384)
2005(7729)
作者
(35915)
(30127)
(29909)
(28469)
(19143)
(14257)
(13460)
(11442)
(11327)
(10798)
(10379)
(10171)
(9708)
(9551)
(9520)
(9198)
(8895)
(8873)
(8824)
(8626)
(7654)
(7427)
(7207)
(7055)
(6811)
(6726)
(6651)
(6627)
(6080)
(5890)
学科
(44119)
经济(44028)
管理(42162)
(36412)
(31684)
企业(31684)
方法(16943)
(15812)
(15502)
数学(13927)
数学方法(13681)
(13106)
中国(12577)
业经(11760)
(10443)
银行(10424)
(10274)
(10208)
金融(10204)
(10132)
(9990)
(9837)
财务(9811)
财务管理(9786)
(9271)
贸易(9265)
企业财务(9251)
(9007)
体制(8605)
理论(8488)
机构
学院(180747)
大学(179958)
(70829)
经济(69255)
管理(66019)
研究(60895)
理学(56308)
理学院(55633)
管理学(54552)
管理学院(54210)
中国(47902)
(37828)
(37291)
科学(36441)
(30665)
财经(28942)
(28737)
(28529)
中心(27936)
研究所(27548)
(26056)
业大(25147)
(24093)
师范(23838)
北京(22942)
(22301)
农业(22288)
(22271)
经济学(22059)
财经大学(21411)
基金
项目(118779)
科学(94014)
研究(88129)
基金(86472)
(75282)
国家(74688)
科学基金(64001)
社会(56765)
社会科(53678)
社会科学(53667)
(46408)
基金项目(45211)
教育(41504)
自然(40535)
自然科(39595)
自然科学(39580)
(39291)
自然科学基金(38862)
编号(36097)
资助(34570)
成果(30524)
(27415)
重点(27407)
(26573)
课题(25626)
(25183)
(24974)
创新(23637)
国家社会(23556)
(23193)
期刊
(82955)
经济(82955)
研究(54844)
中国(37456)
(30742)
学报(28240)
(27405)
科学(26383)
管理(25827)
大学(21834)
教育(21398)
学学(20655)
(20638)
金融(20638)
农业(18135)
财经(14671)
技术(14353)
业经(14101)
经济研究(13241)
(12552)
问题(10297)
(9497)
(9146)
(8643)
理论(8257)
现代(8167)
国际(8095)
科技(8007)
财会(7922)
商业(7659)
共检索到276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岳振宇  
次债危机的爆发再次引起人们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强烈质疑,信用评级的失信问题在国际上绝非偶然现象。国际信用评级屡屡失信,主要根源于信用评级业的寡头垄断状态、信用评级收费模式不合理、信用评级中的利益冲突以及评级失信的法律责任缺失。要保证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必须完善信用评级准入制度、信用评级收费制度、信用评级利益冲突规避制度和信用评级的法律责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云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信用评级业监管的滞后与不足,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是信用评级发展的新兴国家,信用评级业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给我国以极大的警示,我国应吸取此次教训,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保障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龚宇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信用评级机构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声誉资本"为基础,主要受市场自律机制约束。此后,美国监管部门对信用评级结果的过分倚重使评级机构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并造成了其"权重责轻"的怪象。"次贷危机"的爆发令信用评级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也暴露了美国信用评级业监管体制之弊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信用评级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在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方面积极作用明显。但是近年来,特别是在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饱受社会质疑。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表现欠佳的原因,介绍了欧美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从中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园园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伟  李敏波  
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惠誉(Fitch Ratings)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处于被指责和诟病的境地。早在2007年7月,美国众议院就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向投资者提供更多有关如何进行信用风险计算的信息。2008年1月,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领导人联合发表声明,敦促信用评级机构在告知投资者有关结构性金融工具的内在风险的问题上要做得更好,否则各国政府将考虑通过管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大松  黄溪  
金融危机带来了严重的失业,而失业又是金融危机进一步转化为社会危机的中介链条。投资与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中国的产能过剩和美国的过度借债消费构成了硬币的正反面。当泡沫破灭,危机不期而至时,经济陷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黎慈  
全球经济动荡,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特殊的意义。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当前,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不仅是维护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冲击的需要,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的严重缺失,提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黎慈  
全球经济动荡,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不容乐观。当前,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不仅是维护农民工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需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视农民工返乡潮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应当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禄德安  
当前弥漫于欧洲多个国家的债务危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文章指出,福利制度是导致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过高的福利开支致使经济乏力的欧洲各国财政收支严重失衡,削减福利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调节手段的福利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福利开支过高会影响经济发展。文章认为,福利开支应当遵循适度救助社会最贫困阶层、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等原则,在经济增长与福利制度之间保持以经济增长为主题的动态平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羊淑青  谭金可  
一度被奉为投资者利益的"守护神"和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的资信评级机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推波助澜,引起了人们对其规制立法的重新思考。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评级行业,借鉴此次危机的教训,规范行业运行,保障我国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势在必行。应该把握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发展现实,秉持发展与监管并重以及评级公正、客观与独立的理念,梳理与制定相关法律,构建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监管模式与收费机制、信息披露与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以及法律责任机制等具体的序列化、层次化的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彦翔   徐本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志源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应对生态危机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积极构建比较完善的自然资源法律保障体系。这就需要全面分析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保护的制度现状,从中找出现有制度的差距和不足。自然资源的制度完善,需要建立健全从明确权利归属到规范开发利用再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承担的完整制度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用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来落实自然资源权益的所有者,用自然资源用益物权制度来规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为,用自然资源法律责任制度来惩罚滥采乱伐等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红辉  
本文对美国信用危机发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影响途径与方式等加以分析,分析它对全球金融市场体系稳定的冲击,提出改善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全球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