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2)
2023(4624)
2022(3849)
2021(3550)
2020(3116)
2019(6846)
2018(6592)
2017(11884)
2016(6322)
2015(6704)
2014(5859)
2013(5955)
2012(5726)
2011(5218)
2010(5823)
2009(6102)
2008(4954)
2007(4303)
2006(3736)
2005(3403)
作者
(19296)
(16517)
(16290)
(15036)
(10360)
(8050)
(7061)
(6260)
(6140)
(6012)
(5681)
(5550)
(5415)
(5373)
(5181)
(5014)
(4860)
(4771)
(4694)
(4669)
(4241)
(4097)
(4010)
(3721)
(3703)
(3673)
(3523)
(3505)
(3469)
(3385)
学科
(21946)
经济(21930)
管理(20149)
(19378)
(17767)
企业(17767)
技术(10613)
技术管理(8616)
方法(6868)
中国(6735)
(6694)
业经(5350)
(5310)
数学(5308)
金融(5308)
(5302)
数学方法(5172)
(5011)
(4810)
地方(4728)
(4709)
银行(4664)
(4537)
理论(4440)
(3979)
贸易(3974)
(3847)
关系(3742)
(3394)
(3321)
机构
大学(84959)
学院(83879)
研究(34791)
(32375)
经济(31774)
管理(29081)
中国(25044)
理学(24380)
理学院(24069)
管理学(23436)
科学(23365)
管理学院(23268)
(19170)
(18985)
(18112)
研究所(17637)
业大(15757)
(15307)
中心(14211)
农业(13963)
(13824)
(13723)
(12994)
北京(12301)
财经(11507)
研究院(11104)
(10953)
技术(10595)
(10461)
(10433)
基金
项目(59181)
科学(44990)
基金(41560)
研究(39508)
(39278)
国家(38999)
科学基金(31621)
(24309)
社会(24267)
社会科(22996)
社会科学(22987)
基金项目(21470)
自然(21375)
自然科(20895)
自然科学(20885)
自然科学基金(20520)
(19869)
教育(17319)
资助(16580)
(15123)
创新(14428)
重点(14107)
编号(13715)
(12788)
计划(12387)
科技(12221)
成果(11783)
(11631)
科研(11555)
课题(11204)
期刊
(36711)
经济(36711)
研究(26398)
中国(20489)
学报(20236)
科学(17514)
(16433)
大学(15209)
学学(14373)
管理(14028)
(12193)
农业(10557)
教育(10222)
(8400)
金融(8400)
林业(7905)
技术(7478)
科技(7240)
(6838)
经济研究(6458)
业大(5995)
财经(5802)
业经(5511)
(5170)
(5123)
问题(4598)
技术经济(4481)
(4401)
农业大学(4258)
图书(4036)
共检索到136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星煜  辛恒  杨启青  陈尚花  王汉男  魏美才  
记述采自中国青海危害青海云杉的松叶蜂科新松叶蜂属一新种:青海新松叶蜂Neodiprion qinghaiicus Wei,Wang&Wu,sp. nov.。本种的锯腹片和阳茎瓣与青杄新松叶蜂很相近,主要形态区别有:触角黄色,栉齿黑色,鞭节Ⅰ—Ⅱ腹缘在侧面观等长(青杄新松叶蜂触角黑色,鞭节Ⅱ腹缘在侧面观略长于鞭节Ⅰ);后翅1 M室腹缘被cu-a截断的部分,内侧长于外侧(青杄新松叶蜂中这2部分翅脉长度相等);虫体瘦削(青杄新松叶蜂虫体粗壮)。体色与同属成员差别较大,可通过头部黑色且腹部黄色无黑斑等特征与中国其他新松叶蜂相区分。提供了中国新松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张友  
本文记述松叶蜂属一新种——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两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本文记述了中国松叶蜂昆虫两新种,马尾松吉松叶蜂和油松吉松叶蜂。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4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萌萌  李泽建  唐也  魏美才  
记述采自中国境内危害白榆的突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白榆突瓣叶蜂Nematus pumila Liu, Li&Wei, sp. nov.。该种幼虫取食白榆的叶片,当虫口密度较大时,可将寄主叶片蚕食殆尽,对寄主产生严重危害。本研究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鉴定、监测与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新种与申氏突瓣叶蜂N.sheni Wei, 1999十分相似,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上唇、前胸背板和翅基片完全黑色;前足胫节、中足胫节基部3/4和后足胫节基部3/5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为1.9;前翅无Rs脉;锯腹片15锯刃,锯刃内侧亚基齿明显,外侧亚基齿粗大; 1-11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2/3于锯节宽;锯根0.7倍于锯端;申氏突瓣叶蜂上唇黄白色;前胸背板后缘、翅基片基小部黄褐色;前中足胫节腹侧大部和背侧基部1/4、后足胫节基部1/3黄白色;单眼后区宽长比约等于3;前翅Rs脉痕状;锯腹片23锯刃,内齿亚基齿不明显,外侧亚基齿细小; 2-15节缝具刺毛带,刺毛带最宽处约1/3于锯节宽;锯根0.4倍于锯端。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了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10 bp。另外,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突瓣叶蜂属、槌缘叶蜂属、厚爪叶蜂属已知种类COⅠ序列10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分析其碱基组成,结果显示:A+T含量均大于G+C含量,且均高于65%;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白榆突瓣叶蜂与突瓣叶蜂属内其他6个已知种聚为一支,构成单系群。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晏毓晨  李泽建  黎桂鸿  魏美才  
