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7)
2023(5872)
2022(4891)
2021(4708)
2020(3832)
2019(8922)
2018(8953)
2017(15702)
2016(9812)
2015(11526)
2014(11578)
2013(10624)
2012(10010)
2011(9092)
2010(9279)
2009(7740)
2008(7641)
2007(6897)
2006(5879)
2005(5183)
作者
(23932)
(19783)
(19661)
(19079)
(12956)
(9656)
(9133)
(7990)
(7660)
(7233)
(7062)
(6727)
(6405)
(6354)
(6278)
(6231)
(6074)
(5942)
(5858)
(5811)
(5290)
(5053)
(4969)
(4654)
(4555)
(4549)
(4536)
(4468)
(4006)
(3953)
学科
(34819)
经济(34785)
方法(21059)
数学(20006)
数学方法(19889)
管理(19350)
教育(19286)
(18946)
中国(14477)
(14435)
企业(14435)
(9363)
理论(9311)
教学(8408)
(7994)
(7955)
技术(6065)
(5984)
贸易(5982)
(5779)
(5601)
财务(5596)
财务管理(5584)
地方(5549)
农业(5509)
(5469)
企业财务(5440)
业经(5121)
(4972)
金融(4972)
机构
大学(130033)
学院(125418)
(46559)
经济(45480)
研究(44087)
管理(42384)
理学(36822)
理学院(36348)
管理学(35675)
管理学院(35423)
教育(29532)
(27904)
中国(27289)
(26922)
师范(26789)
科学(23904)
(22789)
师范大学(22353)
(20714)
(20029)
中心(19496)
研究所(18865)
财经(18599)
北京(18254)
(17234)
技术(17023)
(16498)
职业(16440)
经济学(15721)
(15685)
基金
项目(83362)
研究(68949)
科学(68146)
基金(58618)
(49671)
国家(49138)
教育(42350)
科学基金(42311)
社会(41726)
社会科(39378)
社会科学(39372)
(33176)
基金项目(30328)
(30326)
编号(29831)
成果(26726)
自然(25512)
自然科(24940)
自然科学(24936)
课题(24595)
资助(24575)
自然科学基金(24529)
(21828)
重点(20909)
(20634)
教育部(20013)
规划(19036)
(18860)
(18519)
大学(17719)
期刊
教育(51071)
研究(47611)
(45344)
经济(45344)
中国(31503)
(16875)
学报(15720)
技术(15584)
科学(14354)
大学(13848)
职业(13794)
管理(13330)
(12666)
学学(11354)
(10116)
金融(10116)
财经(9983)
技术教育(9319)
职业技术(9319)
职业技术教育(9319)
农业(8726)
(8527)
经济研究(7346)
(6853)
论坛(6853)
(6092)
业经(5884)
问题(5829)
高等(5763)
(5453)
共检索到190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甘宜涛  雷庆  
印度工程教育经过国家独立前及独立后两个阶段的发展,构建了一套符合印度国情的工程教育体系以及与其工程教育实际发展状况相符的专业认证制度。印度工程教育庞大的规模、由国家主导、多层次多类型的特征塑造了其独立而自治的认证机构、分级又分类的认证标准,兼顾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认证程序。这一具有鲜明特征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质量保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梦芸  
介绍了印度研究生层次的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印度研究生工程教育认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认证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认证标准注重同中有异,认证方式强调内外结合。提出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认证的建议,即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认证机构,完善专业认证标准,发挥高校自主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永东  张振刚  
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笔者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了美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构ABET的组织架构、认证标准、认证内容、运行机制,并分析了美国ABET在规章制度、队伍建设、认证程序和认证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其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的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文华  
印度具有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在内及涉及多样化学科门类的完善的技术教育体系。为确保教育质量,印度技术教育形成了以产出为导向的严格的认证制度,其认证指标体系对于不同层次技术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专科更加重视教学过程,本科和研究生技术教育对于科研和组织与管理的要求更高。借鉴印度的经验,我国应开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认证与评估,促进本科及以上层次技术教育的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红燕  
针对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构建了"模块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了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了实验课堂。这些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文雪  刘俊霞  彭晶  
为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我国正在研究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试点阶段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将对高等工程教育产生的潜在影响。认为实施专业认证将引导学校调整工程教育计划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改革方向,推动学校自身建立起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迟长春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与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体系框架中的毕业要求,需要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文章研究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电气安全工程"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进而确定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达成途径,梳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涛   鞠成   张唯一   李成海   杨涵崧  
为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建设需要,修订了《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粉体工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评价了《粉体工程》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文章对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粉体工程》课程质量评价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持续改进措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晶  张伟  任宗金  王殿龙  崔岩  
针对目前高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有关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成果导向评价构架。该评价构架包括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评价尺规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建立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支撑关系前提下,确定课程对毕业能力要求支撑的权重系数;由课程评价中对指标点达成度的评价值及其权值,计算指标点达成度数值,并与目标值进行对比,得到每个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结果;综合衡量每个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情况,得到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对于评价尺规法,首先建立评价尺规基本模型,并获取学生对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的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雅琪  张晗  徐璟  潘卫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图书馆如何提供资源和服务的保障,支撑学校专业的发展,是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指标解读,对服务内容、服务效率和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最终实现:从服务内容来看,由简单的数据服务转变为学生培养的全程嵌入;从服务效率来看,由零星的数据搜集转变为全面的平台获取;整体的服务模式,从个体化、临时性转变为系统化、流程化的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去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签约成员,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在我国已经拉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文雪  王孙禺  
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以来。我国启动并实施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和认证试点工作。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工程科技人才,既需要亟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且具有国际等效性的认证体系。同时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爱华  郑秀英  
为了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准备,同时为了探索建立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教育部于2006年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婷  高虹  王应密  王晖  
通过对国内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状况、组织制度、实施成效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合西方国家硕士层次工程教育开展专业认证的经验,从认证组织、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认证报告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工程硕士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安勇  
只有形成专业认证的闭合循环,才能促进专业认证工作的良性发展。只有不断改进,才能深入贯彻落实专业认证三个基本理念的本质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质量文化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切实提升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理念。专业认证是我国构建"五位一体"本科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198所高校846个专业通过认证。随着专业认证工作的全面快速推开,将会有更多专业从以自评为主的迎评阶段进入以改进为主的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改进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项制度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