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0)
2023(4356)
2022(3595)
2021(3372)
2020(2870)
2019(6214)
2018(6118)
2017(11558)
2016(6735)
2015(7224)
2014(7347)
2013(7264)
2012(6877)
2011(6315)
2010(6493)
2009(6026)
2008(5984)
2007(5444)
2006(4836)
2005(4674)
作者
(20950)
(17588)
(17139)
(16681)
(10980)
(8594)
(7755)
(6720)
(6404)
(6333)
(6031)
(5935)
(5678)
(5647)
(5623)
(5428)
(5231)
(5069)
(4987)
(4964)
(4443)
(4387)
(4177)
(4092)
(3934)
(3906)
(3897)
(3808)
(3638)
(3533)
学科
(23294)
经济(23252)
管理(18529)
(17502)
(13663)
企业(13663)
方法(9404)
数学(8067)
数学方法(7928)
(7761)
(7723)
(7322)
(6694)
中国(6677)
地方(5980)
(5411)
银行(5400)
业经(5218)
农业(5217)
(5180)
(4857)
金融(4857)
(4491)
财务(4481)
财务管理(4468)
技术(4420)
企业财务(4335)
(4161)
环境(4159)
资源(4065)
机构
大学(93620)
学院(93235)
研究(34964)
(33939)
经济(33012)
管理(31817)
中国(27276)
理学(26481)
理学院(26094)
管理学(25548)
管理学院(25367)
科学(23427)
(20781)
(20139)
(19006)
(18490)
研究所(17310)
中心(16798)
农业(16509)
业大(16000)
(15817)
(14221)
财经(14051)
(13243)
师范(13070)
(13010)
北京(12759)
(12630)
(12588)
科学院(10856)
基金
项目(62373)
科学(48637)
基金(45275)
研究(42514)
(41274)
国家(40937)
科学基金(34089)
社会(26472)
社会科(25071)
社会科学(25064)
(24762)
基金项目(23632)
自然(23421)
自然科(22826)
自然科学(22816)
自然科学基金(22408)
(21145)
教育(19343)
资助(18796)
编号(16113)
重点(14545)
成果(13869)
(13656)
(13236)
(12925)
计划(12627)
(12290)
科研(12268)
课题(12130)
创新(11588)
期刊
(39829)
经济(39829)
研究(28358)
中国(22380)
学报(19838)
(19099)
科学(16490)
(14781)
大学(14056)
学学(13184)
农业(12620)
管理(11570)
(11465)
金融(11465)
教育(11128)
财经(7146)
(6842)
技术(6424)
业经(6378)
(6150)
经济研究(6017)
资源(5871)
(5779)
图书(5394)
问题(5368)
业大(5047)
(4416)
书馆(4329)
图书馆(4329)
科技(4323)
共检索到148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汉民  
印度科技人员认真分析本国西北部水稻—小麦轮作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认为免耕才是该地区耕作发展的出路。他们改进了澳大利亚背负管式卷草免耕播种机,创造性地研制出了快乐播种机。目前,中国的耕作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方式。这种耕作方式不仅成本高、灌水量大,而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引进快乐播种机,将会大大促进中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树龙  孟春香  张执欣  
根据河北省不同地区影响持续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防治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提高水热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的的农田保护性耕作几大技术体系。河北省北部一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应以防治土壤沙化退化为主;丘陵、坡地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河北中南部平原两熟制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热资源的利用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瑞芝  李少昆  李小君  金亚征  王克如  初震东  高世菊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金杰  穆月英  赵旭强  
文章通过引入非农劳动报酬和技术补贴对托宾Q模型进行修正,并利用山西和河北两省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补贴政策的非农劳动力供给效应及其变动趋势,计算出补贴对非农劳动力供给弹性。研究结果表明:(1)补贴对非农劳动力供给具有显著负向效应;(2)补贴对非农劳动力供给缺乏弹性;(3)随着收入、耕地规模、经济租和年龄的增加,这种效应呈现余弦或倒U形变动趋势且有所减缓,而造成这种效应异质性的原因也各不相同;(4)在家庭人均收入和耕地规模的25%和90%水平上补贴对劳动力市场扭曲效果都较小。这意味着在农业劳动报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补贴对非农劳动供给的负效应会扭曲农户增收目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农业部门实现固碳和减排的最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基于大规模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单产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率普遍较低,其中秸秆覆盖单项技术的采用率最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小麦和玉米单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却可以显著减少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因而,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的支持,探索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为发展低碳经济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贡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凤云  
以黑河流域灌区不同保护性耕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及剖面分布规律,探讨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明显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含量,且均表现为自上层到下层显著递减的规律。黑河流域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平均值为158.06 mg/kg,变幅为35.04~414.34 mg/kg,随季节变化表现为播种期>休闲期>收获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平均值为24.73 mg/kg,变幅为9.47~82.87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随季节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文  高焕文  
在2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寿阳县年雨量、气温与蒸散量的分析,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及其相关子模型。用此模型能预测特定地区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任意年的降水量、任一天的平均气温和年蒸散量与径流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耕作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水江  王耀发  
针对旱地保护性耕作中播种与施肥不当导致的烧苗、缺苗问题,以旱地冬小麦为例,对保护性耕作的种肥分施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出苗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苗情指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苗情指数与种肥间距和化肥施用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得出了旱地冬小麦在一定种肥间距下的化肥施用极限和在一定施肥量下的合理种肥间距,为种肥间距的合理调整及合理施肥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建英  谭术魁  程明华  
研究目的: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农户响应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政策含义。研究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AHP分析法。研究结果:(1)性别、年龄、教育水平、风险偏好、经济作物、农业收入比例、信息渠道、农业劳力、地块数量、耕地权属感知对保护性耕作方式农户响应意愿的影响显著,其余因素的影响不显著;(2)保护性耕作方式自身特性对农户响应意愿的影响程度排序为:风险性>可察觉性>成本投入>兼容性>时间投入>复杂性>可试验性。研究结论:对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农户响应意愿进行促进和改善需要同时考虑主客体特征及环境因素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邸颖  
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逐步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据FAO统计,目前,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近1.7亿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情况的概述,提出对我们相关工作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兵  李问盈  邓健  廖植樨  
对 4种保护性耕作法与传统耕作法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研究 ,着重探讨了免耕法和免耕 +深松耕作法增加耙地表土作业后 ,对土壤水分保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免耕碎秆覆盖 +深松、免耕碎杆覆盖+深松 +耙和免耕耙 3种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分别比传统处理增加 9 ,11和 14 ;对采用纯粹免耕法的小麦地增加耙地表土作业后 ,休闲期蓄水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小麦增产 12 ;对免耕 +深松耕作法增加播前耙地作业后 ,小麦地休闲期蓄水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产量略有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光乔  张宗毅  
本文基于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份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项技术农户采纳情况分别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农户采纳这两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两项技术的采纳倾向都受到政府的强制或补贴措施、粮食商品化程度、户主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还受到秸秆是否有经济用途、农户劳均土地块数两个因素的负向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纳还受到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评价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