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56)
- 2023(3321)
- 2022(2720)
- 2021(2510)
- 2020(1999)
- 2019(4137)
- 2018(3959)
- 2017(7102)
- 2016(3766)
- 2015(4177)
- 2014(4161)
- 2013(4153)
- 2012(4125)
- 2011(3728)
- 2010(4287)
- 2009(4300)
- 2008(2964)
- 2007(2426)
- 2006(2059)
- 2005(1817)
- 学科
- 济(16068)
- 经济(16064)
- 业(13313)
- 管理(12296)
- 企(10783)
- 企业(10783)
- 技术(10388)
- 方法(6618)
- 数学(5827)
- 数学方法(5746)
- 技术管理(5673)
- 学(4921)
- 地方(4050)
- 中国(3993)
- 农(3934)
- 业经(3134)
- 农业(3089)
- 融(3047)
- 金融(3045)
- 环境(2978)
- 贸(2769)
- 贸易(2768)
- 易(2666)
- 新技术(2566)
- 高新(2556)
- 高新技术(2556)
- 财(2372)
- 产业(2288)
- 地方经济(2233)
- 划(2205)
- 机构
- 学院(59711)
- 大学(59467)
- 研究(25272)
- 济(22910)
- 经济(22364)
- 管理(20647)
- 科学(18760)
- 理学(17725)
- 理学院(17387)
- 管理学(16961)
- 管理学院(16870)
- 中国(16659)
- 所(14232)
- 京(13693)
- 研究所(13372)
- 农(13143)
- 业大(12070)
- 农业(10493)
- 中心(10466)
- 院(10078)
- 江(9089)
- 技术(9078)
- 省(8801)
- 范(8788)
- 师范(8663)
- 北京(8529)
- 研究院(8109)
- 财(8100)
- 科学院(7990)
- 室(7384)
- 基金
- 项目(46013)
- 科学(35833)
- 基金(33420)
- 家(31803)
- 国家(31653)
- 研究(29253)
- 科学基金(26150)
- 自然(18691)
- 省(18673)
- 基金项目(18598)
- 社会(18275)
- 自然科(18249)
- 自然科学(18243)
- 自然科学基金(17900)
- 社会科(17522)
- 社会科学(17517)
- 划(15871)
- 教育(12727)
- 资助(12679)
- 重点(11010)
- 创(10186)
- 计划(10181)
- 编号(10130)
- 发(10123)
- 科技(9994)
- 创新(9753)
- 部(9412)
- 科研(8893)
- 技术(8462)
- 国家社会(8149)
共检索到86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云斑白条天牛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严重危害白蜡树,本研究应用聚集指标法、Taylor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对危害白蜡云斑白条天牛种群卵、幼虫、成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白蜡云斑白条天牛种群的卵、幼虫、成虫均呈聚集分布,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运用Iwao 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建立了在不同精度下以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防治指标时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及序贯抽样数公式,计算出了抽样调查时的理论抽样数据表及序贯抽样数据表,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查询表中数据确定调查样本数。
关键词:
云斑白条天牛 空间分布 抽样技术 白蜡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忠岐 李建庆 梅增霞 王小艺 景志高 孟向东
在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选取8个受害严重的白蜡林作为试验样地,在云斑天牛幼虫期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然后调查和统计天敌释放前后白蜡树的被害株率、天牛的株虫口数,计算出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对云斑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释放花绒寄甲卵的5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3.16%,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72.36%;在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3个试验林中,释放后第2年的平均株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7.20%,平均被害株校正减退率为69.68%。对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表明,释放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略高于释放卵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丽艳 韩一凡 周银连 阮大津
研究了对云斑白条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挥发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GC MS DS分析 ,鉴定了 6 8个成分 ,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挥发物成分最多 ,2 71杨最少 ,Ⅰ 6 9杨与 2 97杨居中。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的杨树的烷烃含量及提取物含有的挥发物成分的数量与抗性一致。另外 ,南抗 1号A 34 17杨、2 97杨和Ⅰ 6 9杨中松柏醇的含量远远高于 2 71杨 ,具有高抗性能的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有机酸、醛、酮、酯等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对总离子流较强的 2 4个成分进行了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 ,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 ,Ⅰ 6 9杨和 2 71杨首先聚为一类 ,其...
