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0)
2020(9)
2019(13)
2018(10)
2017(36)
2016(16)
2015(17)
2014(12)
2013(10)
2012(8)
2011(9)
2010(19)
2009(11)
2008(20)
2007(14)
2006(19)
2005(23)
2004(15)
2003(12)
2002(20)
作者
(44)
(37)
(36)
(31)
(27)
(23)
(21)
(20)
(17)
(17)
(16)
(15)
(15)
(13)
(12)
(12)
(12)
(12)
(11)
(10)
(10)
(10)
(9)
(9)
(9)
(9)
(9)
(9)
(8)
(8)
学科
(160)
经济(160)
(57)
管理(36)
关系(35)
方法(33)
经济关系(30)
经济学(29)
理论(25)
国际(24)
地方(22)
(20)
企业(20)
业经(19)
(19)
国际经济(18)
外经(18)
生产(18)
地方经济(17)
对外(17)
对外经济(17)
(16)
数学(16)
数学方法(16)
(15)
教育(15)
中国(13)
(13)
社会(13)
(12)
机构
大学(308)
学院(281)
(143)
经济(141)
研究(112)
管理(75)
中国(70)
科学(70)
(68)
(67)
(59)
理学(59)
财经(59)
理学院(58)
研究所(57)
管理学(57)
管理学院(57)
师范(55)
(55)
社会(53)
(51)
经济学(50)
师范大学(48)
社会科(48)
社会科学(48)
科学院(48)
(47)
财经大学(46)
社会科学院(44)
经济学院(44)
基金
项目(106)
科学(99)
研究(91)
基金(90)
国家(70)
(70)
社会(69)
社会科(68)
社会科学(68)
科学基金(68)
教育(48)
成果(47)
基金项目(46)
(41)
资助(41)
(40)
编号(39)
教育部(37)
(37)
(34)
自然(34)
自然科(34)
自然科学(34)
自然科学基金(34)
国家社会(33)
课题(32)
规划(31)
(30)
(28)
(28)
期刊
(223)
经济(223)
研究(146)
经济研究(53)
(52)
教育(46)
管理(37)
中国(36)
学报(35)
财经(35)
科学(34)
大学(33)
(33)
(30)
学学(28)
世界(25)
改革(25)
(25)
经济学(23)
问题(22)
图书(21)
当代(21)
书馆(20)
国际(20)
图书馆(20)
技术(20)
世界经济(19)
(18)
技术经济(18)
(18)
共检索到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顾杏元  
本刊自1985年开辟“刊授教育”专栏以来,陆续刊载了《卫生经济学教学大纲》(讨论稿)、《医院经济管理》、《农村卫生经济》和《管理会计入门》等讲座,受到广大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员和高、中等医学院校学生的欢迎。他们热心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鼓励,并热诚希望我们继续办下去。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卫生经济知识,我们决心总结经验,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努力把“刊授教育”搞得更活,办得更好! 本刊今年将陆续刊载《卫生经济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讲座。该讲座由上海医科大学顾杏元主编,拟分11讲。各讲目录如下: 第一讲概述第二讲平均指标第三讲离散指标第四讲标准误第五讲显著性检验第六讲相对指标第七讲卡方检验第八讲相关回归分析第九讲卫生服务统计第十讲居民健康统计第十一讲调查研究设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亨修  
随着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国务院规定对农村村以下办工业从一九八四年起划归工业部门统计。虽然国务院对农村工业作了四条规定,但由于传统的把这些工业都作为农副业对待,再加之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差,对什么是工业.工业和其它物质生产部门有什么区别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论认识,在实际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熊隆军  欧阳蔚  
卫生技术经济学在我国尚未成立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但不少的科学工作者已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尤其是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研究结果,近年来已有过一些报道。不过在目前的预防医学领域中,对如何应用卫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承训  承谕  
文章在论述当代发展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作用,即主要体现在感知效能、先导效能、资源效能、驱动效能、繁育效能、改造效能、防护效能、调控效能8个方面。认为:科技的第一作用既可扩展生产力的量,更能提高生产力的质。但科技不是在单独发挥作用,是“第一”,不是“唯一”,它必须和其它因素一起组合而发挥作用。科技的应用也要讲“科学”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宙  魏杰  
虽然人们所掌握的信息集只是社会总信息集的一部分,但是社会经济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和构建理论来认知。在通过发展经济理论认知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实证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作用。数理方法保证了理论推导过程中的严谨性和逻辑自洽,同时其对前提假设的严格限定和推理过程的形式化提高了理论研究中各分工部分的交流效率;经验方法加深了我们对市场过程结果中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同时为相互竞争的理论的选择和比较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标准。但这两种方法有其内在的缺陷,它们不能对预测提供帮助,也不能保证理论朝认知真实社会经济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鼓励理论研究的试错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富有时代感的科学命题。它是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最新发展趋势而做出的一种科学判断。这种判断包括: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力形态;它们在现代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质变中充当着决定性的角色;它们是现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而且正在成为推动现代文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这一命题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夏承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著名论断。本文试图对这一论断的伟大意义、理论依据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意义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依我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坚持社会主义是假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一次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福长  郭连声  
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指出: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怍用的、革命的力量"。"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熟练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可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生产力同其他事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纪敏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它却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国经济的落后、科技的落后、文化的落后 ,其实质是制度的落后 ,因此 ,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迟心志,孔雪峰,任金静  
在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从理论上研究卫生服务供给市场、卫生人力市场与医学教育市场三者内在统一关系,对于科教兴医战略的制定和卫生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谈点拙见,供同行们指正。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大建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经典文献,在阐述人体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科学论述了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心身统一"的心理卫生观,包括"形神合一"的心身关系观、"心身和谐"的心理健康标准观、"七情伤形"的心理致病观、"形神同治"的疾病治疗观。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文光  
史亦翔实论亦独到──评一部日本经济研究的新著李文光最近,由杨栋梁博士撰写、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政策研究——兼论经济体制改革》一书,研究角度新颖、论证缤密、理论观点上颇有创新,读来深受启迪。与众多研究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及其原因的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必吾  吴绍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范围科技革命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历史发展巨大意义所作的最新概括,这无疑是对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一原理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就生产力的本意而言,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两大要素,即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萍平  
一、郊区第一产业的特征第一产业在经济学上是指其产品取之于自然的产业,它又可分为农林牧渔等行业。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的稳定发展是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地处城市郊区的第一产业由于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和一般地区第一产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炳鉴  
史学界主张中国现代史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但主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起始的人也逐渐多起来。本文论及的中国现代财政理论以后者为界。一、新中国财政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之际,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巩固政权、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安定人民生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