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5)
- 2023(7492)
- 2022(6055)
- 2021(5854)
- 2020(4807)
- 2019(10264)
- 2018(9942)
- 2017(17837)
- 2016(10150)
- 2015(11294)
- 2014(11506)
- 2013(11404)
- 2012(10829)
- 2011(9493)
- 2010(9761)
- 2009(9198)
- 2008(9600)
- 2007(8647)
- 2006(7722)
- 2005(7054)
- 学科
- 济(40400)
- 经济(40357)
- 管理(31966)
- 业(24670)
- 财(23302)
- 企(21322)
- 企业(21322)
- 学(15398)
- 方法(13648)
- 地方(13103)
- 中国(12819)
- 财政(12596)
- 制(11642)
- 数学(10942)
- 数学方法(10729)
- 政(10187)
- 务(9979)
- 财务(9971)
- 财务管理(9931)
- 农(9876)
- 企业财务(9444)
- 理论(8388)
- 度(8081)
- 制度(8065)
- 业经(7905)
- 地方经济(7445)
- 教育(7022)
- 体(6928)
- 银(6559)
- 银行(6539)
- 机构
- 大学(146536)
- 学院(143672)
- 研究(53733)
- 济(52007)
- 经济(50432)
- 管理(48735)
- 中国(41192)
- 理学(40889)
- 理学院(40199)
- 管理学(39221)
- 管理学院(38939)
- 科学(35909)
- 财(34523)
- 京(32255)
- 所(28926)
- 研究所(25855)
- 中心(24634)
- 江(24497)
- 农(24074)
- 范(23142)
- 师范(22898)
- 财经(22804)
- 北京(20588)
- 经(20535)
- 业大(20089)
- 省(19615)
- 院(19428)
- 农业(18843)
- 州(18719)
- 师范大学(18623)
- 基金
- 项目(92484)
- 科学(72203)
- 研究(66428)
- 基金(66053)
- 家(58884)
- 国家(58403)
- 科学基金(48792)
- 社会(41445)
- 社会科(38992)
- 社会科学(38982)
- 省(36010)
- 基金项目(34462)
- 自然(31360)
- 教育(31127)
- 划(30942)
- 自然科(30617)
- 自然科学(30606)
- 自然科学基金(30013)
- 编号(26945)
- 资助(26284)
- 成果(23900)
- 重点(22201)
- 发(20073)
- 部(20044)
- 课题(19619)
- 创(18271)
- 科研(17635)
- 性(17266)
- 国家社会(17263)
- 创新(17186)
共检索到235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继同
3卫生财政的基本范围、内容和战略性研究议题我们在本文中主要使用卫生财政的概念,研究卫生财政的范围、研究领域和战略性议题。我们已简要讨论了界定医疗财政、公共卫生财政和卫生保健财政与卫生财政学概念的内涵外延,由于我国卫生行业的习惯用法,尤其是汉语中"健康财政学"的说法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误以为是指有关建立稳健财政制度的科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继同
5卫生财政体系的社会地位与功能作用医疗财政、公共卫生财政、卫生保健财政与卫生财政体系是公共财政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福利财政范畴,是公共政策、社会政策与卫生政策框架的基础部分,是社会市场体系与社会基础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继同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设计正处于关键时期,卫生筹资模式、卫生总费用构成状况和政府在卫生保健服务中承担的责任是当前的核心议题,卫生财政和卫生财政学应运而生。卫生财政(包括医疗财政)是财政体制创新的必然结果,是财政体制处于由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型的过渡性产物。通过简要讨论卫生财政概念及其内涵、外延,描述卫生财政学的学科体系,确定卫生财政学的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和关键性研究议题,概括卫生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国际发展历史经验,分析卫生财政的基本功能与地位作用等基础理论政策议题,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崭新的改革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冰 余永跃
市场功能指的是市场机体内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发挥出来的调节机能。市场功能具有丰富的涵义 ,同时 ,市场功能具有自发性、迂回性、曲折性、代价性和滞后性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
市场功能 市场功能的涵义 市场功能特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童夏雨
本文首先探讨了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定位和核心概念内涵;然后从组织特征、办学定位、基本职能、办学模式、师资队伍、组织文化等维度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从办学理念、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和组织文化等角度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晓东 刘继同
目的:对国家卫生计生委部本级部门预决算差异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部本级部门收支预算表和收支决算表数据等进行整理分析,并用偏离度衡量部门预决算差异程度。结果:卫生计生委部本级部门超额预算收入、超额预算支出的规模偏大,所占比例较高;2013年以来部门超额预算支出偏离度下降明显,但部门超额预算收入偏离度仍旧偏高;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高且增长较快;卫生总费用增幅超过GDP和居民收入增幅。结论:建议强化卫生财政理念,深化支付方式改革,改进部门预算编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现代卫生财政制度,控制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
关键词:
卫生财政 部门收支 预决算 偏离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财政理论的立论基础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以政府决定全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关系为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理论的立论基础应置于市场机制之中,即把原来完全由政府决定全社会资源配置转变为由市场和政府共同决定资源配置,并以市场配置和调节为基础。在确定企业是市场主体的前提下,财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财政职能范围的转换和调整。一旧的财政职能范围的格局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成份单一,国家行政职能和所有者职能重合。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统一的指令性计划控制下运行。企业财务成为国家财政的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现代财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形态,其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财税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意义的组成部分,它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其基本标志,就是匹配现代国家治理要求,让财政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让财税体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要素。其基本特征,就是“公共性+非营利性+规范性+基础性+支撑性”。只有契合这一基本标志且同时具备这五个基本特征的财税体制形态,才能称得上现代财税体制。说到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朝向实现财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去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凤飞 石丁 颜慧娟
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公共财政在理念和实践上愈益趋向民生财政。同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弄清民生财政建设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新华 张飞
首先,从知识的特质与其涵义的核心内容入手,指出"知识的哲学属性"与"知识的实践特质"的两分研究视野决定了其概念涵义的离散性和定义的多面性。以此为逻辑前提,讨论对知识概念及其涵义进行研究的方法论,继而应用"诠释佐证法"鉴别知识概念涵义的三个主要研究视角和展开范畴:①从知识的来源和知识创造角度看,"知识"是智能过程、心智状态和"传统";②从知识的语义环境和与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看,"知识"是"数据、信息和知识连续统一体"的一个环节和部件;③从管理角度看,"知识"是具有双重特性的有形资产和具有潜在价值的无形物。最后,分别以"人本主义语义-逻辑坐标"和"外在主义语义-逻辑坐标"对文献中既有的大量知识定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阳峣 罗会华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大国"相比"小国"而言,在获取国家竞争优势方面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本文试图科学地界定大国的内涵,并遴选出属于大国范畴的国家。根据大国的国土、人口、经济总量情况,把大国分为特大国、中等大国和一般大国三个层次;根据大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分为高收入大国、中等收入大国和低收入大国三种类型。
关键词:
大国 特大国 中等大国 一般大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军 卢山
对于公司控制权的涵义,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由于企业不同于价格机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企业内的资源配置是由权力来协调的,因而,可以把公司控制权定义为公司资源的配置权,即配置公司内资源、协调公司经济运行的权力。作为一种公司资源配置权,公司控制权表现出非对称性、可分解性、可转移性及收益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