关键词:
杨树 抗性 云斑白条天牛 挥发物成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佳琦 董昌平 田艳 陈本文 陈桂芳 龙训建 陈红 白耀宇
[目的]研究桉树云斑天牛大尺度范围的危害特征,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制定云斑天牛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9月系统调查了重庆市19个区县102个桉树林云斑天牛危害样点,通过解剖受害树干系统分析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桉树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并评估各调查点桉树云斑天牛危害的风险水平。[结果]重庆桉树林调查点云斑天牛轻度、中度及重度危害的受害株率分别为3.4%,15.8%和55.3%,平均值达到40.2%,为重度且成灾水平。危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当年有效刻槽数(虫口密度)与无效刻槽数在云斑天牛重度危害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无论是同一树高不同危害程度间还是同一危害程度不同树高间,当年株均无效刻槽数均有明显的规律变化,且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树高区间虫口密度均为重度危害显著大于轻度和中度危害(P0.05)。在轻度和中度危害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模型更适合用三次函数方程表示,但多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重度及总危害条件下,树高≤1.0 m及总高度上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其他高度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符合三次函数关系,且多数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均受到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的极显著影响(P<0.01)。基于调查点各因素得分的PCA排序表明,无危害和轻度危害样点的生境条件及危害特征相似性高,重度危害则差异很大,而中度危害居于前2类中间,呈明显的过渡特征。铜梁、璧山、丰都、渝北、垫江、长寿和永川等区县具有高风险危害中心。[结论]重庆各调查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危害程度总体属于重度且成灾水平;不同危害程度下受害株率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可用三次函数或幂函数表示;重度危害下各样点桉树云斑天牛的危害特征与生境条件差异很大,林分类型和桉树品种是云斑天牛致灾的关键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福维 皮忠庆 高立军 陈域横 程彬 李晓颖
定量研究青杨楔天牛对白城杨的危害表明 :寄生直径小于 0 .5 cm的枝梢 ,侵入初期 92 .2 %枯萎风折 ;寄生直径小于 1.0 cm的枝梢 ,侵入后期 11.5 %风折 ,成虫出孔后 87.4 %的寄生枝梢干枯风折。青杨楔天牛形成的虫瘿对枝梢的连年生长量影响时间长 ,影响量大。每主梢有 1只和 2只虫瘿其第 1、2、3年连年生长量分别减少 2 8.3%、16 .4 %、9.8%和 4 2 .0 %、2 8.9%、17.2 %。每侧枝上有 1只和 2只虫瘿其第 1、2、3年连年生长量分别减少 2 1.7%、12 .1%、6 .3%和 34.8%、2 2 .8%、13.8%。
关键词:
青杨楔天牛 危害 白城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向利 成巨龙 郭丽娜 张林林 仵均祥
【目的】探讨烟田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空间分布型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块烟田逐株调查,应用频次分布法、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以及Iwao m*-m回归分析法,研究斑须蝽成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频次分布法分析表明,斑须蝽在第2块烟田的分布极显著不符合泊松分布,在第5块烟田极显著不符合奈曼分布,在第3和5块烟田均显著不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该虫成虫态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是其所生活的环境因素所致。Iwao m*-m回归分析表明,斑须蝽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
关键词:
斑须蝽 烟田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陈维培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人工接种与模拟危害的方法,观察了在不同卵槽数和虫孔数时,对沙兰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有卵槽50个以下的2年生树表现出有促进生长作用;对连续3年钻孔1~9个的3年生树,至5年生时,3年累积生长量与对照相比,胸径增加22%~49%,树高降低5%~25%。通过对16年生大官杨和泰青杨的解剖,因虫孔的原因可使89%的木材变为三等材,降低价值约46%。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杨树 损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杰 赵晓明
该文对光肩星天牛羽化孔、排粪孔、刻槽数目做了统计分析,采用波松分布、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和,并用扩散型指数进行检验,确定了蛹、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研究了林分被害的年度变化及胸径与被害关系,分析了生存率和集中度,根据Lwao 回归,确定了X* 与X 的回归直线,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危害分析 抽样调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晖 于卫平 王涵 黄利江 张广才 牛长明 王培录
By investigation on the damage of longhorned beetles on poplar,it was found that the damage ra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lant to pest origin.For the trees planted in the current year, 84.9% of notch wa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1 meter above the ground,while for 2-year-old trees,the notchs we...
