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1)
2023(9231)
2022(8047)
2021(7341)
2020(6476)
2019(15061)
2018(14953)
2017(29058)
2016(16057)
2015(18544)
2014(18753)
2013(18669)
2012(17370)
2011(15806)
2010(15899)
2009(15137)
2008(15409)
2007(14055)
2006(12120)
2005(11050)
作者
(47806)
(40321)
(40264)
(38345)
(25433)
(19283)
(18465)
(15655)
(15046)
(14149)
(13601)
(13400)
(12814)
(12757)
(12729)
(12433)
(12433)
(11852)
(11747)
(11641)
(10025)
(10004)
(9805)
(9180)
(9128)
(9062)
(8994)
(8953)
(8115)
(8034)
学科
(65715)
经济(65620)
管理(54200)
(49493)
(41565)
企业(41565)
方法(31692)
数学(28005)
数学方法(27742)
(21345)
(18710)
(18036)
中国(15719)
业经(14377)
(13307)
(13173)
财务(13133)
财务管理(13097)
企业财务(12383)
(12284)
贸易(12282)
(12028)
(11958)
农业(11782)
(11396)
银行(11369)
地方(11150)
(10707)
(10569)
(10463)
机构
大学(238648)
学院(237086)
(99781)
经济(97680)
管理(92503)
理学(79612)
研究(79010)
理学院(78755)
管理学(77545)
管理学院(77091)
中国(61335)
(49886)
(48852)
科学(48015)
(43270)
(40767)
财经(38001)
中心(37138)
(36917)
研究所(36743)
业大(36534)
(34318)
农业(34192)
北京(31064)
经济学(30633)
(28931)
师范(28605)
(28374)
(28091)
财经大学(28039)
基金
项目(155312)
科学(121969)
基金(113395)
研究(112436)
(98879)
国家(98090)
科学基金(83547)
社会(71875)
社会科(68131)
社会科学(68109)
(60692)
基金项目(60502)
自然(53946)
自然科(52641)
自然科学(52623)
教育(52019)
自然科学基金(51721)
(50974)
资助(46171)
编号(45472)
成果(37527)
(35472)
重点(35276)
(32677)
(32546)
(32422)
课题(31306)
创新(30440)
教育部(30354)
科研(30265)
期刊
(109568)
经济(109568)
研究(67993)
中国(47121)
(41004)
(38952)
学报(37432)
科学(34297)
管理(33380)
大学(28274)
学学(26844)
农业(25868)
(22449)
金融(22449)
教育(21279)
技术(20537)
财经(19270)
业经(17588)
经济研究(16898)
(16434)
问题(14883)
(14358)
技术经济(12207)
(12043)
(11751)
理论(11731)
财会(11403)
统计(11032)
科技(10618)
世界(10557)
共检索到352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罗伟  马彦  
印度粮食储备安全制度主要包括定向公共分配制度、粮食安全计划和最低价格支持制度。从效能、效率两个角度对其绩效分析的结果表明,印度粮食安全制度绩效水平较低,并从政治性企业和地方政府机构的内生性、政治伦理缺失的机会主义,以及技术层面解释制度绩效低的成因,以期对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效率的提高有所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贵林  
完善储备调节制度强化粮食安全体系国家粮食储备局王贵林粮食流通体制要适应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最终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即主要依靠市场形成粮食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中...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祁华清  王新华  
印度政府为提高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效率,成立了高阶委员会,制定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改革方案,重塑印度粮食公司在运作、采购、储存,以及定向公共分配系统(TPDS)方面的角色。为减少物流耗损并促进定向公共分配体系运营的现代化,印度政府尝试对粮食储备信息化体系进行改革。为降低粮食储备的成本支出,印度政府推行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公私合营(PPP)模式。印度政府在提高粮食储备管理制度效率方面的3项改革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对于中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丁乐  
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鹏  丁乐  
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安全这一重要问题上,民间企业、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粮食银行"的粮食储备行为分担了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沉重压力,对于保证口粮充足、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出现时间短、资金和技术匮乏等原因,民间储粮行为存在着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将粮食储备推向市场化经营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但这种改革应是缓慢的、一步步摸索前进的。目前而言,政府对粮食的存储必须是"绝对主体",民间储粮行为只能是"有益补充",必须以粮食储备制度改革加以引导,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加以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羽宇  胡小平  
为提高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粮食储备管理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储备实行了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中储粮"垂直管理制度。本文从政策性粮食储备出库难、托市收购"转圈粮"等问题切入,通过建立"警察与小偷"模型、合谋模型展开相关问题的博弈分析,从而尝试提出改进我国粮食储备垂直管理制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继新  
