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4)
2023(9990)
2022(8715)
2021(8021)
2020(6907)
2019(15998)
2018(16112)
2017(30104)
2016(17015)
2015(19675)
2014(20353)
2013(19819)
2012(18561)
2011(16889)
2010(17384)
2009(16140)
2008(16485)
2007(15371)
2006(13351)
2005(12313)
作者
(50557)
(42534)
(42372)
(40677)
(26939)
(20499)
(19541)
(16503)
(15930)
(15519)
(14438)
(14350)
(13826)
(13498)
(13407)
(13405)
(13168)
(12506)
(12482)
(12212)
(10810)
(10657)
(10345)
(9907)
(9624)
(9614)
(9570)
(9566)
(8753)
(8559)
学科
(65462)
经济(65363)
管理(53015)
(49312)
(40479)
企业(40479)
方法(29339)
数学(25471)
数学方法(25186)
(21439)
(19823)
中国(18578)
(18339)
业经(14687)
(13589)
(13195)
财务(13158)
财务管理(13111)
理论(13049)
农业(12813)
地方(12506)
企业财务(12370)
(12344)
(12313)
贸易(12308)
银行(12308)
(12003)
(11957)
技术(11840)
(11657)
机构
学院(249357)
大学(248428)
(98629)
经济(96188)
管理(91004)
研究(82873)
理学(76921)
理学院(76043)
管理学(74680)
管理学院(74202)
中国(63114)
(52915)
科学(50920)
(49907)
(43676)
(43278)
(41376)
中心(38866)
研究所(38586)
财经(38302)
业大(37012)
(34339)
农业(34168)
北京(33651)
(32856)
师范(32504)
(32397)
经济学(30501)
(29528)
技术(29386)
基金
项目(156220)
科学(120609)
研究(118084)
基金(108609)
(93613)
国家(92764)
科学基金(78278)
社会(71048)
社会科(67087)
社会科学(67064)
(63828)
基金项目(57465)
教育(56684)
(52817)
编号(50487)
自然(49165)
自然科(47947)
自然科学(47930)
自然科学基金(47069)
资助(44781)
成果(42778)
课题(35970)
重点(35762)
(34929)
(33563)
(33485)
(32856)
创新(31308)
(30893)
项目编号(30168)
期刊
(114231)
经济(114231)
研究(75564)
中国(58041)
(42531)
(39949)
学报(39073)
教育(35847)
科学(34419)
管理(33648)
大学(29516)
学学(27394)
农业(26179)
技术(24605)
(23506)
金融(23506)
财经(19578)
业经(18766)
经济研究(17278)
(16767)
问题(15085)
(14271)
科技(12814)
(12779)
技术经济(12736)
图书(12499)
理论(12307)
(12261)
论坛(12261)
财会(12181)
共检索到385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安双宏  
印度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本文研究了印度在科技教育机构的设置、科技教育的管理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概述了印度科技教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印度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全面深入了解印度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海燕  
科技人才的口才培养孙海燕近几年,一些以驾驭了图表、数字这些工程师的语言而自居的清华学子们,也许吃够了说不出口的苦,对口才越来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们对口才的需要,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清华大学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不管将来培养的人是进行科学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颜诗琪  张向前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发现我国当前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在基础教育、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人才回流上存在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有效培养造成了影响。提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民族文化和文化开放,采取诱因战略,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培养地区化、个性化等建议,为更好地实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我国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夯实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段丽华  
产业样态的嬗变促使人才培养需求发生变化,也凸显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僵化、滞后的短板,倒逼地方高校从注重"需求拉动"转向注重"供给侧推动"。地方高校凭借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产学互动中积累的后发优势,从产教深度融合着眼,从制度创新入手,通过组织、技术、资源等人才培养机制构成要素的结构性优化,提升新业态人才培养的适配性、灵活性和人才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构建起主动应对人才需求变化的自适应系统,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宇  
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形式,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及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迎接这种挑战,高等教育需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也是教育发展实现其社会功能的根本要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郜正荣  贺武华  
高校"严进宽出"的问题伴随高等教育后大众化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强烈要求以及当前高考改革的推进而受到更多关注。"严进宽出"机制自身存在缺陷,本文针对"严进"的不足、"宽进"的缺陷,提出"活进"是合理的选择。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以及教师需要联袂行动严把"宽出"关。实施系列严格的教与学的制度,当务之急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玲  徐晓艳  管图华  刘红梅  
从培养计划、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创新平台、育人环境几方面进行探讨,采取科学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合理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扎实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孵化生态环境等举措,促进高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鲁刚  
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发挥着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需求层次高、注重个人成长和自主选择等特点,其工作也具有过程难以观察,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都使得传统的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不能对其完全适用。本研究通过对A集团公司增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力度、建立人才发展职业通道、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总结与提炼,提出可供其他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管理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邬雨刚  
"订单培养"的本质内涵是"定向合作培养",校企单线直接合作的"企业订单培养"模式存在先天的机制缺陷,而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行会订单培养"模式则体现出了良好的机制优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春  邢长明  
教学考核是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探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建设的方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达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不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将对实施创新驱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通过科学规划、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我国培养并形成一支适应国情要求、更高水平、结构合理、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明  凌文辁  
后备人才储备决定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介绍企业确定关键岗位和岗位胜任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人才测评技术为中心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分析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继红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办学定位以及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多元社会评价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多元社会评价机制,重点应解决如何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减少评价反馈信息使用过程的功利化倾向、加强评价方法论的系统化研究、建立常态稳定的评价制度等主要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红  吴永祥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从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制、创新教学机制、实践育人平台、大学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便使学风建设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