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56)
2023(9449)
2022(8549)
2021(8194)
2020(6958)
2019(16051)
2018(16044)
2017(30981)
2016(17187)
2015(19412)
2014(19516)
2013(19289)
2012(17627)
2011(15803)
2010(15518)
2009(14030)
2008(13655)
2007(11574)
2006(9931)
2005(8523)
作者
(50888)
(42130)
(41669)
(39714)
(26965)
(20402)
(19025)
(16713)
(16041)
(14978)
(14525)
(14080)
(13340)
(13330)
(12930)
(12896)
(12835)
(12601)
(11986)
(11873)
(10617)
(10344)
(10172)
(9476)
(9470)
(9431)
(9427)
(9213)
(8572)
(8536)
学科
(64246)
经济(64170)
管理(47950)
(45929)
(39142)
企业(39142)
方法(32565)
数学(27905)
数学方法(27535)
(16716)
(16392)
(15795)
中国(15381)
业经(14326)
地方(13165)
理论(12146)
(11460)
技术(11265)
(11183)
贸易(11179)
农业(11067)
(10842)
环境(10221)
(10175)
(10148)
财务(10084)
财务管理(10068)
教育(9553)
企业财务(9541)
(9310)
机构
大学(243004)
学院(240457)
管理(97856)
(88224)
经济(86144)
理学(85939)
理学院(84981)
管理学(83393)
管理学院(82991)
研究(79739)
中国(55582)
科学(53700)
(51991)
(42077)
(41130)
业大(40275)
(39070)
研究所(38114)
中心(35232)
(33388)
农业(33342)
北京(32737)
财经(32218)
(31926)
师范(31570)
(29296)
(29123)
(27637)
技术(26700)
师范大学(25648)
基金
项目(173836)
科学(134936)
基金(124611)
研究(124307)
(109854)
国家(108948)
科学基金(92683)
社会(74966)
社会科(70878)
社会科学(70860)
(68945)
基金项目(67213)
自然(62876)
自然科(61404)
自然科学(61388)
自然科学基金(60256)
(58158)
教育(56908)
资助(51698)
编号(50854)
成果(41072)
重点(38640)
(37558)
(36380)
(36346)
课题(34965)
创新(33835)
科研(33800)
计划(32707)
大学(32078)
期刊
(91533)
经济(91533)
研究(67103)
学报(43547)
中国(40879)
科学(38602)
(37433)
管理(34331)
大学(31867)
学学(30032)
教育(27787)
(27667)
农业(26607)
技术(20409)
(15615)
金融(15615)
业经(15233)
财经(14508)
图书(14091)
经济研究(14074)
(13544)
科技(13350)
理论(12455)
(12173)
问题(11926)
业大(11798)
实践(11735)
(11735)
(11570)
技术经济(11333)
共检索到332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声熙  张春华  李立  李文良  赵培仙  
通过组织褐变法、膜脂脂肪酸含量分析和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对引种的4个种源抗寒力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1)印楝是一种不耐寒的植物,0℃以下的短暂低温可对其嫩叶造成伤害,低于-1℃保持1h即可造成部分幼苗死亡;(2)印楝种源间抗寒能力差异不显著;(3)叶膜脂脂肪酸组成含量与抗寒力大小无明显相关关系;(4)印楝4种源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 651、-1 675、-1 750、-1 682℃。根据上述试验研究和冷冻处理实验结果,4个印楝种源抗寒力大小排序为IND95003>IND95004>IND95001>IND95002,在我国有低温寒害的地区引种印楝应该慎重,在轻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王军峰  李因刚  
为了探讨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的地理种源变异,并为浙西南地区初选一批优良抗寒种源,采集了翅荚木天然分布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0个种源的种子,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开展了连续3年的田间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6.1℃,全部种源苗木寒害平均受害率为71.95%,受冻苗木整株枯死,第2年不能萌发新梢;2006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4.3℃,所有种源苗木没有发生寒害;2007年苗木遭遇的极端低温为-5.4℃,寒害率平均为24.91%,所有种源苗木根部没有枯死,第2年可以萌发新梢,抗寒力指标为1.04~2.88,抗寒力等级为Ⅰ~Ⅲ。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从大到小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擢溪  李振问  张沈龙  李春林  苏梦云  
黑剂树是重要的栲胶原料树种,原产澳大利亚,我国早有引种栽培。福建省尤溪县于1976年开始引种,长势良好。为了建立适度规模的黑剂树栲胶基地,引进了多个种源,1985年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但是该地区有时遇到冷冻天气,极端最低温度为-5.8℃,冷冻天气对黑剂树生长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因此对黑荆树种源进行抗冻性测定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荣文琛  秦国峰  吴天林  王明庚  骆启斌  
This paper is dealt with genetic variation of cold tolerance of ten representative of seed sources of masson pine which were raised and planted at three locations,Tonglu of Zhejiang,Liuan of Anhui and Tongbo of Hena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marked...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茂富  李绍鹏  黄绵佳  
用多肽、肌醇、磷酸二氢钾不同浓度组合喷施大田香蕉植株3d后,剪取部分叶片用湿纱布包裹放入人工气候箱中模拟自然寒害胁迫,以探索该三种外源物质对大田香蕉抗寒能力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多肽、肌醇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处理可提高香蕉叶片的比叶鲜重,降低低温胁迫下香蕉叶片的比面失重速率,减轻低温对香蕉叶片的伤害率,维持较高浓度的叶绿素含量。就单因子水平而言,0.5%多肽处理效果极显著优于0.4%和0.6%两水平;6.0μmol/L肌醇显著优于4.0μmol/L和5.0μmol/L两水平,0.25%和0.3%磷酸二氢钾显著优于0.5%水平,但该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多肽、肌醇和磷酸二氢钾混合处理中,以0.5%多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田海涛  高培军  温国胜  
为探明7种箬竹Indocalamusspp.的抗寒特性,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pumilus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髯毛箬竹I.barbatus的Fv/Fm,Fv/Fo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抗寒性差,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国洋  王荫长  尤子平  