粮食储备制度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绕不过去的难点 ,必须打破传统的静态管理储备粮的思路 ,进行市场化改革。按照我们的设计 ,按合同价和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形成政府粮食储备 ,储备粮的储存和保管实行企业式仓储制度 ,储备粮的轮换、推陈出新等销售行为应在批发市场进行。同时 ,注重制度、法规建设 ,以此实现粮食储备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宝明  
论我国粮食储备制度的进一步变革曹宝明在国民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改革进程中,中国传统的粮食储备系统由于组织和制度的缺陷,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功能和效率。1990年开始实施的“专项粮食储备”制度,由于新旧体制的交织,也由于粮食发展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具有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袁永康  
对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与建议·袁永康自1990年国务院决定开始建立国家专项储备制度的八年来,以“丰吞歉吐”、“平抑粮价”、“调控市场”为基本功能的国家专项粮食储备,无论是在粮食大丰收的1990年(吞进)还是粮食相对紧缺的1993年199...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京福  
粮食储备管理是维护一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本文基于美国、澳大利亚及俄罗斯3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运作机制及措施,分析了发达国家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经验,并以此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完善中国当前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垂直管理粮食储备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陈紫嫣  顾成炜  
印度储备粮流通的管理机构主要为印度粮食公司和中央仓储公司。按照储备粮食的收购原则和程序,印度粮食公司及其邦代理机构收购了大部分储备粮。储备粮的运输是印度粮食公司的主要职能,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两种方式运输。储备粮库存的出清主要通由国内公开市场销售机制和国际出口两种途径。印度储备粮流通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紧守政府粮食收购量,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加快储备粮流通;运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调节储备粮的供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陈紫嫣  顾成炜  
印度储备粮流通的管理机构主要为印度粮食公司和中央仓储公司。按照储备粮食的收购原则和程序,印度粮食公司及其邦代理机构收购了大部分储备粮。储备粮的运输是印度粮食公司的主要职能,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两种方式运输。储备粮库存的出清主要通由国内公开市场销售机制和国际出口两种途径。印度储备粮流通制度对中国的启示主要有:紧守政府粮食收购量,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加快储备粮流通;运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调节储备粮的供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建军  邹亚丽  
粮食储备对维护粮食安全和保障社会安定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粮食产供需的时空差异持续加剧背景下,以省域为单元,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法研究我国近年来区域粮食储备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粮食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分区域的粮食储备规模确定方式。结果发现:我国粮食储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高储备区向东北地区扩展,低储备区进一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两者的显著集聚范围逐渐扩大,致使地区差异逐渐增大;区域粮食储备规模与粮食生产能力、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灾害影响、交通条件和社会影响力紧密相关;综合考虑空间效应和相关因素确定区域粮食储备规模,为我国分区域粮食储备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本文从粮食储备体系的国际比较入手,重点分析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现状及问题,战略性地提出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组方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锡东   季发玲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压力,影响了当时的粮食安全标准。北宋农民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富民、地主粮食储备较为可观,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总量存在差距,具备藏粮于富民的特征。宋廷利用制度性和市场性的手段,将粮商作为国家的后备粮仓,灵活地缓解了官民粮食储备差距悬殊的矛盾。粮食流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粮食来源和运输距离揭示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南、北救荒上的不同分配,北方地区的灾荒救济以官方力量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民间力量为主,粮食的性质、流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影响着救荒效果。以北宋时期为鉴,当前我国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耕种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区域性粮食流通,完善重大灾情下的粮食供给体系;树立科学粮食储备观,全方位增强社会戒奢从俭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