记述采自中国浙江天目山危害短梗稠李的丑锤角叶蜂属(膜翅目:锤角叶蜂科)一新种:萌萌丑锤角叶蜂。该种幼虫取食短梗稠李叶片,当幼虫数量较多时,可将寄主植物的叶片蚕食殆尽,严重影响其生长,继而影响果树产量,导致林木经济效益严重下降。萌萌丑锤角叶蜂在中国浙江天目山1年1代发生,以预蛹形态越冬。新种与木通丑锤角叶蜂十分相似,主要区别是:新种后胸背板及腹部第1背板全部黄白色;各足胫节、跗节深褐色;中胸前侧片腹面表面光滑,具稀疏刻点。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新种基因组DNA,测序获得包括新种在内的锤角叶蜂科12条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850 bp。另外,从Gen Bank数据库中下载锤角叶蜂科的丑锤角叶蜂属、丽锤角叶蜂属、东锤角叶蜂属等近缘属的已知种类COⅠ序列23条,与新种序列构成COⅠ序列数据集(共35个样本)。分析丽锤角叶蜂亚科内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新种2样本遗传距离为0. 005。基于贝叶斯法构建了COⅠ基因系统发育树,树图结果显示:丑锤角叶蜂属、丽锤角叶蜂属、东锤角叶蜂属的属内种分别形成一支,构成单系群,支持丑锤角叶蜂属与东锤角叶蜂属的有效性。新种分子分析结果与形态鉴定结果一致,均支持新种成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星煜  辛恒  刘海秀  杨启青  魏美才  
记述采自中国青海、危害青海云杉的扁蜂科阿扁蜂属一新种:青海阿扁蜂AcAntholydA qinghAiicA Wei&Wu,sp.nov.。本种与危害沙地云杉的白音阿扁蜂A.peiyingAopAoA XiAo,1963近似,但雌虫唇基大部、雄虫唇基全部黑色;单眼后区宽等于长,无中纵沟,具细低中纵脊;ool∶pol=2;触角第3节等长于第3,4节之和;抱器宽长比显著大于2;阳茎瓣无腹端角,腹尾角突出。新种正模标本和108个副模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6个副模标本保存于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耕耘  何学友  曾丽琼  魏美才  
报道福建省危害乳源木莲叶片的一种专食性害虫——黄氏枝膜叶蜂Cladiucha huangbki Niu&Wei, sp. nov.。该种的潜在分布区包括广东北部、浙江、江西和湖南等乳源木莲分布区。黄氏枝膜叶蜂与大鞘枝膜叶蜂C.megatheca Wei最近似,但本种体型较小;雌虫触角22+3节,明显长于头部宽的2倍;颚眼距0.4倍于侧单眼直径;中窝浅平,上部无深坑;单眼后区侧沟向后明显分歧;锯腹片中部锯刃平直;寄主为乳源木莲等,与大鞘枝膜叶峰明显不同。枝膜叶蜂属已经测定3种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黄氏枝膜叶蜂与刻胸枝膜叶蜂C.punctata Wei形态差距较大,但线粒体基因组十分近似,其COⅠ等其他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差距很小,但2种nad2基因的P距离为4.86,差别十分明显,这也是膜翅目广腰亚目内第一个被报道确认的近缘种间COⅠ差距微小但nad2差距很大的事例。为方便危害木兰科植物的枝膜叶蜂属种类鉴定,本研究编制了世界枝膜叶蜂属分种检索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武星煜  
记述危害柳树的中国叶蜂科1新种: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 saliciphagus Wu sp.nov.编制了蜷叶蜂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天水市秦州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昆虫标本室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标本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孟楼  武星煜  
记述了采自甘肃天水市膜翅目Hymenoptera锤角叶蜂科Cimbicidae童锤角叶蜂属AgenocimbexRohWer的一个新种———榆童锤角叶蜂A .elminasp.nov.。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本文记述叶蜂科、丝角叶蜂亚科一新种——杏丝角叶蜂Nematusprunivorous。本种在浙江省淳安县严重危害杏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曾垂惠  
本文记述腮扁叶蜂属一新种即马尾松腮扁叶蜂(Cephalciapinivora)。本种在重庆市永川市、大足县等地危害马尾松很严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刚柔  
本文记述了叶蜂科一新种。本种在山东泰山危害元宝槭甚为严重,影响了泰山的景观及树木的生长。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刚柔  
记述丝角叶蜂亚科Nematinae实叶蜂属Hoplocampa一新种樱桃实叶蜂Hdanfengensis。本种危害樱桃严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萧刚柔  
本文记述了中国叶蜂科两新种,吴茱萸蛞蝓叶蜂及山药叶蜂。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2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茂领  高立新  张红斌  
本文记述寄生伊藤厚丝叶蜂的一种新天敌:毛面泥甲姬蜂BathythrixcilifacialisSheng,sp.nov.,指出了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特征。简要报道了它的生物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