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6)
- 2023(9766)
- 2022(8156)
- 2021(7339)
- 2020(6143)
- 2019(13714)
- 2018(13940)
- 2017(25453)
- 2016(14096)
- 2015(15767)
- 2014(16089)
- 2013(15469)
- 2012(14585)
- 2011(13514)
- 2010(13946)
- 2009(13393)
- 2008(13043)
- 2007(11871)
- 2006(10994)
- 2005(10381)
- 学科
- 济(73039)
- 经济(72945)
- 管理(43290)
- 业(33719)
- 企(29329)
- 企业(29329)
- 方法(20004)
- 制(19744)
- 地方(18326)
- 中国(17905)
- 数学(17037)
- 数学方法(16886)
- 财(16806)
- 业经(15200)
- 体(14814)
- 学(14490)
- 农(14329)
- 地方经济(12756)
- 融(11921)
- 金融(11914)
- 银(11628)
- 银行(11608)
- 行(11180)
- 体制(10945)
- 理论(10569)
- 环境(10259)
- 教育(10029)
- 度(9002)
- 制度(8997)
- 农业(8877)
- 机构
- 大学(206608)
- 学院(204829)
- 济(92904)
- 经济(90762)
- 研究(78380)
- 管理(71290)
- 理学(59338)
- 理学院(58641)
- 中国(58212)
- 管理学(57690)
- 管理学院(57290)
- 财(46566)
- 京(44237)
- 科学(42979)
- 所(39506)
- 研究所(35018)
- 财经(34805)
- 江(34080)
- 中心(33858)
- 农(31357)
- 经(31245)
- 经济学(30058)
- 院(28477)
- 北京(28410)
- 范(27385)
- 师范(27089)
- 经济学院(26420)
- 业大(26309)
- 州(25910)
- 财经大学(25315)
- 基金
- 项目(126032)
- 科学(98744)
- 研究(96353)
- 基金(89708)
- 家(77444)
- 国家(76786)
- 科学基金(65042)
- 社会(62281)
- 社会科(58911)
- 社会科学(58899)
- 省(49854)
- 基金项目(45954)
- 教育(45520)
- 划(41182)
- 编号(38777)
- 自然(38447)
- 自然科(37479)
- 自然科学(37463)
- 自然科学基金(36790)
- 资助(36492)
- 成果(33928)
- 课题(29489)
- 重点(29216)
- 制(28792)
- 部(28421)
- 发(28330)
- 国家社会(26166)
- 创(25940)
- 性(25396)
- 教育部(24790)
共检索到340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玉璋
我国卫生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0年前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开始的.当时,为了克服医院经济管理混乱、收支严重失衡和平均主义泛滥的弊端,推广了黑龙江省延寿县和吉林省德惠县医院的经济管理经验,堵塞应收不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玄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卫生经济体制改革,是卫生改革大潮的开端;那么,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三大”,就是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的深刻影响,由于高度集中统一的、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管理体制的长期束缚,使卫生部们形成了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追求“小而全”、“大而全”,封闭僵化,时间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缺乏,讳言盈利,害怕竞争的落后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卫生部门对这些阻碍商品经济条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旧观念、旧休制、旧模式进行了更新和改革,从高层次的宏观控制到低层次的微观搞活,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伍庚福 汪苏华
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出发点和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商品理论和建立起有计划的医疗卫生服务商品经济新体制。因此,运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探讨卫生改革时,首先要正确认识卫生事业的本质,分析卫生事业的经济性(包括生产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福元
欲使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绝不能照抄照搬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做法,而必须在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农村卫生组织状况和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对策。一是应加强技术协作和经济联合,以提高技术水平,扩大规模,二是要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作为工作的着重点;三是要有计划地放活医疗价格管理体制,避免新的“一刀切”;四是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于润吉
我国卫生工作的第一步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步奋斗目标是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前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要想实现上述富国强民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 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完善分配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传统的分权理论将分权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忽视了转型经济中分权的内生性特质,因而难以回答分权因何而变迁这个根本性问题。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归纳与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分权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中国式分权由经济发展内生而出,并且内生的分权通过对各级政府不同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分权的变迁直接影响着中国各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变迁。由于中国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路径依赖,在各级政府与经济主体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理性博弈的条件下,这种变迁的结果会促使政府体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变革。
关键词:
分权 内生性 转型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风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上升;价格体系的改革,使医疗劳务成本上升。因此,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采取如下对策:(一)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尽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二)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和医疗水平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小川 银温泉
本文针对最近几年来流行的关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的"三驾马车"及"休克疗法"的论点,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的改革道路及其中的争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化为人民的实践和现实,无疑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篇章。二战后欧亚、美洲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逐步启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合乎历史规律而产生,但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摸索寻找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体制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发展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维彪
我国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取向,是由行政计划型的规范性体制向市场导向型的规范性体制转换。这不是人们主观上可以随意指定的结果,也不是理论家们在理论上演绎的产物,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巨大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茅于轼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一个社会要能正常运转,必须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的目的,包括生活比较富裕,较长的平均寿命,良好的治安,社会各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不过分悬殊等。这些目的之间各有联系,有的彼此相辅相成,有的又彼此抵触。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生活富裕的目的,即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真实购买力都有较快的增长,日子过得宽裕,不那样“紧巴巴”。至于其它的目的则还要靠法治、教育、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