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
2023(513)
2022(455)
2021(499)
2020(360)
2019(804)
2018(813)
2017(1447)
2016(780)
2015(881)
2014(780)
2013(672)
2012(622)
2011(623)
2010(641)
2009(538)
2008(564)
2007(501)
2006(406)
2005(422)
作者
(1710)
(1513)
(1455)
(1374)
(845)
(688)
(636)
(623)
(552)
(519)
(488)
(478)
(466)
(463)
(416)
(415)
(412)
(399)
(398)
(370)
(367)
(351)
(344)
(340)
(336)
(331)
(329)
(321)
(293)
(291)
学科
政治(2637)
教育(2391)
(2328)
经济(2322)
思想(2035)
思想政治(1734)
政治教育(1734)
治教(1734)
德育(1720)
(1348)
管理(1174)
(1122)
(1077)
企业(1077)
理论(846)
中国(772)
经济学(706)
主义(618)
(587)
(524)
(523)
马克(523)
马克思(523)
总论(513)
方法(488)
马克思主义(488)
(487)
现代(470)
(459)
关系(442)
机构
大学(10409)
学院(9879)
研究(3664)
(3431)
经济(3362)
中国(2482)
管理(2292)
科学(2187)
(2136)
(2064)
师范(2062)
理学(2007)
理学院(1960)
管理学(1900)
管理学院(1876)
(1840)
(1712)
师范大学(1677)
研究所(1561)
财经(1523)
(1512)
经济学(1477)
中心(1471)
北京(1428)
(1418)
教育(1389)
(1293)
经济学院(1252)
社会(1245)
主义(1176)
基金
项目(5873)
研究(4742)
科学(4392)
基金(4017)
(3362)
社会(3324)
国家(3314)
社会科(3025)
社会科学(3023)
科学基金(2653)
教育(2615)
成果(2139)
(2106)
编号(1984)
基金项目(1968)
(1843)
资助(1614)
(1548)
(1501)
(1492)
大学(1484)
课题(1472)
中国(1428)
教育部(1359)
重点(1347)
(1347)
(1341)
阶段(1338)
自然(1290)
项目编号(1286)
期刊
(4667)
经济(4667)
研究(3593)
教育(3153)
中国(2271)
学报(2239)
大学(1866)
学学(1684)
(1616)
科学(1605)
(1245)
财经(1091)
管理(1008)
(979)
社会(974)
(880)
农业(860)
职业(850)
经济研究(767)
高等(744)
社会科(743)
社会科学(743)
世界(695)
经济学(660)
高等教育(639)
(634)
论坛(634)
(533)
问题(525)
评论(510)
共检索到15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印度政治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地缘政治理论构成了印度地缘政治思想的两大历史渊源。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历经了独立前、冷战时期与冷战后三个发展阶段,印度所在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是其研究重点,其主要理论观点呈现出极强的继承性,体现出强烈的进攻性和强权政治色彩。印度地缘政治思想融合了浓厚的地理受害者意识和基于地理基础之上的大国自信,反映出近现代以来印度国内社会集体心态的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地缘政治思想对印度对外战略决策过程发挥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汉文  
冷战后土耳其地缘政治思想是一种具有强烈保守倾向的意识形态和现实政治传统的国际政治话语,"凯末尔主义-欧亚主义"是其主要理论依据,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土耳其部分政治思想传统的重新解读以及循此得出的对土耳其当前对外政策的批评与谋划。土耳其地缘政治思想提出的改变无条件亲西方政策、修正与俄罗斯关系、拓展对中亚国家影响和积极参与中东地区事务等主张,对冷战后土耳其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具有相当的影响。但其雄心勃勃的政策主张与土耳其的实际国力和可用资源存在巨大反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应猛  龚贤周  
随着"印太"的兴起,印度洋正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围绕"印太"的合作日益紧密,印度洋的地缘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作为"印太"地区重要一员的印度,调整了传统的印度洋战略,以适应地缘环境变化的需要。与传统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围绕"印太"做出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复合型和海洋主义等新特征。在地理范围上,孟加拉湾是新时期印度实施印度洋战略的枢纽。以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和多边制度建设为抓手,印度正强化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力度。尽管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中,但从业已采取的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与中国竞争甚至制衡的色彩,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良  秦奇  张丹  成升魁  
印度洋通道是中国获取能源和其他资源、出口工业产品并同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国家交流合作的生命线。随着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地缘态势的深刻变化,中国需要积极谋划逐渐降低对传统的南海—马六甲海峡通道的依赖,建设新的印度洋通道,从而降低自身的地缘环境风险,并由此优化国内经济发展布局,推动西南沿边地区进一步开发与开放,并提升中国同印度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水平。本研究从通道的定义和特征出发,梳理了现有及潜在的印度洋通道,比较分析了各条通道的战略意义、前景及地缘环境影响,从而为中国的印度洋战略构建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蔡定昆  骆华松  熊理然  
文章在分析地缘政治因素对区域经济合作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印地缘政治关系的分析,提出在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把梦阳  
东汉后期,针对政治腐败、法令废弛的末世之象,崔寔提出统治者应通过"参以霸政"的手段来解决政治困局。显然,此论与汉儒尊崇王道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因而古今学者对崔寔的评价,无论批评或肯定,大都基于儒法之争、王霸之辩的传统视角。其实,在崔寔的语境中,所谓霸道,既是一种针对两汉以来政治文化发展困局,亦即"百王之敝"的解决途径,也是对正统儒家所倡导的王道思想之不足的弥补,因而并不应将崔寔所论之"霸"完全视为王道的对立面。为了论证霸道的正当性,崔寔还借助春秋时期的诸侯尊王攘夷、奉行霸政这一历史经验,来说明具有强权性质的"霸"之手段,亦能在帝国现实政治的情境下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崔寔之论,既非一味地尊霸而非王,亦非简单的王霸并用,而是试图援引霸道中的某些具体因素来救补王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琛然  王礼茂  屈秋实  向宁  王博  
地缘政治风险是影响全球和区域和平、稳定与发展的5大风险之一。如何识别、评估、预测和管理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风险这一术语的定义还不统一。当前地缘政治风险研究,在致险因素分析、风险影响刻画、风险量化与制图等领域都有一些新进展。针对地缘政治风险致险因子的时空差异性和多变性、各致险因子相互影响与反馈机制的复杂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对致险因素的精准识别,地缘政治风险形成的机理,地缘政治风险监测与模拟等研究成为核心和前沿问题。中国未来地缘政治风险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周边地区地缘政治风险研究;地缘政治风险的定量化与模拟研究;跨学科、大数据、多终端的地缘政治风险集成计算方法与预警服务平台建设;凝炼科学问题,提升对现实地缘政治问题的解释能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彪  
中日两国同处东北亚,文化同根,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危机并加速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中日关系正在各种挑战和机遇中酝酿突破性进展。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日本对华关系应有新的思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地缘政治学似乎已经过时了。但是,从地缘政治学的理论立论来看,“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链条作为其立论的依据是始终存在的,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是客观的事实。在现时代,分析冷战结束以后的国际政治现实以及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说明了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现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性质抛弃了原有的旧观念,是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观念来考察新的国际政治现实,其意义更为重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叶兵  王礼茂  屈秋实  杨艳  牟初夫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