5种地老虎越冬幼虫室内抗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三叉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在-8℃±2下的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28,30,33与36天,而小地老虎在0°C下的LT_(50)仅为8天.在室内经降温锻炼,可以提高上述大地老虎等4种越冬幼虫的抗寒力,但对小地老虎幼虫无效.降温锻炼后,前四种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从-9.9℃±2.8,-12.6℃±3.0,-7.6℃±2.0与-17.7℃±3.7下降到-16.0℃±3.7,-17.5℃±4.0,-17.4℃±5.7与-25.2℃±2.8.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小地老虎幼虫与其它4种地老虎幼虫相比,不能随着温度的下降而调节代谢机制,积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益兴  彭兴民  吴疆翀  张燕平  
应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印楝种源间光响应曲线因叶龄和冠层部位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格局;在不同生长季节,印楝各种源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差异较大。生长初期的光补偿点相对较高,到生长盛期呈下降状态,总体上生长初期>生长末期>生长盛期。印楝光饱和点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到生长末期逐渐下降。从不同冠层叶片的饱和点与补偿点来看,各种源排序均为冠上层>冠中层>冠下层,这种排序关系体现了种源间叶片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态适应性;在各生长季节中,通过光响应测定所获得的印楝种源(KA种源)最大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耀华  郑蓉  邵继锋  方伟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值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在1月份降到-5.10~-8.14℃;各地理种源绿竹的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上升幅度因种源而异。各抗寒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与POD、MDA和脯氨酸、POD和脯氨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纬度与LT50和MD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苏冬梅  魏来  袁德义  王军峰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衡量翅荚木单项抗寒能力大小的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转换成综合指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根据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值,求得翅荚木各个种源抗寒性的综合指数值,依照综合指数的大小判定不同种源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湖南通道>贵州兴义>广西忻城>广东英德>湖南江华>广西靖西。通过聚类分析,将翅荚木种源划分为3类:湖南通道和贵州兴义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好;广西忻城和广东英德种源为一类,抗寒性一般;湖南江华和广西靖西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海清  邹应斌  肖国超  熊远福  
【目的】探明抗寒种衣剂对水稻秧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研究了两个早籼稻品种经4种抗寒种衣剂(HET种衣剂、YKJ种衣剂、YKZYJ种衣剂和ABA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结果】在低温胁迫下,抗寒种衣剂处理使秧苗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降低,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大量积累,受害株率大幅下降。【结论】抗寒种衣剂增强了秧苗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4种抗寒种衣剂的抗寒效果以YKZYJ种衣剂最优,YKJ和ABA种衣剂次之,HET种衣剂再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菊庆  蹇洪英  李淑斌  王其刚  郭余龙  张颢  
以维西蔷薇、大花香水月季、粉红香水月季、丽江蔷薇和中甸刺玫等几种云南特有的蔷薇野生资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到-30℃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抗寒性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利用Logstic方程拟合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和枝条恢复生长试验对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呈"S"型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均随温度降低不断上升。枝条发芽率和成活率则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维西蔷薇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中甸刺玫的最低,分别为-15.71和-26.19℃。它们的抗寒性依次为:中甸刺玫>丽江蔷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钰  郭春会  张国庆  孟庆超  郭改改  
【目的】探讨野生扁桃和普通扁桃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观察不同扁桃种的抗寒性大小,初步划定其适宜的栽培区域,为扁桃的区域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我国特有的6个扁桃种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外界环境的方法,对6个扁桃种进行不同梯度低温(-15~-40℃)处理,测定其休眠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及SOD、POD活性,并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6个扁桃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低温处理恢复生长后测定枝条萌芽率,同时对测定结果进行抗寒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蒙古扁桃、长柄扁桃、矮扁桃、榆叶梅、美新、西康扁桃6个扁桃种的LT50分别为-35.17,-31.4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伯勋  曾凤  
研究了 5个柑桔细胞杂种的抗寒性 ,其结果是伏令夏橙 +宜昌橙 (C .sinensisOsb .cv .Valencia +C .ichangensisSwingle)抗 - 11℃、伏令夏橙 +‘key’来檬 (C .sinensisOsb .cv .Valencia +C .aurantifoliacv .Keylime)抗- 7 5 9℃、伏令夏橙 +宁波金柑 (C .sinensisOsb .cv .Valencia +FortunellacrassifoliaSwinglecv .Meiwa)抗 - 9 5 4℃、哈姆林甜橙 +粗柠檬 (C .sinensisOsb .cv .H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绍惠  边立琪  郭泳  周永斌  才淑英  
通过9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幼苗不能正常越冬的主要原因是冻害引起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内膜系统等结构破坏和严重失水所致。据此,以置地膜或罩地膜加盖草帘的防寒措施效果最好,可使越冬幼苗的保存率达81%—97.5%。进行白皮松抗寒育苗关键技术:一是播前种子处理,以温水浸种0—3℃下沙藏25天左右:二是4年生幼苗在4月下旬移栽,移栽后注意保持苗床湿润;三是对1—2年生播种苗和移栽后第1—2年的幼苗应采用罩地膜防寒,而后可采用覆盖稻草或玉米秆防寒,6—7年生以上幼苗在沈阳地区基本能正常越冬。此外,用BR(0.01μg/ml)浸种和喷洒幼苗,可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