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1)
- 2023(7494)
- 2022(6475)
- 2021(6103)
- 2020(4996)
- 2019(11423)
- 2018(10992)
- 2017(21537)
- 2016(11939)
- 2015(13346)
- 2014(13112)
- 2013(13431)
- 2012(12866)
- 2011(11691)
- 2010(12265)
- 2009(11276)
- 2008(11240)
- 2007(10068)
- 2006(9283)
- 2005(8554)
- 学科
- 济(40353)
- 经济(40294)
- 管理(32519)
- 业(31881)
- 企(21665)
- 企业(21665)
- 中国(15640)
- 方法(14990)
- 农(14219)
- 制(13296)
- 数学(13152)
- 财(12981)
- 数学方法(12884)
- 学(11284)
- 服务(10123)
- 策(9940)
- 度(9486)
- 制度(9474)
- 贸(9202)
- 贸易(9195)
- 农业(9083)
- 易(8981)
- 地方(8901)
- 教育(8789)
- 业经(8633)
- 及其(8028)
- 银(7767)
- 银行(7733)
- 工作(7606)
- 行(7458)
- 机构
- 大学(172237)
- 学院(167704)
- 研究(68593)
- 济(67559)
- 经济(65465)
- 管理(61458)
- 理学(51031)
- 中国(50365)
- 理学院(50350)
- 管理学(49397)
- 管理学院(49060)
- 科学(41010)
- 京(39557)
- 所(36154)
- 财(33935)
- 农(33480)
- 研究所(32347)
- 中心(30238)
- 江(29297)
- 农业(26424)
- 业大(25988)
- 北京(25660)
- 院(25645)
- 财经(24871)
- 省(23664)
- 范(23439)
- 师范(23140)
- 经(22598)
- 州(22466)
- 经济学(20314)
- 基金
- 项目(109192)
- 科学(84734)
- 研究(79329)
- 基金(77943)
- 家(69968)
- 国家(69350)
- 科学基金(57486)
- 社会(48505)
- 社会科(45731)
- 社会科学(45718)
- 省(41564)
- 基金项目(39244)
- 自然(37825)
- 划(36967)
- 自然科(36935)
- 自然科学(36916)
- 自然科学基金(36261)
- 教育(36192)
- 资助(33360)
- 编号(32881)
- 成果(28863)
- 重点(25012)
- 发(24281)
- 部(24163)
- 课题(23862)
- 创(21756)
- 科研(20735)
- 计划(20483)
- 创新(20412)
- 教育部(19986)
共检索到28083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鸿儒 成前 倪志良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但对不同疾病,这一影响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机制分析显示,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是通过个体健康素养这一渠道发挥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对不同流动时间、年龄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利用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祝仲坤 郑裕璇 陈淑龙 冷晨昕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7专项调查,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以流动人口居住城市“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依然得到支持。(3)之所以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其社会资本。本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社会融入层面的效应,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宜勇 刘永涛
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行界定,对反映公共卫生服务的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可以通过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协调现有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方式来促进省际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关键词:
公共卫生 基本医疗 均等化 卫生经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博 向明勋 李永珍
上海市闵行区是人口流入大区,在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推动着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居住证使用率和含金量过低,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仍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教育需求,土地资源制约居住保障服务等。因此市级统筹、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非常必要。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胜春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尚未纳入城乡管理体系,他们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正逐步拉大。据统计,在已就业的流动人口中,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1.7%、55.7%、23.8%、12.1%和4.6%。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志勇
1.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倾斜力度。在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集中于省市一级,而县乡一级在财政自给能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对公共卫生的资金投入更是捉襟见肘。为了尽快缩小中部地区城乡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异,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县乡公共卫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议各级财政根据自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和立道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不均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医疗卫生费用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城乡数据分析得出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差距巨大,并通过2000—2008年城乡医疗保健费用的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城乡组间对城乡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差距的贡献基本上在80%以上,几乎是组内差距贡献的4倍,而从两组的内部差距来看,农村内部的不均等程度要稍高于城市内部的不均等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并从财政向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倾斜、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等方面就如何促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孙育钱 贾邵猛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城乡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2007~2017年城乡医疗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法,选取了关键指标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当前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体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农村内部的不平等程度仍高于城市内部,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各自的城乡差距也逐年下降。据此,本文提出要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完善财政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监督评价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医疗服务 泰尔指数 医疗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孟颖颖 韩俊强
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差异与参保地点差异两个维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卫生服务利用,无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参加何种社会医疗保险,在居住地参保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认为,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的"地域区隔"构成了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制度藩篱,应尽快解决跨统筹地区就医结算的"不便捷",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布,消除地方本位主义,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制度创新,吸纳更多的流动人口参加居住地医疗保障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立云 王丽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流动人口规模增长与代际更替并存,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体流动人口的比例逐渐超过老一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2011-2014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比较新生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医疗支出和报销状况的异同,分析新生代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的新特征,并提出适应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代际变迁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立云 王丽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相伴而行,流动人口规模增长与代际更替并存,新生代流动人口占全体流动人口的比例逐渐超过老一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中坚力量。本文使用2011-2014年天津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比较新生代和老一代流动人口在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医疗保险、住院服务利用、医疗支出和报销状况的异同,分析新生代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的新特征,并提出适应流动人口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代际变迁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文杰 蔡鹏鸿
我国各省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出时空分异特征。现有文献在分析造成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空分异的原因时,都忽视了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文章借助我国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以及人口聚集度不同是造成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公共卫生支出强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门槛效应,公共卫生支出强度提升至一定门槛值时,对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作用明显提高;而人口聚集度与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之间呈倒U形关系,即随着人口聚集度的不断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
提高城市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对于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构建更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先导性作用。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心理认同两个角度阐述了影响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流入地心理认同感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经过一系列差异化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够改善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从而提升其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加速推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高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为扩大流动人群消费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丽 舒展 姚岚
作为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新医改五项工作重点之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对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各地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关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障碍,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 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霞 陆悦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将人民健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各地区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从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出发,实证探究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对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深入分析现阶段中国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出健康中国视角下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