关键词:
杨树 天牛 杀螟松 绿色威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姜静 杨忠岐 王小艺 孙光翼 吕军
研究了13个与栗山天牛危害程度有关的林分因子,并对这些林分因子与栗山天牛危害林地有虫株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林地坡位、栎树胸径和主林层郁闭度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栗山天牛危害林地有虫株率(y)与坡位(x1)和胸径(x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主林层郁闭度(x4)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0.071 2+0.691 8x1-0.507 4x4+0.561 3x6,经检验,平均差异程度为0.174 2。因此,可用该模型对栗山天牛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关键词:
栎属 栗山天牛 林分因子 风险评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秀军
抚宁吉松叶蜂幼虫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温秀军关键词抚宁吉松叶蜂,空间格局,抽样进行抚宁吉松叶蜂(Gilpiniasp.)种群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对虫情监测,种群密度的准确估计,有关种群资料的统计分析以及对此虫的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关键词:
抚宁吉松叶蜂,空间格局,抽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好 骆有庆 蓝霞 杨忠武 秦江林 韦继光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两广新发现的严重危害引种树种桉树的钻蛀性害虫。分别采用传统的分布型指数法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布型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桉蝙蛾幼虫种群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地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林分样地小尺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时,该虫种群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不同危害程度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20.00、40.38和69.42 m,种群的空间依赖程度随危害程度加重而减小,样地内桉蝙蛾幼虫没有聚集特性,同一木段有多头幼虫蛀入的,各自的蛀道互不联通,将多个蛀道中的幼虫取出置于同一容器,会相互攻击,小尺度下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成虫产卵特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
关键词:
桉蝙蛾 种群 空间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贺 刘佳奇 刘磊 范世明 崔浩 董小姣 刘燕 张志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为有效防控松墨天牛在山西省内进一步扩散蔓延并阻断松材线虫入侵山西省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2022年,采用“动态监测法”连续4 a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成虫形态特征;结合“总有效积温定律”和气象数据,推算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世代数;建立24块标准样地,采用“每木检尺法”调查样地内的乔木树种遭受松墨天牛危害情况,同时选取36株危害致死的白皮松进行立木解剖,以明确松墨天牛在寄主树种白皮松上的发生危害规律。[结果 ]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鞘翅长、触角长、触角长/体长、胫节长、股节长这5个指标在雌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长/体长”作为松墨天牛性别判定的形态指标;松墨天牛在山西省沁水县约为1年1代,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约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中始见期为5月下旬,始盛期为6月中旬,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盛末期为7月中下旬,终见期为10月上旬;在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主要危害径级为2.50~17.50 cm白皮松树,其中幼虫主要分布于树干0~1 m (41.54%)处,羽化孔则主要集中于树干1~2 m (28.62%)范围内。[结论 ]松墨天牛在山西省沁水县发生世代约为1年1代,雌雄成虫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成虫发生期约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松墨天牛在山西省沁水县主要危害白皮松树,幼虫虫口密度和羽化孔数量主要集中在树干0~2 m范围内。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病 危害特征 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黄衍庆 黄海清 高美玲
本文报道了几种不同抗虫性能木麻黄的基本营养物质、酚类等化学物质及木材纤维形态等检测结果,分析了木麻黄化学和形态因素与星天牛危害的关系,探讨了木麻黄抗虫机理。木麻黄树皮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含量的分布差异不显著,木质部的则有明显差异,即随抗虫性能增强而含量降低,造成各品系木麻黄木材内部环境差异,形成蛀干害虫星天牛生存环境的差异。高感品系C23可溶性总糖含量(2.80%)明显高于高抗品系C44(0.62%),是高抗品系的4.52倍;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感品系C23(1.857g)是高抗品系C44(0.955g)的1.94倍;同时采用葡萄糖溶液和清水对比浸泡木段,木段模拟蛀道接星天牛幼虫饲养试验,也验证了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